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舅舅走了,他的名字叫魏波

 新用户6525yWoI 2021-12-20

舅舅走了,他的名字叫魏波

冯世友

魏波年轻时   照片冯世友提供

       冬月初四下午五点四十五分,舅舅魏波的人生定格在八十一岁零两个月。舅舅走了。走得那么安详。

        舅舅是紫金路小学的一名退休教师。原名魏忠富,在上个世纪那个特殊的年代更名为魏波,现在的网名:朗天秋月。

       舅舅在我心里是娘舅挚亲,是良师益友,是人生偶像。对于他老人家我总怀有一种敬仰之心,崇拜之情。借用作家高林先生的一句话说,舅舅是一位善于“用文学揭示人生与人性”的人。

魏波  照片冯世友提供

        舅舅是一个极有天赋的人。听母亲讲,我的外祖父是地主家的一个长工,也就是说舅舅出身在一个长工家庭。舅舅上有两个姐姐,下有一弟一妹。解放前,穷苦人家连饭都吃不饱,穷人家的孩子哪里还顾得上读书。舅舅能读书得益于当地的一位私塾先生。是这位先生见舅舅天资聪颖,有过目不忘的天赋,于是便收在门下,学费免了一半,学习用品靠先生周济,在饱一餐饿一餐,有一餐无一餐的情况下读了一点书。 

魏波与诗友在一起    照片张全环提供

        后来解放了,但家里并不富裕,舅舅靠外公外婆勤扒苦做,一家人省吃俭用读完了小学。也许是吉人天相的缘故,舅舅以高分考上了县一中。可上了一段时间的中学之后,又因为家里没有钱交学费中途不得不退了学。后来是校方上门走访了解情况做了工作,又在减免学费的前提下读完了中学。再后来,舅舅参加了工作,在公费的前提下才又读师范,进修了中国作家协会鲁迅文学院小说体裁高级班、武汉大学文科自修班。

魏波和女儿魏立   照片张全环提供

        舅舅是一个很有抱负的人。曾多次听老辈人讲,青年时期的舅舅非常有抱负。在那个时代,舅舅有一肚子的文化。他最初是一名教师,因为根红苗正,努力工作,上进心强,很受领导的赏识和重用。在上个世纪(1964年)社教工作(社会主义教育)那会,他就是安陆县赴黄陂“四清工作小组”其中的一个小组长。在那场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运动”暴发之时,他曾被结合到“安陆县革委会”任职。那个时候的舅舅才二十四五岁,能在这个年龄段身居这样的位置,这无论在当时还是现在应该说已经是很了不起了。

魏波   照片张全环提供

魏波   照片冯世友提供

        舅舅身体健康虽然不如从前了,可他的意志坚强。在重返校园之后,曾几度有领导做工作,希望他能重新考虑一下,可否重回政界工作,都被舅舅婉言谢绝了。他坚持在长期的困厄、坎坷、磨难中从事教学教研和业余文学创作,坚守着“余事作诗人”的生活理念。他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新事物,热爱他的事业,热爱人生。他把对祖国、对家乡、对新事物、对事业、对人生的爱,诉诸笔端,潜藏于字里行间。他以诗言志,以诗抒怀,用一个诗人独特的表达方式展现着自己的志意情怀。

        几十年人生坎坷,他枯荣无悔生死无憾。他在一首诗里写到:别问无雨时的渴求/ 也别问下雨后的企盼/ 生来即为耕云播雨/ 播个芳草萋萋/ 播个桃李满园/ 播个枯荣无悔/ 播个生死无憾 ……

魏波   照片冯世友提供

        舅舅的一生桃李满园人缘极好。每逢春节假期家里常常是高朋满座弟子如潮。

        衷情于书法艺术,热爱文学创作。舅舅年轻的时候就喜欢书法艺术并与文学结缘。后因“文革”而长期辍笔。自1984年重返文坛以后,他在思想十分忧郁的情况下长期笔耕不辍。他老人家先后在《人民日报》等全国各大报刊发表了大量文学作品和学术论文。贺敬之、丁力二位著名诗人亲自题写书名,先后出版发行了《橄榄梦》《盛世吟》多部个人诗集。出版发行了个人文集《旷世传奇》。他的书法作品多次入选湖北省大型书画展。其事迹得到多家报刊、电台、电视台陆续报道,他被录入《中国当代文艺家辞典》《二十一世纪杰出作家》,其格言选入《人生智慧宝典》。书法《沁园春》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 100周年活动中被评为优秀作品一等奖,并被收入《中华当代书画作品博览》一书。           

魏波   照片张全环提供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2000年舅舅从三尺讲台上退了下来,可退休后的舅舅并未闲下来。他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民众,热爱生活,热爱创作的情怀丝毫没有改变。舅舅是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湖北省作家协会、中华诗词学会、湖北省诗词协会会员;曾任安陆诗词学会理事、副主席、顾问等职。舅舅手中的那支笔也从未停歇。在退休后的近二十年中,在各大媒体网站发表千余首诗词,获得了各种奖励和荣誉称号。

魏波在五言陆色   照片张全环提供

        舅舅是一位值得尊敬的老人。从小到大我非常爱舅舅,尊敬舅舅。过去如此,现在也是。所不同的是:孩童时,我爱他尊敬他敬重他是因为他是我的舅舅,是那种血缘亲情的单纯延伸。如今,我爱舅舅尊敬舅舅已经不再是那种简单的血缘亲情,而是从心灵深处产生了一种敬仰之心崇拜之情。

