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人读论语 34 | 谁讨好谁

 周氏纵横 2021-12-20

谁讨好谁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对于这句话,孔子的意思是说:“祭祀不该自己祭祀的鬼神,那是献媚;见到合乎正义的事而不做,那是没有勇气的表现。”孔子是讲给当政者听的,有警告的意思,这段话在今天依然有指导意义。当然孔子这句话还有“讽刺”的味道:“谄”有“讨好”的意思;“无勇”意味着“不屑”、“不敢”、甚至“不作为”。用这句话来分析今天的医疗状况,则值得我们思考。

“医者父母心”的原意是指医生要把患者当成自己的孩子,用心去对待,因为医生如同父母,患者则是孩子。我们又说天下父母心,没有父母不爱自己子女的,但我们有多少医务人员是真正把患者当作像自己的孩子一样来照顾的呢?如果说医生要讨好患者,似乎有点“不合情理”。医院的大门开在那里,没事就别进,假如进来了就要按照医院的规矩办事,医生没有讨好患者的理由。当然如果是本着为民服务、为患者的健康着想,需要患者配合自己,医生有时候的确需要讨好患者,因为患者只有相信医生,也只能相信医生。为了让患者能够相信医生、相信治疗,医生花一些精力去“讨好”患者是必要的;但如果医生是想着让患者多花钱,自己就能够多拿提成,这种“讨好”则让人恶心。几年前爆发出的“莆X系”医院医生不就是根据患者的口袋看病开药的吗?当然这里不是医生讨好患者,而是医生讨好患者的钱包。如果医生把患者看做是“衣食父母”,那么哪里有总想花“父母钱”的“败家子”呢?

说患者讨好医生,也“不合情理”,因为医院的规章制度在那里。在市场经济中,有些人把医患双方看做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那么花钱买服务,没有存在谁讨好谁的问题。但问题也出在这里,给多少钱办多少事,有多少钱提供相对应的服务。比如医院有几人间的病房,也有“豪华”单间病房,当然有时候是根据病情的需要,并非完全由钱包说了算。但如果说患者看病还需要讨好医生,无论怎么看都让人不能接受,除非是医生能给患者第二次生命。

在市场经济下说谁讨好谁,其实都没有什么必要。按照传统的观点,医生和患者之间是一种非凡的信任关系,在某个意义上,医生是患者除家人之外最信赖的人。一个能够把自己身家性命托付的人,一个能把自己最隐私的部位和事情都讲给他听的人,难道两者的关系还是寻常?如果一定要说“讨好”,那么答案是自己一定要讨好自己,让自己身体不生病、少生病、至多是生小病,那才是智者应该做的事情

黄元御年轻的时候,不懂得“讨好”自己。在三十岁那年,因读书用功过勤,突患眼疾,左目红涩,白睛如血,不得已延医就诊。结果庸医误用大黄、黄连等寒泄之剂,致脾阳大亏,数年之内,屡犯中虚,最后左目完全失明。科举时代,五官不正,不准入仕,黄元御的仕进之路被彻底断送。沉痛之余,黄元御明白一个事实,不要想着“讨好”了医生,就能够保证自己的健康,而高手都是自己主宰自己。在当地名医、好友刘太吉劝告下,黄元御发愤立志:“生不为名相济世,亦当为名医济人”,从此他走上了弃儒从医的道路。黄元御凭着深厚的文化功底,又得到刘太吉传授,苦读历代中医典籍,数年奋斗,浸淫有成,开始悬壶济世。在行医过程中他又不断总结经验,医术精进,医名大盛,时人将之与诸城名医臧枚吉并称为“南臧北黄”。乾隆皇帝曾经亲书“妙悟岐黄”褒奖黄元御的学识,还亲书“仁道药济”概括其一生。

传统中医和现代医学都是教导人要懂得预防疾病,经历过生病或者目睹过疾病的人都应该懂得:只有健康的身体才属于自己,健康之人必是懂得“讨好”自己身体之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