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明忠医案(五)

 一个大树 2021-12-21

九、菌陈五苓散合愈寒疝一例

吉某,男,42岁。

初诊19781113日。

主诉及病史;1个月前夜间乘坐卡车,感觉阴囊部受凉,2天后两侧睾丸抽缩疼痛有发凉感,于午后夜间加重,热敷后减轻。在某医院外科诊治,检查两侧睾丸均肿大,以左为著。诊断为慢性睾丸炎。用青链霉素治疗半月多,无效,又服中药(不详)仍无效。

诊查∶两侧睾丸抽掣疼痛,午夜重,影响睡眠,睾丸及阴茎均发凉,喜热敷,两下肢浮肿发凉。面色黄白,形体偏瘦。舌尖稍红,苔薄白中心隐黄而润,脉象弦。

辨证∶寒疝,证属肝肾寒湿,水湿停滞。

治法∶温肝肾,利水湿。方选茵陈五苓散加味。

处方;广木香9g川楝子15g小茴香6g茯苓20g泽泻10g肉桂6g猪苓10g皂刺10g海藻20g吴茱萸5g木瓜6g

上方药进8剂,睾丸发凉消失,抽掣痛减轻,脉象仍弦。原方药又进8剂,左睾抽痛消失,右睾抽痛减轻,下肢浮肿消失。香左案肿已消退,右睾肿好转,但出现尿道痛。以原方加大黄6g,意在清尿道湿热,化瘀消肿,又进药4剂,尿痛消失,查右睾肿消退,附睾仍肿大,活动量大时则疼痛。继服上方药4剂,并以盐炒热敷患处,每晚敷2小时,连续用7天。后又用原方加橘核仁20g,进药8剂,查右侧附睾肿已消退,诸症消失而愈。随访1年余,未见复发。

【按语】本案是双侧睾丸肿痛,诊为寒疝证。要点有三∶一为睾丸发凉;二有抽缩感;三下肢发凉。虽有舌尖红、苔中心微黄,但因滑润,故断定舌尖红苔中心微黄不表示有热。

方中小茴香、川楝子、木香、吴萸、肉桂等理气散寒,以改善阴睾气血之循行,配伍二芩,泽泻利水湿,则促进阴睾之消肿,皂刺通络,海藻软坚,木瓜舒筋为佐使,可共奏温经散寒、消肿止痛之效。盐炒热外敷用,则能促进阴睾血液循环而消肿止痛。

十、开骨散加减治愈难产一例

关某,女,29岁。

主诉及病史∶怀孕足月,因胞浆破水于198234日入某医院产科病房。5日阴道出血,至6日下午血自止,自觉无胎动。8日产科医生会诊检查发现骨盆较小,胎儿心音遥远,拟行剖腹产。因产妇对麻药及抗生素过敏而不能手术。产科作催产素试验亦过敏。故请中医会诊。

诊查∶面色黄白,神形紧张,额汗阵出,舌质偏红,苔白薄。脉象沉而略滑数。辨证∶难产重症。

治法∶开骨催生,方选开骨散加减。

处方∶当归30g川芎24g炙龟板30g益母草30g

水煎 2遍,分 2 次空心服。并嘱其家属悉心守护,详记服药后反应并及时报告,以便调整方药。

3 8 日下午 2 时许开始服药,4 时出现腹痛欲大便,入厕 2 次,晚 8 时许服二煎药后又腹痛1次,较下午为轻。9 日上午服药约 2 小时后腹痛较重,欲大便,入厕 3 次,晚上服药后腹痛但较轻。10 日服药后反应同前。每次约在服药后 2 小时出现腹痛(子宫收缩),但间隔时间长,产科查宫口仍未开。故于10 日下午决定一日服药两剂,即 6 小时服一煎,每次服后出现腹部阵痛数分钟,约间隔半小时 1次,并欲大小便,腹痛愈紧,则又欲便不出。至 11 日服药后腹痛加重并有下坠感,阵阵紧迫。至 12 日下午 3 时,腹痛间隔仍半小时 1次,自 4 时起腹痛变频,每隔一二分钟腹痛 1次,至 5时开始半分钟腹痛 1次,每次疼痛约 45 分钟。此时检查宫口开 3 ;夜间 10 时宫口开 10 指,零点顺产一男婴。

因产妇骨盆较小,生产后耻骨联合出现裂隙约 2cm,影响步履,用六味地黄汤加续断、骨碎补、补骨脂、自然铜、木瓜。服药 9 剂而愈合。

【按语】 难产重症,目前几乎均行剖腹产,用中药催产者甚少。本例因对西药过敏,不能手术,乃用中药开骨散加减治之,疗效满意。

开骨散方载《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原方;当归、川 芎、龟板、妇发灰。本例去妇发灰加益母草。归芎养血行血,小剂量可安胎,大剂量则引起子宫收缩而催生;益母草能加强子宫收缩;龟板养阴气以开骨,故 4味同用共奏开骨催生之效。《济阴纲目》论难产之因有"交骨不开者阴气虚也"之说,此或就是开骨散用龟板的原因所在。所谓"交骨不开"之难产,可能有骨盆较小之因在内。

关于难产一症,中医的疗效还是可以肯定的。但对于骨盆过小以致胎儿无法娩出之产妇,亦难取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