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日一话day62:“‘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形”

 亘心为上 2021-12-21

“上有政策,下有政策”,这八个字我们都不陌生。这样的情形,悠悠历史进程中,我们可以举出很多这样的例子。似乎,任何一个组织或政权都无法避免出现这样的局面。

“上有政策”通常指上层或领导层的考虑,而他们的考虑往往只是站在他们的视角去看问题,自然会有他们眼中的“可行性”方案。但这方案能否被下面的人采纳并执行,这又是另外一回事。如果下面之人完全了解领导层的想法或意图,那么上面的政策在下面的变形度就会小一些,反之亦然,但也有例外。

但即便是现在,也总有一些领导者凭借着他们的“用心良苦”而作出了“一揽子”政策,往往下面的人并不买账,结果是上面有上面的想法,下面有下面的办事思路,始终是不对付。这不对付的根本原因就在于那所谓的“一揽子”政策只是“隔靴搔痒”,对解决实际问题效果有限。

现在一些领导比较聪明的做法,在正式做指示或政策之前,都会充分与下面的人充分沟通,在充分了解之后再“对症”方可“下药”。在古代的统治者,与今天的大不一样,他们的地位决定了他们不可能真正站在下面之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

还有一个问题,即当一个组织由小变大的时候,上下不对等的情形也会出现,然后就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我们汉语中有这么一个词,“摊派”可以说就这种情形的真实体现。

举个例子,比如一项改革,原本领导很想解决现实中的问题,但政策方案下去以后,施行中逐渐被各主管给执行变形了,旧问题没解决,新问题反而又产生了。宋代,宋神宗时,王安石推行变法。单说王安石制定的一些法令,是很好的,比如青苗法,但实际执行中由于官吏执行不当,硬性摊派,生生地将惠民之策变成了害民之法。在这其中,推行法令的人很关键,一不留心,原本的好政策就会演变为恶政。

所以历来,有识之士,都主张施政者一定得是德才兼备。如今我们国家正是这样要求各地干部的,大致原因也就是为了克服“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情形,但知易行难,我们得花大力气才能避免。

如今我们身处的时代,有一个大大的好处,由于有发达的互联网,上下之间的信息流动可以很透明,这就避免了很多“暗箱操作”。一旦少了“暗箱操作”,那下有对策无形中就能减少很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