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汪渭忠医案(四)

 一个大树 2021-12-21

六、清热利湿、和管活血法拾愈疮一例

程某,男,47 岁。初诊∶198132 日。

主诉及病史∶半年前左下肢胫前生疮化脓,疮面一直未愈,渐成溃疡。最近半月痒痛交作,脓水淋漓,奇臭。曾在西医外科治疗,青霉素 40 万单位肌注日 2 次,外敷雷佛奴尔纱条,几天来未见好转,故转我科。

诊查;左下肢胫前处有 4cm×5cm 大小之溃疡,基底部肉芽组织污黑,上有稀薄脓液,溃疡之周围皮肤略有色素沉着,并有轻度红肿,压之无明显凹陷。

辨证∶赚廉疮,下肢慢性溃疡。为湿热下注,营卫失调。治法∶清热利湿,和营活血。

处方∶金银花15g 野菊花 15g 川牛膝 9g 川黄柏 9g 建泽泻 9g 细生地 9g 蚤休 10g 粉丹皮 9g 地丁草 15g 生米仁15g 生苍术 6g 京赤芍 9g

外用药∶溃疡面撒八将散、生肌玉红膏,溃疡四周红肿处敷蚤休膏。

二诊3 20 日。红肿渐消,溃疡面脓肿已净,肉芽较鲜红。乃守上方继服。外用药;九一丹、生肌玉红膏,2 日换药 1次。

三诊;疮面已较前缩小大半,周围之色素沉着也较前稍退。停内服药,以外敷生肌玉红膏收口。

【按语】"廉疮"俗名"老烂脚",相当于西医的"下肢溃疡",是一种慢性而难愈的疾患。汪老根据多年的临床实践体会,在临床辨证上分为湿热下注型和气血不足型,又认为两型若不伴下肢静脉曲张的患者临床容易治愈,若伴有下肢静脉曲张者一般较难治愈,即使 一时治愈也,易反复发作。对本病的治疗,除内服药外,外敷药尤为重要,但亦要辨证用药。若溃疡面有脓、秽臭者,用八将散、生肌玉红膏敷于渍疡面以祛腐生肌;若周围皮肤伴有红肿热痛者,用蚤休膏敷于渍疡面四周的皮肤以清热消肿止痛,当红肿消、脓液净、肉芽己转新鲜时,只单敷生肌玉红膏即可收敛。

七、清热解毒、兼血法血法愈脱疽一例

程某,男,49 岁。初诊∶1975416日。

主诉及病史4 年前冬季在瓷土矿挖瓷土,左足大晦趾被瓷石压伤,后又受冻,自此左足开始间歇性疼痛,患肢怕冷发凉,足部不易温暖,走路时患肢小腿酸胀,呈跛行。经外地某医院诊断为"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服汤药半年余,病情未见好转,疼痛逐渐加重,静止及夜间疼痛加剧,晦趾末端溃烂,并有少量脓性分泌物。近两个月来病情恶化,患足红肿,大晦趾腐烂,创面日益扩大。喜冷而畏热,终日剧痛,抱膝呻吟,晚上.只能坐睡 34 小时。

诊查∶面色晦暗,痛苦表情,全身皮肤枯槁,体形瘦长,扶足抱膝,坐卧不安。左小腿肌肉松弛;全足枯燥、粗糙不润,汗毛脱落;趾甲变厚;左足遮及足背红肿;拇趾 自第一节表皮红肿光亮,近跖部有环形青紫斑;足趾远端溃烂,脓水较多。疮面脓液涂片培养;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生长。脉象沉细,左足趺阳脉未扪及,太溪脉搏动微弱。舌质红苔黄腻。

辨证∶脱疽(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为郁热伤阴,血瘀蕴毒。治法;清热解毒、养血活血镇痛。

处方∶银花30g 当归 30g 元参 15g 天冬 9g 赤芍 9g 川牛膝 15g 桑枝 10g 制乳没各 10g 黄芪 15g 生地 15g 祁蛇 15g 蒲公英15g 大活血 10g 蚤休 15g

外用药;红肿外敷以蚤休膏清热消肿,溃烂处用黑龙膏、八将散以祛腐拔毒。

一诊4 27 日。连服上方药10 剂,疼痛稍减,足趾和足背红肿略退,溃少面腐肉未脱,脓水较多,脉舌同前。守上方加党参 15g 继服,外治不变。

三诊5 10 日。疼痛减轻。晚上基本能入睡,精神状态大有好转;红肿消退,坏死组织与正常皮肤分界明显,腐肉尚未全脱。改以补气托毒,活血托络为治。

处方;当归30g 元参15g 生地15g 黄芪 30g 蚤休 15g 白术9g 西党参15g 川牛膝 9g 桑枝 10g 大活血 10g 赤芍 10g 祁蛇 10g 制乳没各 6g 甘草 15g

外用药∶八将散、黑龙膏继续祛腐拔毒。

四诊520 日。疼痛大减,精神大振;疮面腐肉大部分已脱,脓水极少,肉芽新鲜,足趾部紫斑已消,苔薄润、脉濡细。上方不变,继服药 30 剂。外敷∶九一丹、生肌玉红膏以生肌长肉。

共治3个多月,疮面收敛,临床痊愈。

【按语】"脱疽"相当于西医的"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主要由于严寒受冻,寒湿下受,以致气滞血凝,经络受阻。若阴寒湿邪郁久,必转化为热,致使患足掀肿,肉腐筋败,朽骨暴露,日久阴血亏损,体质日衰。故本病始为寒凝血滞,久则热毒伤阴为患。

在本案热甚肉腐 、热毒鸱张、势将延蔓之际,汪老采用大队清热解毒之银花、蚤休、公英、乌梢蛇等为君,用当归、赤芍、大活血、制乳没等活血通络止痛,用生地、元参、天冬滋肾养阴,黄芪、花粉补气托毒;又用川牛膝、桑枝以调气,血下行。服药 20 剂后热毒之势渐平,而久 病气,血双亏之象显露,故后期改用调补气,血、活血通络、兼以清热解毒为治,于短期内临床治愈。

汪老指出;诊脱疽病人脉时,足跟太溪脉、腘窝委中三部脉、足背趺阳脉都应候到,因为三部脉强弱与有无可帮助医者确定病情的轻重与病变的范围。趺阳脉不明显,是诊断脱疽的主要指征,因趺阳脉为阳明脉道,阳明多气多血,故 阳明不显,必气血受 阻。委中脉及太溪脉,因部位高低不同,故可以帮助诊断血管闭塞部位的高低。另外,在外治方面亦 应辨证施治,如红肿者可用蚤休膏外敷,以清热解毒消肿;已溃有脓腐者可用八将散、黑龙膏盖以生肌玉红膏,以提脓拔毒;若腐 肉己脱,脓液已尽,肉 芽新鲜者可用白生肌散,再-盖 以生肌玉红膏收敛疮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