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民间故事:男子回到房间,多次点灯未果,撒下一把豌豆救了自己

 小手侃趣闻 2021-12-31

      一个初夏的深夜,唐银已经睡下。门外突然传来急促的敲门声,他披着外衣开门,只见一个气喘吁吁的男人,急促地塞给自己一个锦囊,并留下一句话。

  “唐兄弟,麻烦你替我保管此物,千万不要打开看,待我来取时必有重谢。”

  唐银秉性忠厚老实,一言九鼎,藏好锦囊后从未碰过。可自那之后几十年时间,从未有人来寻,锦囊就这么一直被他藏着。

     时光转瞬即逝,唐银已经从一个中年人变成了六旬老翁。

      一天他觉得自己年迈不支,将不久于人世,便将锦囊交给儿子。并告诉他“小三呀,这个锦囊你收好,是一个中年男人让我保管的,倘若日后有人来讨,自当奉还。还有,无论何种情况都不可打开看。”

  唐三权秉性随父,为人憨厚老实,他说:“爹,您放心,我一定好好保管。只要有人来讨,我必归还。”

  唐银闻言高兴点头,此后没过几天,唐银竟在夜里悄悄离世。他离开时面容慈祥,嘴角略带微笑,可以看出没有遭受任何痛苦。

  • 1、唐二为人圆滑,与人合谋敛财,唐三不愿同流合污兄弟反目。

      唐银本来有三个儿子,老大早年夭折剩下了唐二和唐三兄弟俩。可同一爹妈生出来的两个儿子性格迥异,老二狡诈多疑,老三憨厚老实。

  两人料理完后事之后,老二提议让老三和自己去县城干活。可老三家媳妇身怀六甲,他不放心丢下媳妇一人在家。

  老二家大小六口人,靠租的地后半年肯定要饿肚子。他在县城的码头工作,一直缺个信得过的帮手。以前每次拉拢老三,他都以照顾父亲为由推脱,这次说什么都得让这个弟弟跟自己走。

      两人相差三岁,从小一起长大,关系特别好。因此老二让自己媳妇给弟妹做思想工作,并承诺她会帮衬弟妹。

      唐三老婆叫兔小舞,漂亮能干是难得的贤惠妻子。邻里街坊相处融洽,平日里没少帮助别人。见哥嫂连拉带求也不好推脱。

  夫妻俩商量了一夜,小舞让唐三不要担心,自己可以照顾自己。再说孩子出生后也需要花钱,现在出去赚些钱,将来孩子也不用跟着受苦。

      唐三听了老婆的话,觉得也很在理。于是一再叮嘱她,要照顾好自己。等自己挣到了钱,让她和孩子过上好日子……

      次日天刚亮,小舞已经收拾好行李,唐三先将她送回娘家,回来后跟着二哥就去了县城。

      路上二哥告诉唐三,“去了在码头当装卸工,每当有船泊到位,都有管事的安排队伍装卸。活虽辛苦,不过给的工钱也不错。而且他大小也是个官,来活了由他带队。”

      还说只要老三跟着自己,保准不会吃亏,因为领队负责计数和出勤。一船货总重量不变,一个队伍装卸。计数时这个人多了,其他人相应的就少了。

      唐三身材高大,当装卸工真是一把好手。而且他干活任劳任怨,每次都是队伍里干得最多的那个。有些体力弱的,干活时经常遇到困难,唐三总会第一赶过去帮忙。

      不到三个月,唐三就和码头的人熟络。因为他出众的能力及热心,几乎没有人不认识他,就连掌柜的都很看好他。

      二哥看时机已经成熟,问掌柜的,“掌柜的您看唐三怎么样?”“可以,明天让他当领队,你就接替老李当管事。”

