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湘南起义中的巾帼英雄——伍若兰

 华林图书馆302 2021-12-20

  
       耒阳曾是湘南起义的主战场和指挥中心,这里不仅留下了开国元帅朱德的革命足迹,也是朱德的革命伴侣——伍若兰烈士的故乡。九十年前,湘南大地风云激荡,朱德、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与中共湘南特委共同发动了湘南起义。耒阳不仅是湘南起义中后期的指挥中心和主战场,朱德率领湘南起义队伍在此活动四十余天,开展了一系列土地革命斗争,掀起了耒阳地区第一次革命热潮。同时,耒阳也是朱毛会师的出发地,耒阳8000多人上井冈,投身革命洪流;大部分人为之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用生命和热血铸就了历史的丰碑,为朱德部队转移井冈山、保卫湘南起义成果做出了重要贡献。

  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的雕塑园内的伍若兰雕像

       湘南起义产生了许多英雄人物,其中伍若兰就是众多英雄人物中具有传奇特色的一位。她胆大心细,思维缜密,能文能武,嫉恶如仇。她与贺子珍一道被毛泽东赞誉是井冈山的“绝代双骄”。伍若兰是朱德的第四任妻子,这位被人们称为“巾帼英雄”的红四军宣传队长,是1928年跟随朱德走上井冈山的,1929年2月1日,红军转战赣南闽西途,遭国民党军刘士毅的一个团包围。朱德率警卫排同敌人展开了激战。她为保护朱德和毛泽东等军部首长的安全,率一部分战士从敌人侧翼进行突击,将火力引向自己。朱德和Mzd等军部领导脱离了危险,而她却陷入敌军重围之中,因弹尽负伤被俘,押往赣州。敌人用尽种种酷刑,都未能动摇伍若兰的革命信念。她说:“革命一定会成功,你们一定要灭亡!”“要想从我嘴里得到你们所需要的东西,除非日从西方出,赣江水倒流!”2月12日被杀于赣州城内,当时的国民党政权将其头颅悬挂示众,并在湖南《民国日报》上发了两篇欣赏人头的文章。伍若兰牺牲时才23岁,这位巾帼英雄是井冈山一朵永不凋谢的血色骄兰。1962年3月4日,朱德重上井冈山,他临下山时,只带走一盆井冈兰。因为,伍若兰永远是耕植在朱德元帅心中那朵盛开的“娇兰”。

      

        朱德与伍若兰雕像

       2013年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小说《血色幽兰》,就是以伍若兰为代表的耒阳儿女在朱德的率领下参加井冈山会师的长篇纪实文学。这部长达43万字的小说,视角新颖,人物形象丰满、鲜活,很多细节十分感人,主人公朱德、伍若兰的形象逼真,他们的恋情融入革命信仰与战火,故事非常感人,没有任何俗套。今年10月以来,电影《英雄若兰》就是根据耒阳市本土作家朱文科的长篇小说《血色幽兰》改编的,现已开始公映,并作为湖南省“光影铸魂”电影党课推荐影片。电影《英雄若兰》讲述了湖南耒阳伍若兰在急风暴雨般的大革命年代,勇立潮头,毅然投身共产主义事业并为之奋斗终生的故事。伍若兰与朱德相知相爱,将个人的感情上升为救国救民的革命豪情,为营救战友、为红军的胜利和人民的解放献出了生命。这部红色主旋律影片,对宣传湘南起义、宣传巾帼英雄伍若兰、宣传红色耒阳,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

      伍若兰烈士离开我们已经九十二年了,在她的家乡没有留下任何遗物。伍若兰故居始于建清代光绪年间,属于衡阳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是见证革命烈士伍若兰成长的重要纪念地,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纪念价值。在湖南省资兴市兴宁镇新铺头村的布田村革命事迹陈列馆里,还存放着一盏普通的马灯和一套旧式的蓝色粗布女性衣服,这是朱德和伍若兰夫妇的旧物,也是布田人民珍藏了九十多年的珍贵物品。这盏马灯和粗布衣服,记录着一段光荣的革命历史,也见证了当年军民鱼水情。1928年7月下旬,朱德、陈毅率部队攻打郴州失败后,去往井冈山,途经资兴,在布田村进行了为期7天的休整。那时的布田村有300多户人家,群众革命热情很高,红军来了以后,为他们筹集粮草,救护伤员,给予大力援助与支持。时年8月1日,部队还在布田村举行了南昌起义一周年纪念大会。为了感谢布田人民对红军的深情厚谊,8月2日,部队离开布田奔赴井冈山时,也回赠了一批物品给布田村的父老乡亲作纪念,朱德将自己夜间行军打仗用的马灯送给了布田村赤卫队,朱德夫人伍若兰将自己化妆成百姓侦察敌情时穿的衣服送给了家庭贫困、双目失明的何凤钗。几天之后的8月4日,国民党纠结地方武装3000多人突然围剿布田村,全村1000多间房子被烧毁,107名革命干部和群众被杀害。布田人民为革命做出巨大的牺牲,布田村也被喻为“英雄的村庄”。

     “烈士碧血洒大地,化作幽兰吐芬芳。”历史长河中将永远闪耀这位优秀女儿的灿烂华章。伍若兰牺牲后,朱德深感悲痛,并长久地怀念她,朱德曾向美国作家史沫特莱深情地介绍说:“她是一个坚韧不拔的农民组织者,是一个又会搞宣传,又会打仗,能文能武,智勇双全的难得女子。”美国著名女记者史沫特莱美国作家史沫特莱在《伟大的道路》一书中是这样描写伍若兰的:“她在农民里无人不知,是不怕死的农民组织者。伍若兰生前,连一张照片也没有留下。新中国建立后,后人在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的雕塑园,只好按照她母亲先前的一件陶瓷半身像为她竖起了那尊英姿飒爽的雕像,供人民瞻仰这位井冈山根据地的巾帼英雄。

       中国古代名篇《千字文》有言“似兰斯馨”,意即高贵品德比兰草,香远溢清。伍 伍若兰这朵“兰花”永远开在了井冈山上,她的铮铮铁骨、她的不屈不挠无不有着兰花的秉性,她是井冈山上一朵永不凋零的灵兰,是革命年代一朵刚柔兼济的铁兰,是和平年代一朵万古流芳的幽兰!伍若兰的革命精神,就像她的名字一样,芬芳永远香满人间。伍若兰永远活在人民心中!在中国革命历史的丰碑上将永远镌刻着她熠熠闪光的英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