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百九十五、发热

 仲景中医交流 2021-12-21

经方常见疾病治症:发热

治病策略 

1茵陈跟栀子的区别:茵陈这个药也可以去黄,茵陈跟栀子稍微不同的地方就是茵陈去实症,栀子是虚热。你看它的情形来做决定。一般来说,虚热和实热的区分呢?实热是燥热,不停的热。虚热是短暂,间歇性的热。

辩证诊断

1怕冷,如果身体是烫的、热的,这是表寒;如果身冷,但是身体摸上去也是冷的,就是里寒

如果失血过多的时候会发冷,所以血量不足怕冷;如果血里面的水不够,病人会发热而不会恶寒。

2人身肝木之气,疏泄不及,则现无汗、尿少、粪难、腹痛、胁痛、妇人月经来迟等病。疏泄太过,则现自汗、尿多、遗精、发热、头晕、耳鸣、妇人白带,月经来早等病。疏泄不及者,水中的火气不足;疏泄太过者,金气不足也。

3人身肺金之气,收敛不及,则现汗多、头晕、发热、咳逆、上气、遗泄、尿多、痿软等病。收敛太过,则现恶寒、粪艰、胸闷、无汗等病。收敛不及者,木气过于疏泄;收敛太过者,火气不能宣通也。

4人身肾水之气,封藏不及,则现阳越,头晕、发热、足肿等病。封藏不及者,金气收敛之力衰,木气疏泄太过也。肾水无封藏太过之病,肾水愈能封藏,阳根愈坚固也。

51内伤发热,时热时止;外感发热,热甚不休;

2内伤恶寒,得暖便解;外感恶寒,虽厚衣烈火不除;

3内伤恶风,不畏其风,反畏隙风;外感恶风,见风便恶;

4内伤头痛,乍痛乍止;外感头痛,连痛不休,直待表邪传里方罢;

5内伤有湿,或不作渴,或心火乘肺,亦作燥渴;外感须二三日外表热传里,口方作渴;

6内伤则热伤气,四肢沉困无力,倦怠嗜卧;外感则风伤筋,寒伤骨,一身筋骨疼痛;

7内伤则短气不足以息;外感则喘壅气盛有余;

8内伤则手心热;外感则手背热

9地气通于脾。口者脾之外猴,内伤则懒言恶食,口不知味,小便黄赤,大便或秘或溏;天气通于肺,鼻者肺之外侯,外感伤寒则鼻塞,伤风则流涕,然能饮食,口知味,腹中和,二便如常;

10右气口脉主里,内伤则气口大于人迎;左人迎脉主表,外感则人迎大于气口。

辩证治则

1、呕而发热,小柴胡汤主之。

2栀子豉汤:邪在心胸结聚,以指探按骨间则痛,心下、从剑突下至脐上之间,按之濡弱空而无物,若按之腹底,则郁闷不可奈;胸中烦热不得眠,剧者,烦闷不安,反覆颠倒,心中懊憹。或身热手足温,或胸中窒而不能食,或结痛。

3迁延日久的发热发烧柴胡桂枝干姜汤,注意用量,除柴胡外,其余药物用量宜轻,顾及患者已有内热津伤之象。

4稍动,就觉得身热,小便后身体会哆嗦一下,也可能有恶寒身疼痛,但是脉弦细芤迟,属体内津液缺乏、中暍。方用:人参、白术、黄芪、甘草、茯苓、芍药、生姜等分。

5低烧,可以用《内经》“甘温除热”之法,方剂包括黄芪建中汤、小建中汤、黄芪桂枝五物汤、补中益气汤、四君子汤升阳益胃汤。

61发热恶寒同时皆作,有汗者用桂枝汤,无汗者用麻黄汤。

2发热恶寒次第间作

A无间隙者,发热与恶寒差不多时间,或者发热稍多一点,一日再发,桂枝麻黄各半汤;发热多恶寒少,一日多发,桂枝二麻黄一汤,如果脉微沉或即使浮但无力、烦躁,用桂枝二越婢一汤。太阳如疟证先热而后寒。发作前一、二个小时服用最佳。