      原来有个管事的年纪大了,掌柜的对唐二说,找一个合适的带队者,就让他上任管事的。

      管事的不但工钱多,而且油水颇丰,平日里能捞不少好处。(管事的一般管理五、六个队伍,多了管理十几个队伍。)船主为了尽快装卸货,领队的阿谀奉承等。

  自从唐二当上管事,兄弟俩生活得到很大改善,工作上不但时间自由,而且经常被人叫去约酒吃肉。

      唐三老婆生孩子,老二直接给他放假一个月。

      日子原本就这么舒坦地过着,兄弟俩关系更加亲密。可是一年后的一天,发生的一些事情,打破了这种和谐。

  事情是这样的,唐二当上管事接触的人越来越多。慢慢地有人拉拢他做一些违法的勾当。

  一开始他还以各种理由推脱,但他意志不坚,加上对方酒后施以美人计,迅速攻破了他的防线。

  古时候食盐是刚需,人们几天不吃盐会感觉困乏,体力不支。国家如果没有食盐,军队将不攻自破。

  因此自汉朝以后,食盐买卖都是由国家管控,私人不许贩卖。一来可以增加税收充盈国库,二来不至于被别人卡脖子。

   然而拉拢唐二的人,正要让他帮忙倒卖私盐。可这是要杀头的营生,全程知晓的人越少越好,因此必须用自己信得过的人。

  从此以后,二人合谋经常利用唐三这个队伍的人偷运私盐。他们的想法很简单,即便被唐三知晓,也是自己人,不会走漏风声。

      相应的唐三所带领的队伍,也得到了管事的照顾。除了偷运私盐外,给他们分派的都是些轻松的差事,他们被人利用蒙在鼓里,还乐此不疲。

  这个偷运私盐的行当,唐二不放心交给其他人。故此,只敢安排自己的弟弟唐三来干。

      一开始都顺顺利利,唐三还多次找唐二说,不能总偏袒自己,要不然其它队里的人总会提意见。

  偶然的一次意外,唐三发现了哥哥的秘密。原来自己被哥哥利用,一直走私食盐,这下令他寝食难安。秉性忠厚老实的他,哪敢干这种掉脑袋的行当。

  再三思量之后,唐三找哥哥说事,并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唐二。岂料不但没得到唐二的理解,兄弟俩还大吵一架。

  “老二呀,我这是在救你。这种违法的勾当,若被发现了会掉脑袋的,我们可不能干这样的事。”

  “你懂啥?我们好好干几年,等赚够了钱就回家,后半生过着衣食无忧的日子不好吗?”

  “我们兄弟二人联手,你不说我不说谁能知道?我为什么只用你这一个队伍,还不是为了安全考虑?”

  就这样,兄弟俩因这个问题不欢而散。

  • 2、唐三勇敢救人,殊不知也救了自己。

  自争吵之后,唐三所带的队伍拒不配合唐二,因此闲下来的时间就多了。

  深秋一天,寒风凛冽。众人正聊得起劲的时,一条官船缓缓靠近,停靠在码头上。正在众人下船时,突然码头狂风大作,将一只准备停泊的船只吹得撞向了官船。

  几个走在连接板处的人被撞下船,众人大吃一惊,官船随即乱做一团。可来人都不会水,大喊救命。唐三立刻组织人手下水救人,自己也是第一个跳入水中

  他不畏冰冷的河水,一连救下两人,手扶夹板只喘了口气,又一头扎进水里。直到最后一人被救出,他才长吁一口气,精疲力尽地上了岸。

      他不知道的是自己所救的人里,有一位竟是朝廷派来的钦差大臣。朝廷正直对外打仗,发现各地盐运税收猛降,他专程前来调查。

  钦差大臣姓白,单名一个忠字。他被水呛得不轻,被救上岸无力说话,只能静静躺着。

      第二天,白忠恢复后,叫人打听到唐三下落,并邀请到府上一叙表示感谢,被唐三拒绝。

  他说,“举手之劳,不必记挂。我还得干活,一家人等着吃饭呢,就不去了”。

  又过了几天,白忠再次带人来到码头。他想寻找唐三,可是不巧今天他休息。

      就在他带人即将离开时,手下有人说刚看到几个鬼鬼祟祟之人,于是跟过去查看,结果听到他们在密谋害人。

  他们要害之人不是别人,正是搭救过大人的唐三。大概意思是明天会来一船货,而这船货装时动了手脚,卸货之人缷下一小部分,其余货物会倒塌,将船上卸货的压死,造成意外伤亡的假象。

  “你去告诉他,明天别来了。让他到我府上一趟,我有要事相商,必须把人给我请到。”白大人对手下说完这句话,转身回府了。

      第二天,手下几人一大早就来到船工宿舍,将唐三连哄带骗带到了白府。路上来人已将白大人的身份告知唐三。

  唐三进屋行礼后,白大人疾步上前,赶紧扶起他表示感谢。并说,“我简单准备了些饭菜,以表谢意。”

