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漫话核辐射与核泄漏事故(2)
2021-12-21 | 阅:  转:  |  分享 
  
漫话核辐射与核泄漏事故(2)

胡经国



核辐射效应核爆炸10几秒内放出的中子束和γ射线对生物体、电子器件和其它物体的杀伤破坏作用及效果。由于中子束和γ射线具有很强的贯穿能力,又称贯穿(早期)辐射效应。核武器爆炸的主要杀伤因素之一。

早期核辐射主要由弹体内核反应产生,或从裂变产物中释放,或由中子与空气作用产生。

早期核辐射对人员和物体的损伤程度取决于吸收剂量(即单位质量的物质吸收射线的能量的吸收剂量),其单位为戈瑞],指每千克受照射物质吸收1焦[耳]射线能量的吸收剂量。

早期核辐射可直接或间接使物质电离,造成辐射损伤,其主要杀伤破坏对象是人员和电子器件。人员在短时间内受到1戈瑞以上剂量照射时会发生急性放射病;电子器件在大剂量或高剂量率作用下会引起瞬态干扰和永久损坏;瞬发γ射线可引起核电磁脉冲、内电磁脉冲和系统电磁脉冲;中子还会使某些物质产生感生放射性;γ射线会使摄影胶片感光和光学玻璃变暗等效应。

早期核辐射的强度由于空气吸收,随距离的增加衰减很快即使千万吨梯恩梯当量级的大气层核爆炸,早期核辐射的杀伤破坏半径也不超过4公里。早期核辐射穿过物体时强度将被削弱可用一定厚度的物质来防护工事和重型兵器本身对早期核辐射效应都有一定的防护作用。

1、7级——特大事故Bq为放射性活度国际单位贝可勒尔处于某一特定能态的放射性核在单位时间的衰变数。1贝可就是1秒钟发生1个衰变。早期使用的活度单位为居里(Ci),1Ci=37亿Bq。

2、6级——重大事故

3、5级——具有厂外风险的事故

5、3级——重大事件

6、2级——事件

7、1级——异常

8、0级——偏差级别 名称 描述 实例 0级 偏差 安全上无重要意义 1级 异常 超出规定运行范围的异常情况,可能由于设备故障,人为差错、或规程有问题引起 2级 事件 安全措施明显失效,但仍具有足够纵深防御,仍能处理进一步发生的问题。导致工作人员所受剂量超过规定年剂量限值的事件和/或导致在核设施设计未预计的区域内存在明显放射性,并要求纠正行动的事件。 3级 重大事件 放射性向外释放超过规定限值,使用权受照射最多的厂外人员受到十分之几毫希沃特量级剂量的照射。无需厂外保护性措施。导致工作人员受到足以产生急性健康影响剂量的厂内事件和/或导致污染扩散的事件。安全系统再发生一点问题就会变成事故状态的事件,或者如果出现某些始发事件,安全系统已不能阻止事故发生的状况。 4级 没有明显厂外风险的事故 放射性向外释放,使受照射最多的厂外个人受到几毫希沃特量级剂量的照射。由于这种释放,除当地可能需要采取食品管制行动外,一般不需要厂外保护性行动。核装置明显损坏。这类事故可能包括造成重大厂内修复困难的核装置损坏。例如:动力堆的局部堆芯熔化和反应堆设施的可比拟的事件。一个或多个工作人员受到很可能发生早期死亡的过量照射。 1973年英国温茨凯尔后处理装置事故、1980年法国圣洛朗核电厂事故、1983年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临界装置事故。 5级 具有厂外风险的事故 放射性物质向外释放(等效放射性超过10141015BqI-131)。这种释放可能导致需要部分执行应急计划的防护措施,以降低健康影响的可能性。核装置严重损坏,这可能涉及动力堆的堆芯大部分严重操作,重大临界事故或者引起在核设施内大量放射性释放的重大火灾或爆炸事件。 1957年英国温茨凯尔反应堆事故、1979年美国三哩岛核电厂事故。 6级 重大事故 放射性物质向外释放数量上,(等效放射性超过10151016BqI-131),这种释放可能导致需要全面执行地方应急计划的防护措施,以限制严重的健康影响。 1957年苏联基斯迪姆后处理装置(现属俄罗斯)事故。2011年日本福岛核电站3号机组事故。 7级 特大事故 大型核装置(如动力堆堆芯)的大部分放射性物质向外释放,典型地应包括长寿命和短寿命的放射性裂变产物的混合物(数量上,等效放射性超过1016BqI-131)。这种释放可能有急性健康影响;在大范围地区(可能涉及一个以上国家)有慢性健康影响;有长期的环境后果。 1986年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厂(现属乌克兰)事故。2011年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

