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虎虎生威迎新年】记近代著名画家张善孖笔下的虎

 彤彤的知识宝库 2021-12-21
下放 茹昱斋 2021-12-20 00:05

引言

中国有崇尚虎的文化传统,我姑且称之为“虎文化”。虎文化有丰厚、深远的积淀,渗透到审美与价值观念等许多方面。“虎虎有生气”、“虎虎生威”、“龙腾虎跃”等等,这些词语不仅象征着生气与活力,更有非凡的风范与气度。那么,虎年就要来了,我们今天就来欣赏一下近代著名画家张善孖笔下的虎!

图片

张善孖

《 独虎图 》

古人云:“画虎画皮难画骨。”意思是画老虎的外表很容易,但是要想透过皮肉画出它的骨头(骨像),体现出老虎的气势,是很难的。后来比喻认识一个人很容易,但是想了解他的内心却很难。所以古往今来,能画好老虎的人并不算多。

图片

张善孖

《 虎啸图 》

图片

张善孖

《寒泉虎啸图》

“虎痴”张善孖为了提高自己绘虎的画艺,需要观察老虎的作息与形态,于是决定自己养虎,他先后豢养过两只老虎。通过长期与虎为伴,他画虎已达“成虎在胸”的程度,且已娴熟的把握了虎的神韵,提笔画虎,可随意从虎头,虎尾,虎肩,虎爪任何部位开始,无不维妙维肖。虎之进食,跳跃,睡卧,戏耍,怒吼,无不生动传神地呈现在他的作品中,呼之欲出,为后世所称道。

图片

张善孖

《勇猛精进》

图片

张善孖

《 双雄图 》

张善孖笔下猛虎,既不失虎的威猛,又富有人性,含有一种温情,同时结构准确,华南虎的特征明显。林语堂曾赞张善孖笔下的虎:“凡一肌一脊、一肩一爪,无不精力磅礴,精纯逼真。”诗人杨云史写诗称赞他虎作:“画虎先从养虎看,张髯意态托毫端;点睛掷笔纸飞去,月黑风高草木寒。”

▁  ▃  ▆  ▉ ▋ ▍ ▎ 

张善孖(1882—1940),名泽,字善孖(因为与大哥荣为双胞胎,故字善孖),后又字善子(因大哥荣夭折,故又字善子),号“虎痴”。出生于四川内江城里一户日见衰落的书香门第,祖上曾任内江县令。善孖是当代国画艺术大师张大千的二哥,以画虎名噪一时。母亲曾友贞出身大家闺秀,不仅贤慧知书达理、持家有道,而且擅长绘画与绣花。有代表画作《戏猫舞蝶图》传世,是当时远近闻名的女国画家,有“张描花”之誉。善孖从四、五岁就在慈母指引下学习绘画,他颇具绘画天赋,善画山水花鸟、骏马与猛虎,其中尤对画虎特别痴迷,爱虎画虎,情有独钟。

大家都知道张大千是大师,殊不知他还有个哥哥,是张大千的二哥,是民国画虎大师,号称虎痴,名叫张善孖。抗战期间,他和弟弟张大千卖画募捐,支援抗战。他为抗日而画的宣传画,开创了美术界在国画形式上的先河。他还曾为美国唐纳德将军的飞虎队创作《飞虎图》,唐纳德将军视同拱璧。

图片

张善孖

(1882~1940年),男,中国四川内江人,名泽,字善 ,一作善子,又作善之,号虎痴。现代名画家,张大千的二哥,画虎大师。与张大千昆仲创立“大风堂画派” 。美国纽约福亨大学荣誉法学博士 ,曾任四川陆军少将旅长,纽约美术专门学校荣誉教授。

1 .辞官专攻书画

张善孖自幼好学,性情刚毅,少年时期从母学画,曾拜李瑞清门下。稍长游侠仗义,广交友人。喜爱武术,跟其弟张大千一师从心意拳大师宝鼎习心意拳及内功十三段。

1917年与八弟大千一道东渡日本,回国曾任上海美专教授。与张大千同寓上海,领袖风雅,有“二雅”之目。1922年起任总统府咨议、财政部佥事,国务院咨议等职。孙中山逝世后,寓居上海,任上海美专教授,潜心绘画,成绩卓著。并与黄宾虹、马企周等八人组织烂漫社。游历名山大川,攀登五岳,三游黄山。

.为抗日卖画募捐

抗日战争时期把国画运用于宣传抗日,而且收到很好效果的,就是张善孖 和张大千两兄弟。张善孖的抗日内容的国画,是美术界在国画形式上开抗日宣传画先河的作品。

1938年底,张善孖在周恩来、林森、许世英等人的赞助下,带着自己和八弟张大千的作品共 180多件出国举办画展,募集抗日捐款。先后在法国、美国展出,前后约两年,举办100多次 画展,共募得捐款20余万美元,全部寄回国内支援抗战。

3.为美国飞虎队创作《飞虎图》

1940年张善子在美国听说当时中国航委员会顾问陈纳德将军在美国组建空军自愿队援华抗日,便把这幅画赠送给了这位将军。唐纳德按《飞虎图》做了许多旗帜和徽章分发部下, 以鼓舞战士。它成为抗战时期美国援华陈纳德将军所率飞虎队的象征,后来“飞虎队”在华作战十分勇敢,连连重创日机,日军飞行员闻风丧胆。陈纳德对《飞虎图》原图更加珍惜,视同拱璧。现该图藏于美国国家博物馆。

至于到底先有飞虎队,还是先有飞虎图,这在收藏界、史学界,甚至画界都有不小的争议,但无论怎样,张善子先生的爱国热忱和美国飞虎队的勇猛及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是有目共睹,这也是这件文物最宝贵的一点。

1940年,张善孖回国后于重庆去世,年仅59岁。

张善子的《飞虎图》

画面的底部是纽约市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十分壮观。左下方落款为:“大中华民国张善子写于纽约”,下铃有“大风堂”“善子”两枚印章。这幅画的国画传统技巧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留白大气,疏密得当,以高度精练的线条勾勒出一幅有象征意义的历史画面。

图片

张善孖作品欣赏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説明│文字及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更多精彩,请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

国画讲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