B有间隙如无病之人者为少阳病。一日一发,以至三数日一发。少阳病多先寒而后热。

7晚发一阵热:每晚内热,兼皮肤热一时。此方血府逐淤汤可愈,重者两付。

8病人叙述口很渴,每天下午三点到五点就发高烧 白虎汤好了。

91发热恶寒,皮毛洒浙无汗者,风寒闭肤表也。宜原方麻黄汤。

2发热恶风,翕翕然而自汗者,风寒袭腠里也。宜原方桂枝汤。

3但热不寒,口干舌燥便黄者,阳明之燥热也。宜原方白虎汤。

4但寒不热,并无燥渴等证者,少阴之阳虚也。宜长沙附子汤。

5皮肤发热,夜晚潮热更甚者,阴血不濡阳也。宜当归补血汤。

6子午发热,睡后更觉盗汗者,虚劳骨蒸热也。宜柴胡清蒸汤。

7寒热往来,发作有定时候者,少阳经疟疾也。宜独活黄芩汤。

8朝发寒冷,入夜则又发热者,阳气陷入阴也;宜补中益气汤。

9身热面赤,下利清水完谷者,里寒而外热也。宜加味白通汤。

10身热面赤,烦躁欲卧泥水者,阴甚而格阻也。宜益元艾附汤。

11春月发热,气喘而口干渴者,感风热之气也。宜加减麻杏汤。

12夏月发热,口渴而心烦懊者,伤暑热之气也。宜加味六一散。

10 1发热是多种疾病的一个常见症状,祖国医学分为外感发热和内伤发热。若内伤发热伴有咳嗽、胸痛、血痰、心烦失眠、小便短赤、口渴不欲多饮,脉数者,可用猪苓汤治疗。

2高热是指体温升高在39C以上者,由于感染所引起的发热。症见高热、自汗出而热不退,伴有咳嗽、胸痛、咳吐黄痰、舌苔黄、脉滑数者,中西医结合治疗可用竹叶石膏汤去竹叶加竹茹,以清热生津,清脉络之热。

3低热是指发热体温在38C左右而缠绵不愈者。袓国医学认为是血虚发热。症见发热口不渴、疲乏无力、舌质润、脉细弱者,可用当归补血汤以补气生血。

11柴胡微苦平,除虚劳寒热,解肌热,去早晨潮热。

12、发热:

1外感发热:按伤寒论治

2内伤发热。若内伤发热伴有咳嗽、胸痛、血痰、心烦失眠、小便短赤、口渴不欲多饮,脉数者,可用猪苓汤治疗。

高热(39。C以上者),由于感染所引起的发热。症见高热、自汗出而热不退,伴有咳嗽、胸痛、咳吐黄痰、舌苔黄、脉滑数者,中西医结合治疗可用竹叶石膏汤去竹叶加竹茹,以清热生津,清脉络之热。

低热(38C左右而缠绵不愈者),袓国医学认为是血虚发热。症见发热口不渴、疲乏无力、舌质润、脉细弱者,可用当归补血汤以补气生血。

妇人有年老血崩者,其症亦与前血崩昏暗者同,人以为老妇之虚耳,谁知是不慎房帏之故乎!方用加减当归补血汤

13、(1脾虚发热,白天发热,自汗,脉大而没有力气,是虚劳,小建中汤证;

(2)肾虚发热,晚上夜里发热;盗汗,细涩的脉,涩脉多见失精。

14、病得之外感而恶寒发热者,必见有余之脉;病得之内因恶寒发热者,全是不足之脉。“阴脉(尺)不足,阳往从之;阳脉(寸脉)不足,阴往乘之”。补中益气汤之方为功最巨也。

辩证比较

1关于呕:

1只是呕,它不是柴胡证,内里有停饮,小半夏汤证,就是半夏生姜。

2呕而头痛,这类是吴茱萸汤证。

3呕而发热,是少阳病,少阳病是少阳热病,那是小柴胡汤。

2阳明病:

1栀子豉汤:脉浮而紧(非胃实热),咽燥口苦,腹满而喘,发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身重。热在上,

2大承气汤:脉或沉迟(胃结实热),腹满而喘,胃中已成热结,而心下又有水气,故有腹满而喘、短气、身重,而无咽燥、口苦之象,热在肠胃,发热汗出不恶寒,有潮热潮热为胃实之候

3白虎汤:栀子豉汤症发渴时用白虎汤,以除其内热。

3脉盛身热自汗,得之伤寒,脉虚身热自汗,得之伤暑。实者,白虎加人参汤,虚者(弦细芤迟),如发痉,栝蒌桂枝汤。

4、1太阳病: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太阳转属阳明者,其渴尚在上焦,故仍用五苓散入心而生津

2阳明病: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阳明自病而渴者,本于中焦,故又藉猪苓入胃而通津液。猪苓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