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感恩戚师

 新用户2161EPl3 2021-12-21

上学时,经常看到和使用戚建庄老师主编的教材,对他渊博的知识和专业的技能钦佩不已,梦想着有朝一日能当面聆听他的教诲。这一梦,就是二十多年。

戚老师是河南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河南大学兼职教授、中共党史硕士生导师,河南省优秀专家,河南省统战理论研究会副会长,河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客座教授。戚老师在政界和文学界很有建树,不仅出版了多部理论专著,还出过多部文学著作,举办过多次书法展,中央和省有关领导多次亲临现场。

老师的《山水情》获全国走向21世纪文学作品创作一等奖,《美丽河南摄影诗歌书法作品集》被评为河南省和全国优秀社科普及读物。《魅力中国》诗歌书法(360幅)由省人大书画院、河南省群艺馆、郑州大学等单位分别举办。《美丽河南诗歌书法》(210幅)被列入丙申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文化活动周项目,由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省人大办公厅、省文化厅、省文联等联合主办,在省艺术中心展出,并在全省持续巡展一年多。

戚老师的作品题材宏大,气势磅礴,蕴含着厚重的民族传统文化基因,折射着浓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呈现出突出的开拓创新印记。老师的每一部作品,都是一首讴歌时代发展和中国梦波澜壮阔的文化史诗!值得每一个文学爱好者品读。

每当看到戚老师的作品,都会被深深的吸引,特别是出于内心的崇拜与钦佩,成为戚老师学生的念想更是与日俱增。不曾想,这竟然成为了现实。

在省直文联主席殷江林老师的帮助下,我进入了省直文学群,有时在群里发一发自己的作品,有时认真阅读群里老师们的作品,不断提高自己。

一天,正在阅读群里老师们的作品时,忽然发现戚老师也在群里发作品,我先是一愣,不会是看错了吧?!揉揉眼睛,再一看,没错!微信署名就是戚建庄,和老师同名同姓。为了避免认错人,我又接连几天看老师发在群里的作品,并向殷主席求证是否是老师本人。得到肯定的答复后,我内心一阵的激动。终于和老师在一个群里见面了,高兴劲儿就甭提了。

天天读到老师的作品,好想加老师微信,但又怕老师比较忙,顾不上加。于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点了一下,没想到,竟然通过了,并且第一时间进行了回复。

之后,老师经常把他的作品发给我,有诗词,有散文,有书法,还有经济学和政治学作品,而我,则每一篇都收藏起来品读学习。由于社会阅历较浅,我平时写的作品主题还不够厚重与深刻,为了弥补不足,精益求精,有时也会把自己的作品发给老师,让他给我指导,提意见。

每当看到我的作品时,老师都会认真的阅读,和我交流,指出不足,并指导我如何升华主题,有时还把我的作品写成书法发到网上,给我以鼓励。特别记忆犹新的是,11月30日早上6:45分,看到微信圈里有朋友发下雪了的照片时,联想到自己的童年雪,我就写了一首《七绝·雪下童声》:山川挽雪色难分,天地同妆赛碧云。遥望村前溪口处,蓬头稚子读书勤。7:30分,我把作品发到朋友圈中,然后去上班。

中午下班打开微信,发现对话框在闪,我一看,原来老师把我的诗写成了书法作品发给了我,并发到了网上。看到后,我很是高兴,更被老师那行云流水的作品所折服。

交流中,当老师了解到我不懂书法,以前连毛笔都没摸过时,他主动提出来,让我有空去郑州找他,当面给我讲授书法知识。为了能让我有时间早日到他那学习,他还一再说,只要我这边周末有时间,他就专门抽空等我。老师的关怀之情让我深为感动。

12月18日是周六,班上无事,与老师相约后,我早早赶到郑州绿地中心北塔。在那里,老师和夫人一起,并邀请了原省社科联常务副主席、省政府特约参事研究员孟繁华,原郑州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二级教授朱诚身,河南人民出版社副总编辑蔡瑛,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二级教授、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主任、河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汪振军,著名篆刻艺术家王孟九等老师。

由于是第一次,老师简要讲解了书法的概念、种类与特点,书法的起源及名称演变,书法的艺术特点与学习方法、各种书体简介与鉴赏等,让我对书法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并结合自身书法创作经历谈了自己的体会。聆听之后,使我受益匪浅。特别是老师提出的“培养爱好,涵养性情;继承传统,创造新风;广结善缘,合作共赢;塑造文明,贡献国家”的学习宗旨,更是让我钦佩不已。

老师对我特别关爱,除了授课外,还专门把他的《魅力中国》《戚建庄摄影作品集》《城市发展战略》《地方人大工作关系与理论实践探索》等著作赠送给我,让我好好消化,为今后的工作做参考、打基础,并一再叮嘱我统筹好工作与业余爱好的关系,多多学习,以对业余爱好的执着对待工作,以对工作的敬业精神对待业余爱好,相辅相成,做一个情操高尚、事业有成的人。

为给予我更多的帮助,老师让我和孟繁华主席、朱诚身教授、汪振军教授、蔡瑛副总编和王孟九老师也都互加了微信,以后好向他们请教。

在老师们面前,他们并没有因为我来自乡村、身处基层而区别对待。他们基于长者的风范,结合自身的工作与经历,给予我精神的鼓励和烛照,让我充满敬意,并鼓足了前行的动力。

或许,每个人骨子里都有美好愿景,并为之孜孜追求。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下,有朝一日,我们欣然面对敬爱的老师时,能够事业有成,硕果累累。那时,与老师一起烹茶邀月,吟诗泼墨,想想,就是一种幸福。

人生,本是一趟愉悦的旅程。今生,能在旅途中遇到老师,得到他慈父般的关爱与支持,有老师灯塔式的引领,自己不论身处顺境还是逆境,都会永感师恩,不负韶华,风雨兼程,砥砺前行。

作者:刘广申,笔名临湖听月,供职于舞钢市委,性耿直、重实干,喜文旅、爱文学。中国诗歌学会会员,联合国非官方事务机构签约诗人。主张以诗意的语言抒写诗意的生活。有诗词散文数篇在海外发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