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给朱德、叶剑英当过秘书,曾任外交部长,官至副总理,活了98岁

 夷陵书馆 2021-12-20

引言

中国崛起是大势所趋,过去那个任人宰割的弱国早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复兴的新中国。当国家实力强大的时候,不仅体现在经济方面,而且体现在外交方面。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国家的国际地位越来越高,话语权越来越重,任何国家都不敢再像过去那样,随意支配我们的命运。而在新中国走向世界的过程中,众多外交先驱的努力不容忽视,其中就包括前副总理黄华。

01

其实,黄华最初并不是外事工作者,他是普通的机要秘书。抗日战争时期,黄华是朱德的秘书,主要负责政治方面的工作,但由于他擅长外语,当时我党领导机关在延安地区,吸引了很多外国记者前来访问,朱德是他们争先报道的对象,黄华就临时充当翻译和沟通人员。

任何人的能力都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不断地努力和学习,黄华的工作能力越来越强,外交能力也逐渐显现出来。抗战结束后,为了更好地发展党的事业,组织上成立了很多新部门,其中就包括新闻处,叶剑英负责相关工作,黄华调任叶剑英的秘书。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更快地和世界各国建立联系,尤其是吸引华侨回归,我国把外事工作摆在和经济发展相同的地位,由周总理亲自负责,陈毅担任副手。因为黄华有长时间参与外事工作的经历,就被调到外交部任职,从此正式踏上了外交官之路。

02

黄华出生在贫苦家庭,不过父母都属于思想比较开明的人,非常看重子女的教育问题。黄华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并主动学习先进思想和理念,逐渐产生了对革命的信心。16岁那年,黄华前往东北上大学,并在那里进一步接触到共产主义。

可惜好景不长,随着日军侵占东北,黄华没办法继续学业,他只好转入燕京大学读书。那个时候,北平的学生们经常自发组织爱国运动,黄华踊跃参与,还凭借优异的表现,成为学生会主席,逐渐被我党发现,并于23岁那年加入共产党。

离开大学校园的时候,黄华已是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在上级的安排下前往陕北地区,后来担任斯诺先生的翻译官。虽然抗日战争期间,黄华没有上战场,但却在外交和新闻工作领域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的能力也得到了党组织的高度认可。

03

朝鲜战争期间,黄华担任过我方谈判代表,还多次跟随周恩来参加国际外交活动。进入60年代,随着我国不断和非洲国家建交,为了更好地发展中非关系,黄华受命前往加纳出任大使,并在6年后担任埃及大使,为我国和非洲国家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70年代初期,黄华参与了著名的尼克松访华计划,为中美关系的正常化付出了巨大努力。我国在联合国取得合法席位的那段时间里,黄华也是中国代表团的重要成员,私下里做了很多工作,只不过外界很难注意到。

随着我国外交事业迎来辉煌时期,黄华的重要性越来越高,特别是涉及港澳回归问题的时候,黄华态度强硬,积极斡旋,为日后正式收复两地打下了基础。1976年,黄华就任外交部部长,继续凭借自己的睿智和果敢,为新中国的外交事业贡献力量。

结语

黄华67岁那年被提拔担任副总理,仍然主管外事工作,虽然年事已高,但他认真的态度从未改变,为我国迈入新时代后的外交发展,付出了巨大的努力。退休之后的黄华仍然关注着外交新闻,经常提出宝贵的建议,直到2010年去世,享年98岁。

举报/反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