  唐三连连推辞,心想那帮弟兄还在码头等着自己开工呢。原本计划只是当面回绝,好让手下人好交差,这如何能坐下吃饭。

  因此说到,“白大人,您太客气了,救人之事已经过去了。我就不多打扰,兄弟们还等着我呢。”

  “今个壮士就不必去了,我已经让人替你告假。你就安心坐下来,我们一起吃个饭,我还有些事要请壮士帮忙。”白大人说。

      惊愕的同时一脸无奈,只好依照宾主落坐。还没等下人给他倒酒,唐三说到,“大人您有何吩咐,我是一个粗人,恐怕帮不了您什么忙。”

      白大人微微一笑,“不急,不急。我们先喝酒、吃菜。”期间白大人问的都是些家长里短之事。

  酒过三巡,白大人支开下属问道,“壮士在码头可曾听闻贩卖私盐一事?”

      唐三立刻瞪大双眼,愣了一下,然后低头默不作声。虽然唐二因此和自己翻脸,可他毕竟是自己的兄长。再说自己也有参与,谁会相信自己不知道。

  白大人见唐三不愿意说,只能打圆场笑着说,“无妨、无妨壮士既然不愿意说,本官也就不再追问,还请壮士不要走漏消息,妨碍我们办案。”

      临别时白大人告诉唐三,近些天要小心,可能有贼人要加害壮士。

      唐三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但还是提高了警惕。心想,难道上面人不放心,想加害他们兄弟,这可怎么办,他不能眼睁睁看着唐二被害。

  回去之后唐三找到唐二,并告知他赶紧收手,不要再做犯罪之事,并请求哥哥和他一起回家。财迷心窍的唐二哪肯听他的,他还到处派人寻找唐三呢。

  因为上面说了,唐三既然不肯配合,为了免除后患必须除掉。他下不了手,可以不必参与,只要默不作声就行。

唐二开始不同意,但上面下了死命令,他也没办法。然而今天安排好的事,却没见唐三人,上面担心他溜了,一直派人再找。

  兄弟俩再次争吵之后,唐二拂袖离去。唐三遵守了承诺,虽然劝阻唐二,但并未透漏钦差此行的真实目的。

      唐三被送走以后,唐二大发雷霆,他认为唐三坚持阻挡自己发财之道,随让人传话“行动”。

  • 3、黑夜回家,数次点灯不着,他撒豌豆逃过一劫

    唐三回到宿舍天色已晚,一进门他想点灯,可无论自己怎么点都点不着。黑暗中又隐约听见床下有响动。

  想到白大人今天跟自己说的话,他立刻警醒。来到桌边,将前几天给家里买的,还没来得及带回去的一袋豌豆,洒落在地上。

      回头开门就往外跑,这时床下几个人影闪出,手中闪烁着明晃晃的刀光。可他们刚一出来就被洒落在地上的豌豆摔得人仰马翻。

      唐三刚一出门,就被一群侍卫围在中间。惊魂未定的他,被突如其来的一幕吓得不知所措。本想今日小命休矣,刚要逃窜。

      带头的侍卫喊到,“壮士莫慌,我们是来保护你的。”不等唐三应答,侍卫已经冲进门内,将屋内埋伏的人抓了起来。

      其实钦差大人早已想到,白天欲谋害唐三之人未能得手,晚上肯定有所行动。随即派人跟在唐三身后,护他周全。

      天亮之后,众人被带到大堂,其中四个被带着手铐脚链。只见白大人一袭官服、官帽上身。众人跪倒在地,那几人连连求饶。看这样子昨晚已经对他们审讯过了。

      只见白大人敲响惊堂木,“你们几人还不从实招来。”

      下跪几人,将事情原原本本说了一遍。唐三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吓得他脸色苍白,浑身汗毛根根竖起。

      原来几人是唐二安排的,昨天白天本来要在码头加害唐三,可是他无故未去,于是晚上就安排他们蹲守唐三。

      听到这里,唐三怒不可揭,直接将唐二勾结上面,蒙蔽下属走私食盐一事抖落而出。

      其实白大人通过近些天的调查已经掌握了足够的证据。只是他认为以唐三的为人,以及贼人要加害于他推断,唐三应该没有参与。

      但又不能因为恩人救过自己就网开一面,所以等待他亲口说出,以证清白。

      走私食盐一案就此结束,唐二等人被押入大牢,等待秋后问斩。唐三自然以不知情被无罪释放。

      唐三恳求大人让自己见二哥最后一面。当他来到牢房,唐二非但没有悔改之心,还责怪唐三。

      少在这里猫哭耗子假慈悲,别以为我不知道,你早就将我的事透漏给了狗官。唐三无言以对,临走留下一句话,“二哥,你放心我会好好照顾嫂子和孩子们。”

钦差大人身边有一位魏姓带刀护卫,一直办事未归,回来后听说了整件事的来龙去脉。得知救大人性命之人姓唐,抱着试一试的态度问唐三,“您可认识唐银?”

