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维耳廓与二维耳穴图

 耳穴堂 2021-12-21

       胡翔龙等认为古典医籍中所描述的经脉循行路线以及在图谱和模型(如铜人)中所绘制的经脉循行路线示意图,只能看作是一种“模式图”。如果认为每个人的感传循行线路都应该与模式图完全一致,人体的所有结构在每个细节上都应该完全相同,显然失之偏颇,既不符合古书记述原义,也不符合现代医学对人体结构和机能存在一定程度个体差异的认识。

       日本森和等指出,图像工学的研究如综合等高线表示、彩色表示、把任意指定经穴部位的测定数值(皮肤阻抗、压痛、皮温等)在X、Y轴上用线表示、鸟瞰图(三维)表示等进行图像处理,就可以客观地刻画出经络与经穴,这一原理与方法可以应用到耳廓研究。蓬勃发展于1950年以后的耳廓医学对耳廓耳穴的三维模型基本是漠然态度,很少有人关注耳廓及其耳穴的三维问题,基本都是以平面图、示意图或坐标图的形式去描述一个三维结构上的三维区域与位点。

       有些中医尝试用耳模治疗病人,实际上耳模是一种三维耳穴图的变异形式,已有用于教学以标准耳穴标注的立体耳廓(耳穴)。这对耳针医师有所帮助但也受不同耳廓分类类型所限,不完全适用各型耳廓。如同古典经络,一般耳穴被认为是一些耳廓表面的位点,但耳穴是存在于耳廓从内到外的立体组织结构,而不仅仅是一个位点或一个表面区域。而且这些耳穴因所处的位置不同,相互之间的性质也有质与量的区别。

耳廓的真实结构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三维结构,分形结构也都是三维的,目前的耳廓图谱是二维的,很多的客观信息在从三维到二维的转换过程中丢失;同样,借助二维的耳穴图谱去探察一个真实的三维耳廓,由于耳穴图谱的局限性不能精确地指示耳针医师去探察耳穴,因此探察的耳穴极有可能甚至是不可避免地是不精确的。

      从图谱转换与应用的角度,也不支持耳廓图谱是精确的这一论点,借助这种不精确的耳穴图谱去探察实体耳廓表面耳穴自然是不精确的、模糊的。由于透视关系和二维信息与二维信息之间的不对等转换,造成客观信息的绝对丢失,这种从实体到图谱,再从图谱到实体的过程本身就决定其必然是一个模糊的过程。

     当耳针学家试图用一系列耳穴图来概括弯曲的耳廓表面及其附属于这些表面的耳穴的局部定位时,这种方法只能近似地描绘这-现实而 复杂的生物现象——耳廓表面发生的耳穴。现有多学科知识及其方法在耳廓的多样性与复杂性面前是有限的,并非无选择地适用,其结果必然是模糊的。

选自《现代综合耳廓耳穴图谱》

许崇明  张立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