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十四节气:冬至

 香袭书卷 2021-12-21

写在冬季

2021-12-21

诸事不宜

安身静体

冬至

/香袭书卷

古老的先民通过观察季节中物候的变化,顺应自然规律去生活,创造了古老的二十四节气。它指导着人民从事季节性的农事活动,也从侧面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从夏至开始,黑夜就慢慢把白天变短,直至到了冬至,黑夜占据为王,它成了最长的黑夜,白天成了最短的白天。不过,事物发展的规律是物极必反,过了冬至,阳气回升,白天开始变长。

光明的日子随着冬至,越来越多,再过一个半月就见到了心爱的春姑娘。漫长的冬天,是一个等待的过程。等待是深藏于心的情感,它无法言说,却充满希望。

这种等待,是有着时间为定义的,明白要走过的时长,所以不慌不忙。心怀希望,有序地在自己的节奏中,等待心上的春风吹来。

寒气加重,它磨炼着冬天人们的意志。北半球的夜长昼短到此结束,南半球的太阳回归,一场长跑终究被爱与光明战胜。

冬至,在民间如过年。人们用食物来表示对它的重视,饺子,汤圆这些具有美好寓意的食物被人们用来庆祝冬至。我追着这些民俗去探寻,原来冬至是先民们在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定出的一个节气,早在两千五百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奎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也是二十四节气的起源。

人们认为在这一天阴阳二气自然转化,是上天赐予的福气,这一天也是一年中阴气最盛,身体最危险的一天,人们会选择在家安身静体,以便安然过冬。闲下来的一家人,就会在家包饺子,煮汤圆,用传统的美食来取暖。

阳气渐生,寒气并未消退,而是愈加冷了。到了冬至,也是开启一年中最寒冷的时节。也就是民间常说的“进九”,过了九九八十一天寒气才会彻底褪尽。春深日暖,还需要历经九九八十一天的寒冬考验。

我站在20211221号早晨七点里,看见冬至的月亮,醒目地挂在天上,城市明亮,东方太阳的的红晕已为城市着妆,红是腮红,白是眉间....这人间啊,万象丛生。

杜甫说:“天事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传又来。”人们活在年年而至的冬至中,尽人事,观天事。尽人事,辛苦劳累都在其中。家家户户都在自己的家里,日日发生着不同的世事。

生病的,去世的,出生的,升官的,发财的,落魄的,一段又一段剧本不用编排,随时随地上演着。净旦生末丑,也就是一段戏的起音与落幕。就像这冬至的日光与月光的交织,总是让人生出遐想。

热闹闹的红尘,我们寻找着自己灵魂的归宿与安放。阴气重日,适宜安身静体。养生,是安养的心灵与身体。内在的安静,更能滋生出力量。冬藏,藏的是自己的情绪。少了大悲大喜,身心俱安。

翻开老黄历上的冬至,上面写着“诸事不宜。”这样的时日,适合围炉取暖,美食养胃。当然了,这里的诸事不宜,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情绪稳定,就是最好的养生。

冬至的城市与田野,各具风情。去田间地头走走,会看见一个个鸟窝架在树梢上,露出黝黑的表情,凝重中期待着小鸟的归来。阳气已有萌芽之意,但是强盛的阴气下,土中冬眠的蚯蚓仍然蜷曲着身姿。

结冰的山泉水开始流动,刺骨的冰冷,让人保持清醒。麦地里绿苗缓慢地生长,它们在用心等待着。等一场雪落,等一场春水。缓慢,与静养,都是为了明天更热烈的绽放。

老房屋坐落在山村,老人们忙着腌制腊味。腊肉,腊月,腊排骨,香肠,缠蹄,还有一盆猪血在冒着热气。冬至后,离年关就不远了。等待孩子们归来,时间也越来越具体。

城市的冬至,大多表现的食物上。我在冬至的先一天晚上,就开始计划冬至包饺子的食料。问老人爱吃什么口味的,问孩子们爱吃什么口味的。

猪肉白菜香菇,韭菜鸡蛋,羊肉萝卜。众口难调,也是一乐。年岁中,随着它增长的还有情感。加一年冬至,添一份深情。一年又一年,桌上的饺子依旧冒着热气腾腾的气息。

在身边的,不在身边的,都在心中装着。老的,小的,一家一户的烟火生活,也就是如此之趣。人间的万象丛生,少不了冬至的这一味。

过了冬至,白天慢慢变长。旧年的冬,有雪。我开始数九,一笔一划地在日历上落下蝇头小字。雪什么时候来,我一直在等待。

深居简出,安身静体。在静谧的冬日,读书煮茶包饺子,用文字疗饥。生生不息的古老节气,路过我的生命,一年又一年冬至。


写在冬季

图片来源:网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