  唐三疑惑的问道,“你怎知先父的名讳?”魏护卫急忙上前“你父果真是唐银?”

  “太好了,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于是将事情来龙去脉一一道出,“我父亲三十年前曾来此地办案,遭遇仇家埋伏身受重伤。他自知无法脱身,便将一个锦囊交给唐银保管。”

  “朝廷派人营救,可是晚到一步,父亲死不幂目,锦囊之事便无人知晓。前年,我在收拾父亲札记时,才知晓还有锦囊之事,遂一直寻找。

  可是这件事已经过去几十年,故人在哪都不知道,茫茫人海,唐姓之人何其多,简直是大海捞针。

  唐三闻言大吃一惊,自家藏有锦囊一事,从未跟别人提起,包括二哥和媳妇都不知道。此时魏护卫知道的如此详细,应该是锦囊之主。

  于是,唐三领着护卫到家中,他从一个尘封已久的木盒中取出锦囊,小心翼翼的交给了魏护卫。感叹一声,“父亲,您的遗愿已了,您可以放心了。”

  魏护卫赶紧接过,表示感谢。由于锦囊年代已久,他也不知道里面是什么,生怕打开时损坏遗物,遂非常小心。

魏护卫实在敬佩唐家父子,锦囊在他们手里几十年,竟从未碰过,真是严守承诺,这种精神难能可贵。

  里面是一张发黄的纸张,上面写满密密麻麻的字,不知内容为何。不过看着魏护卫紧张的样子,想必对他还是很重要。

  为报答唐家父子无私保管锦囊,魏护卫将自己携带多年的赠予唐三。并告知他这块玉佩价值连城,是先皇赐给他父亲的,关键时刻可以当免死金牌。

  唐三老实巴交的一个人,怎肯收下如此贵重的物品。可魏护卫说这是父亲临终交代的,必须照办。也可以了去父亲遗愿。

      钦差大人回京付命后,被皇帝大肆奖赏,并安排他接替当地知府。回来后听闻此事,立刻派人叫来唐三,让他在府中担任管事。

      总结:诚信是金,也许很多人会说自己可以做到。可能有几人会像唐家父子一样,因为外人一句话,做到两代人几十年守口如瓶,且不产生好奇。

      他们的诚信难能可贵,可堪当大用。因此钦差大人第一时间派人叫他当管事,这是他们两代人用诚信换来的。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可能会因为眼前的蝇头小利丢掉诚信。但他不知道的是,长远来看自己可能损失的更大。

      比如学生时代,没有诚信的人会被同学们孤立;工作中,没有诚信的人失去晋升的机会;生活中没有诚信的人得不到乡邻的帮助。

  在唐二看来,唐三做事忘恩负义,如果不是自己拉唐三一把,他还在家里受苦呢。他不但不知报答,还将自己的事告发给外人,害得自己被抓。

      因此他才把心一横,想要把自己的亲弟弟灭了。其实他不知道的事,弟弟并未出卖他,只是自己做的事情败露。

      提醒大家莫以恶小而为之,你要相信天底下没有不透风的墙。违法犯罪之事千万做不得,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唐三的做法是大义灭亲之举,面对情感和道德,他虽然先选择了情感,也在情理之中。他没有同流合污已经难能可贵,这并不影响他的品质。

  再说,唐二提携弟弟本身目的不纯,他隐瞒了背后目的,本就是对弟弟的不信任,露出马脚才想着拉拢。

      而且唐二干的是违法的勾当,假如唐三一直没有发现,最终被官府查办,那时候再解释有人信吗?说不定稀里糊涂的就被砍了脑袋。

  最后,唐三发现哥哥的不法行径,劝阻他们及时收手。结果他们执迷不悟,还想干掉弟弟灭口。显然是“亡羊补牢”找错了地方。

      你认为唐三得到玉佩,会用免死之功救二哥吗?你觉得他应不应该被救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