1、辐射危害原理

人体有躯体细胞和生殖细胞两类细胞它们对电离辐射的敏感性和受损后的效应是不同的。电离辐射对机体的损伤其本质是对细胞的灭活作用当被灭活的细胞达到一定数量时,躯体细胞的损伤会导致人体器官组织发生疾病,最终可能导致人体死亡。躯体细胞一旦死亡,损伤细胞也随之消失了,不会转移到下一代。

在电离辐射或其外界因素的影响下,可导致遗传基因发生突变当生殖细胞中的DNA受到损伤时,后代继承母体改变了的基因,导致有缺陷的后代。因此,人体一定要避免大剂量照射。

放射性物质可通过呼吸吸入皮肤伤口消化道吸收进入体内,引起内辐射外辐射可穿透一定距离被机体吸收,使人员受到外射伤害。内外射形成放射病的症状有:疲劳、头昏、失眠、皮肤发红、溃疡、出血、脱发、白血病、呕吐、腹泻等。有时还会增加癌症、畸变、遗传性病变发生率,影响几代人的健康。一般讲,身体接受的辐射能量越多,其放射病症状越严重,致癌、致畸风险越大。

具体说:轻度损伤

可能发生轻度急性放射病,如乏力,不适,食欲减退。中度损伤

能够引起中度急性放射病,如头昏,乏力,恶心,呕吐,白细胞数下降。重度损伤

能够引起重度急性放射病虽经治疗但受者有50%可能在30天内死亡其余50%能恢复。表现为多次呕吐,腹泻,白细胞数明显下降。极重度损伤

引起极重度放射性病,死亡率很高。多次吐、泻,休克,白细胞数急剧下降。核事故和原子弹爆炸的核辐射都会造成人员的立即死亡或重度损伤。还会引发癌症、不育、怪胎等。

3、成年人全身短时间内遭受辐射后的症状 100毫希伏以下 无影响 100~500毫希伏 轻微影响 白细胞减少,多无症状表现 1000~2000毫希伏 轻度 疲劳,呕吐,食欲减退,暂时性脱发,白细胞减少 2000~4000毫希伏 中度 骨骼和骨骼密度遭到破坏,红细胞和白细胞数量极度减少,有内出血、呕吐、腹泻症状 4000~6000毫希伏 重度 造血、免疫、生殖系统以及消化道等脏器受到影响,甚至危及生命 4、遭受辐射量的后果

以下是遭受辐射量(单位:毫雷姆)的后果:

450000~800000:30天内将进入垂死状态;

200000~450000:掉头发,血液发生严重病变,一些人在周内死亡;

60000~100000:出现各种辐射疾病;

10000:患癌症的可能性为1/130;

5000:每年的工作所遭受的核辐射量;

700:大脑扫描的核辐射量;

60:人体内的辐射量;

10:乘飞机时遭受的辐射量;

8:建筑材料每年所产生的辐射量;

1:腿部或者手臂进行X光检查时的辐射量。

(注:这里使用的单位是雷姆Rem),现行单位为希Sv),1Sv=100rem)胚胎与胎儿的损伤

胚胎和胎儿对辐射比较敏感在胚胎植入前接触辐射可使死胎率升高;在器官形成期接触,可使胎儿畸形率升高,新生儿死亡率也相应升高。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在胎儿期受照射的儿童中,白血病和某些癌症的发生率较对照组为高。远期效应

在中等或大剂量范围内,核辐射致癌已动物实验和流行病学调查所证实。在受到急慢性照射的人群中,白细胞严重下降,肺癌、甲状腺癌、乳腺癌和骨癌等各种癌症的发生率随照射剂量增加而增高。受辐射污染后的后遗症问题

受辐射污染后6个月,会发生的机体变化,包括晶体浑浊、白内障、男性睾丸和女性卵巢受影响导致永久不育、骨髓受损出现造血功能障碍,以及出现各种癌症。





2011年3月19日编写于重庆

2021年12月20日修改于重庆

6







献花(0)
+1
(本文系胡经国图书...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