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点舌丹配合清热解毒药治愈唇痈一例 李某,女,22岁。 初诊∶1961年4 月5日。 主诉及病史;右上唇近口角处长1 豆大痈疮,用手抓后,即发右面红肿,进而漫延左面,伴高热、心烦,当晚急诊收入我院五官科,请肖老会诊。 诊查;症见高热.神昏谵语,面部红肿,眼合,唇痈肿硬如枣大,不能张 口饮食。大便称结.脉洪数有力,自 口缝视舌苔黄白厚腻。 辨证;脾胃积热,凝结不解,热毒散漫,致成唇痈。其状类似疗毒走黄,病势危殆。 治法∶急用梅花点舌丹 2 粒,温开水溶化灌服,另用五粒研烂敷唇痈处。同时配合犀角地黄汤、五味消毒饮加减治疗。 处方∶犀角 1.5g 生地 9g 丹皮 6g 赤芍 9g 银花 15g 菊花 12g 蒲公英 18g地丁草18g 黄连 6g 黄芩 9g 大黄 6g 石膏 15g 元参 9g 麦冬 9g 甘草 3g 二诊∶服丹药当日神志已清,但仍有高热。灌服中药后,当晚解黑色,腥臭大便1次。次日高热有减,面部红肿渐有消退之势。口稍能张,可进些流汁饮食。续用梅花点舌丹内服外敷。中药导上方去大黄续进。 三诊;诊治 3 天,服药 3 剂,高热退,面红肿大消,唇痈变软缩小。守上方加减再进。 四诊;又治 3 日,面部红肿全消,唇痈亦愈,改用养阴解毒之剂,调理 3 日出院。 【按语】 唇痈病证险恶,治不及时得法,每易危及生命。是案唇痛搔抓雍毒,毒气散漫,颜面红肿,高热、神昏、谵语,类似走黄之逆证,幸得急诊入院,急用梅花点舌丹内服外敷,配合大量清热解毒之剂,顿挫嚣张邪势,很快化险为夷。 四、解毒镇痛、行气化瘀法治愈毒蛇咬伤一例 孟某,男,成人。 初诊∶1960 年6月6日。 主诉及病史;患者在菜地摘菜时,被皂角斑青蛇咬伤左手大拇指,当时疼痛惊呼,被送到医务室上药包扎,次日伤处红肿至肩部,疼痛难忍,转住我院外科,见肿势已蔓延扩展到左胸部,急用季德胜蛇药片内服外敷伤处,红肿未再扩展,但仍肿痛,3 日后未见消退,乃请肖老会诊。 诊查∶见症同前,蛇伤红肿至左胸乳旁,疼痛呻吟,发热畏寒。脉数,苔黄白,舌质绛。 辨证∶此蛇毒壅滞气血,气滞血泣,经脉不通所致。 治法∶拟解热镇痛,行气活血之剂。 处方∶五灵脂 30g 白芷 15g 明雄黄 3g 地榆 30g 丹皮 9g 银花 24g 赤芍12g甘草 3g 没药 4.5g 乳香 4.5g 荆芥 9g 二诊∶服药1 剂后疼痛减轻,寒热已平,左胸红肿消退,肩至左手指仍红肿。脉数苔黄,舌质微绛。守前方去荆芥继进。 三诊∶续服药 2 剂,疼痛缓解,肿胀渐消,红色变浅。继续调治,1 周后痊愈出院。 【按语】 是案毒蛇咬伤 3 日红肿未消,系蛇毒内蕴,气血壅阻所致。故治以解毒镇痛、行气化瘀为主。方中五灵脂通利血脉,本《千金方》法,《本草纲目》称其"解药毒及蛇蝎、蜈蚣咬伤"。白芷发表散风、燥湿排脓,《本草纲目》称其"解础毒蛇伤"。明雄黄避秽、解毒、燥湿、杀虫,《名医别录》说其"杀诸蛇虺毒"。地榆凉血止血,杨世瀛说;"诸疮痈加地榆。"赤芍、丹皮行血凉血,银花清热解毒,乳香、没药活血化瘀止痛,甘草解毒通脉、调和诸药,荆芥去风散寒,能消疮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