魏波(左三)与李孟之(左一)、敖永才(左二)、高润辉(右三)等合影留念    照片张全环提供

        我喜欢读舅舅的诗词歌赋,欣赏舅舅的各类作品。我爱舅舅还因为他的文字中所表达出来的那种崇高的志意情怀;他热爱新生事物歌吟新生事物的志趣;他爱岗敬业枯荣无悔生死无憾的精神境界;他塑造自身塑造未来的精神灵魂;他刚毅的人生态度慷慨的处世精神;他矢志不移的人生理念正直坦诚的心态;他从不出卖良心严谨做人的标准;他长期笔耕不辍永不褪色的那颗诗心……

        舅舅的一生就像他的那本散文集《旷世传奇》书名一样是传奇的一生。如果把舅舅的人生经历写出来,那就是一本书,一本让世人惊叹让世人警醒的旷世传奇。

魏波在董桥村   照片张全环提供

       最后我想用诗句描述和总结心中的舅舅: 

出身寒门志坚强,

青春年少露锋芒。

饱经风霜路坎坷,

历尽磨难挺脊梁。

不遗余力育孺子,

呕心沥血著文章。

耕耘不辍笔为伴,

钟情翰墨书溢香。

诗词歌赋传四海,

旷世传奇播三江。

洁身自爱严律己,

魅力人生成偶像。

聆听教诲三生幸,

赠余诗书千秋藏。

         愿天堂的舅舅一切安好!不再受病痛的煎熬!

         舅舅去世后,全国各地的文友、各诗社的朋友尤其安陆诗词学会的同仁纷纷以诗联表达哀思和怀念,在这里一并致谢!

魏波病后与女儿魏立在太白湖   照片张全环提供

附:安陆诗友怀念魏波先生的诗文(第二批)

沉痛悼念魏波先生

孙汉清(市诗词学会副会长))     

文坛仰慕魏先生,著作等身驰盛名。

育李培桃誉荆楚,吟诗书字震郧城。

提携后辈雏鹰带,不愧前贤硕彦称。

噩耗惊传乘鹤去,碧山涢水泪盈盈。

青衫湿·哭魏波先生

张健安(市诗词学会副会长)

节临大雪伤心事,鹤驾碧霄行。教坛燃烛,诗林传技,感佩园丁。

十年跌宕,一生笑对,名贯郧城。泪零人后,凄凄吊挽,夜永寒星。

魏波与女儿魏立   照片张全环提供

悼念魏波先生逝世

卢庆柏(市诗词学会副会长)

杏坛辞罢又诗坛,领雁侪朋未肯闲。

曾有裁云敲玉句,不无镂月琢金篇。

三集诗词三经典,千言律韵千古渊。

妙笔难抒酬满志,权将俚赋悼师先。

魏波在外旅游留影   照片张全环提供

沉痛悼念魏波先生

谢志勇(市诗词学会副会长)

夜观微屏几动哀,寒心彻腹黯伤徊。

碧山着意追骚客,涢水悲情别楚才。

汗洒杏坛桃李壮,笔耕吟苑卷文瑰。

先生驾鹤天无色,痛断肝肠泪满腮。

痛悼魏波先生

何问钊(市诗词学会副秘书长)

耆宿辞尘驾鹤行,涢川碧岭共悲声。

断琴难奏高山曲,残笛怎为流水情?

育李数千萦淑气,著文三卷播贤名。

终身成就溢芳韵,堪作长歌伴远程。

魏波与女儿魏立女婿胡晓炜   照片张全环提供

沉痛悼念魏波老师逝世

李伦斌(市诗词学会副秘书长)

平生鸿鹄志,橄榄梦追寻。

跌宕传奇路,倾情盛世吟。

杏坛雕美玉,涢水觅知音。

李杜今相约,银河共抚琴。

郧城泪送朗天秋月老师

陈波(青松诗社秘书长)

寒袭郧城朗天月,吟坛泪送魏波师。

乘云驾鹤成终叹,落日阶庭作长辞。

坎坷怜君未移志,蹉跎感我苦寻诗。

忆曾肝胆烛燃尽,赋就千篇雅集奇。

2007年5月26日,魏波参加诗词学会河滨公园采风   摄影:水易居

缅怀学长兼诗友魏波先生

李家欣(市诗词学会老会员)

朗天振翼展鹏程,秋月抒怀《盛世吟》。

橄榄枝头含雨泪,夭桃满院放悲声。

终身成就铭荆楚,旷世传奇震郧城。

亮节高风垂史册,瑶琴弦断失先生。

沉痛悼念魏波先生

王锡松(市乒乓球协会会长)

大雪哀歌噩耗惊,鹤归西去魏先生。

教坛诗墨成功业,伟笔雄辞著美名。

桃李培根清誉在,填词作赋砥途拼。

勤耕奋跃树精勇,追忆吟怀动哭声。

2015年4月13日,魏波(前排右五)参加诗词学会赴柏树黄采风   摄影:水易居

江城子·沉痛悼念魏波先生逝世

董志明(棠棣诗社秘书长)

        碧山涢水雪茫茫。挽歌伤,痛思长。安陆文坛,魏老绝诗肠。松柏摇幡黄鹤引,追蝶梦,驾天堂。

        沐风浴雨历沧桑。笔功锵,朗天飏。盛世吟讴,《橄榄梦》昭彰。《旷世传奇》魂袅宇,承月泣,伴云翔。

踏歌词·殇魏君

王文辉(五七棉纺子弟学校高级教师)

桃李环天下,诗花撒九乡。

波流涢水泪,鹤驾碧山殇。

三顾怅惶惶。不舍内贤良。

魏波与妻子张全环   照片张全环提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