大龄些的女友认识一个男人,刚聊了一阵,男人提出见面,她拒绝了说,你都不了解我,又何必见面。男人犹豫的回,我想慢慢了解,好么?好,给了彼此时间,来来回回的,她觉得和其他人不同,倦了。 没有感觉的,平淡如水的交谈,这是一个阅历丰富的女人,不愿迁就的。他懂的,她都懂,因而觉得无趣,懂一个人,就那么难么?她对我说,到了一定年纪,工作,阅历,人生,都逐渐成熟,开始懂得欣赏一点点艺术与美丽。 然而,现实中,却没有遇见互相吸引的彼此,又或者,是心里渴望的人,太过完美,不会出现。 一直觉得,懂一个人很难。 懂一个人需要消耗精神,需要放下自己,懂一个人需要用自己全部的人生经历和人生经验去体贴对方的心,对方能给你很好的回应,然后才能发生共鸣。 性格相似,三观相投,人生阅历相仿,当下的生活环境和条件相似,心地善良,真诚待人,只有这样的遇见才能达成懂得的条件。退而其次,做一个倾听者也是好的,尽管,未必每每都会拥有回应。 懂别人很难,那么懂自己呢? 这件事,如果是我,我能接受吗?我会做出怎样的反应。对亲密的人,或是朋友,上司,遇到许多纷纷扰扰,我们自己能做到满意的答案,或坦然、无私,或全然的信任、真诚…… 懂了自己,便觉一切尽可宽恕,因为众生完美,亦有微瑕。 释迦摩尼佛在菩提树下结束冥想后,感觉身体乏力眩晕,在路途中偶遇一个牧牛女,接受了她的牛奶布施,多年后,在他临终前,他喝下最后一次供养毒蘑菇汤,这是佛为众生最后一次表法,表因果,表无常,表苦等一切诸法。 因为这是他的因果,故此了结,一切因为接受那碗牛奶而起……佛陀懂得,因此无怨。 懂,便意味着,一起重走了那片伤,去品尝那酸甜苦辣,重温、共鸣那些相似的记忆,才会心心相惜。因而,懂是微痛的,是不必言语的,像两个人看着彼此,不必说太多,一个眼神就够。 如今的流量文学里充斥着大量新鲜,刺激的娱乐内容,无数媒体人渴求掌握流量密码,实现财富自由。而我知道,怎样去写一定是抓住眼球的,但我不想。 就像,一个人,要急迫的讨好别人,使出浑身解数,可那种东西并不能引你到灵魂深处,或是给你片刻宁静。 唯一有所留下的,希望是在充斥杂乱的背后,还有一些真的东西,那些东西,也许有些是无用的,如明月清风,但或许这之中有一点点理解,懂得,那就够了。 很喜欢苏州的一家书店叫慢书房,它真的很慢,很美,但就是找不到美与商业平衡。 在这一点上,鸢屋书店就要好了许多,因为它把人的精神都吸引到了那个地方,有了个人的归属感与享受宁静的归处。 在这个既要六便士,又要月亮的时代,懂成了一种兼容,一种恰当好处。 每个人都活在某种平衡之下,因而,不必说人不懂你,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烦恼,懂了自己,于是也就懂了别人。 许多人说爱,其实不如去懂。而懂得一切的根源,是我们内心对自己行为的感知。 你之所以痛苦,是因为你对于痛苦的解释太过单一与执着,而当你可以用塞翁失马,风宜长物放眼量,过眼云烟的角度来看待一件事物的时候,你的痛苦就会很快消失。 曾有一句话说,这世界,是自己的,和别人毫无关系。其实细细想来,世界是由自己的心造出的,你是谁,便会遇见谁。懂了自己,便懂了别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