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政治的重要性、作者的特点、书籍的观点——读包刚升著《政治学通识》(1)

 云蔚志读书 2021-12-21

本书源自作者在复旦大学政治学的课程讲义,介绍和探讨了政治学领域的基本概念、主要理论与重大议题。这是一部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政治学普及作品,希望可以提升读者的政治学系统思考能力。

一、政治的重要性

政治对国家极为重要,表现在战争、政府公债、政治体制、权力监管、公共政策等方面上。对于一个普通的民众,政治也很重要,不懂政治,就看不懂新闻报道。而且从生到死,政治总在影响着每一个人的方方面面。

二、作者的特点

(一)交叉学科的研究优势

政治学就是理解和研究政治现象的学科,既关注在政治领域发生了什么、如何发生的,更在追寻一些重大政治现象的发生原因。

现在,各个行业的跨界之风日盛,在学术界也同样需要交叉学科的研究方法。郝万山在讲解伤寒论时,就呼吁引进行业之外的人士对中医进行开拓性研究。

本书的作者包刚升也是初学经济学,后转研究政治学。他习惯以经济学的知识和方法来看待和分析政治现象和问题,得出的结论往往更具说服力。当他发现政治学易被公众误解,中国社会中的政治学常识相对匮乏,而政治学对社会的持久发展和繁荣又非常重要。于是,就有了这样一本介绍政治学常识的科普书籍。

(二)生动的讲解

与严肃的学术著作不同,本书以不少虚拟场景来展示政治产生和发展过程,更有利于读者的深入理解。

比如,在一个小岛上,通过一个领导者的产生,以及之后的政变和选择继承者的故事,证明实行法理型统治才可能长治久安。这意味着:统治必须受到约束,公民的基本权利必须得到保障,统治者需要由多数人以和平的方式选举产生。

如果疫情流行于这个小岛上,是不是来自大陆船员的故意散布?通过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得出根本原因是季风将大陆细菌携带到了岛上,排除了最初的主观猜测。

三、书籍的观点

总的来说,本书的观点具有中性、理性、科学三大特点。

(一)中性的观点

书中提到了众多的理论流派,每个章节后涉及的参考书目都不下十本。尽管各家的观点或尖锐对立,抑或有所偏颇,作者一概予以收录及陈述,并不仅将其中之一列为真理,而视其他为异端。这种中性或者中立的观点,对于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科的知识及其发展至关重要,因为各家的论述都可能有一定的合理性,或者只是当时不被人们所接受而已。如果一棍子打死,不但是完全不公平的,也不是科学的研究态度。

在具体概念的解释上,作者特意提醒读者注意一些脸谱化的词汇,实际上应该中性地看待。比如,保守主义并非就是中文语境中常见的“落后”或者“守旧”,对社会革命和政治革命的“反动”,而是指审慎的理性态度、捍卫传统、尊重权威、重视家庭及道德等。

(二)理性的观点

在看待具体的事例上,更需要理性的观点。

在国王强拆的故事中,人们津津乐道的是国王如何保护私人财产,维护法律的尊严。而实际上,在国王拥有一切的国家中,法院根本不会接这样的案子,法官也不敢作出对国王不利的判决,更遑论执行了。

在谈论政府是否有权捕杀个人的家禽和宠物时,作者也没有急于作出是与非的结论。而是从逻辑分析入手,厘清了政府与私人双方的不同诉求,即政府有保障全社会安全的责任,同时私人财产也需要保护,具体的措施应视情况而定。

至于民主,常常谈及的只是它的美好,然而民主的并不意味着一定是好的结果,存在着民主的悖论与被误解的民主。比如,投票和选举作为参与民主的主要方式,却存在民众的热情日益降低。一人一票看似最为民主,也有被操弄的可能,导致最恶的结果,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当年纳粹德国的诞生。

把握事件背后的逻辑,而非僵化、偏执地持一种态度或者观点,这才是政治学所需要的系统思维。

(三)科学的观点

1. 避免谬误

在社会科学研究中,要注意避免不确切的观察、过度概化、选择性观察、 非逻辑推理等常见的谬误。

比如,认为上海、北京和深圳就是整个中国的发展水平,显然就大错特错了。在另外一个经典的案例中,社会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抽样调查和统计分析也显得可能不那么靠谱。在1948年美国总统选举中,盖洛普调查机构主要通过电话进行抽样调查,而这些电话机主都是有钱人或者中产阶级,自然就产生了严重的选择性偏差。

2. 相关性不等于因果关系

新闻报道通常由两部分构成:事实本身以及对事实的评论。对于同样一件事实,各家的评论却大相径庭。这是因为,人们常常把各种事物之间存在着相关性,就视为二者有因果关系,就得出了各种不同的结论。然而,只有基于对新闻背后因果关系的分析,评论才会更有说服力。

在前面提到的小岛疫情分析中,居民发现了疫情和大陆船只之间的相关性。但实际上,相关性并不等于因果关系。这两个因素都受风向改变的影响,只是恰好同时出现而已,还需科学研究确定是否存在因果关系。

3. 科学研究的方法

科学研究的方法主要有三个步骤:问题的认知和表述、实验数据的收集以及假说的构成与检验。

比如,理性选择学派假设人有三个基本属性:

(1)人是自利的;

(2)人是理性的;

(3)人追求效用最大化。

在此前提下,选民、官员、政治家和统治者的政治博弈就可能出现这样的结果:为了赢得更多的选票和选民支持,政治家倾向于尽可能扩大福利支出,同时不增加或少增加税收,惟一的办法就是财政赤字。

(不过,以上假设之一的“人是理性的”,似乎有待商榷。)

需要注意的一点是,与自然科学不同,社会科学以人类行为和人类社会现象作为研究对象,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和研究难度。因为,人的思想和行为本身被包含在研究过程中,某些事实与数据的客观性程度较低,有些研究完全无法进行可控实验,如社会革命、政变、内战与国家间战争。

在确定因果关系时,至少需要满足三个条件:相关性(correlation)、时间上的先后次序(time)、引发机制(mechanism)。

用变量语言来表述社会科学研究是一种更为简洁的方式,其形式化和模型化程度也更高。现代社会科学把结果称为因变量(dependent variable),把导致结果的原因称为自变量(independent variable),把因果关系通过一个包含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函数来表示。在多因素因果关系的社会科学研究中,自变量不应过多,一般要控制在5个以内。

确定因果关系有三种研究方法:求同法、求异法与共变法。各种方法各有所长。比如,求同法就是通过寻求不同案例中的共性来揭示因果关系。

经过以上的一番证实之后,理论假说就成为一种相对可靠的科学知识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