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熊魁梧医案(三)

 一个大树 2021-12-21

四、清热治愈低热郁久

何某,男,1.5岁。初诊∶1981829 日。

主诉及病史;发烧 4个月,皮肤逐渐苍白,加重 2 个月。患儿出生时哭声低微,两三个月后全身皮肤发白,精神差,不喜哭笑,发育缓慢。4 个月前因反复发烧,皮肤苍白,曾于当地医院查血红蛋白为 4.5g%,经治 2 个月无效,转湖南长沙某附属医院住院,查体温 37.3℃,心率 104 /分,呼吸 30 /分,心尖区可闻及I~Ⅱ级收缩期杂音,肝肋下 2.5cm,脾肋下 4cm,血红蛋白 5g%,红细胞345 /mm3,白细胞 1000/mm³,红细胞脆性下降,黄疸指数 9单位,胆红质1.28mg%,血红蛋白电泳及血红蛋白碱变性试验以及颅骨平片检查均符合"β地中海贫血",经抗感染、输血 100ml 等治疗,症状略有改善。出院诊断为"β型地中海贫血"

1981 8 3 日,又因持续发烧、体温波动在 38.5℃左右、皮肤苍白,在武汉某附属医院住院,经骨穿诊为溶血性贫血,Coomb's试验阴性,查血红蛋白 6.8g%,网织红细胞 4%,红细胞脆性下降,醋酸薄膜血红蛋白电泳 Am 带较正常人增宽,血红蛋白碱变性试验 8.36%,高铁血红蛋白还原率 78%,异丙醇试验(一),胸片及颅骨拍片(一),心尖区可闻及Ⅰ~Ⅱ级收缩期杂音,胸骨左缘Ⅱ~Ⅲ级收缩期杂音,以"β 地中海贫血""佝偻病"收入院,经输血 100ml,抗感染,对症治疗,住院 25天,出院诊断 B地中海贫血、佝偻病、败血症。但患儿.精神差,诸症无甚好转而于 829日出院前来就诊。

诊查;症见低热不退(体温 37.5℃),精神疲乏,面色无华,指甲淡白,肌肉消瘦,食纳不佳,眼闭嗜睡,大便干,小便黄,用肝肋下1cm,脾肋下3cm。舌质淡红,少津,苔薄黄,脉细数。

辨证∶证属低热郁久,伤及营血,耗损阴液。

治法∶拟清热养阴、凉血生津为法。

处方∶沙参 9g 麦冬 9g 生地 9g 白芍 9g山药 12g扁豆 10g 莲肉 10g五味子 6g 地骨皮 6g 白薇 6g 炙甘草 5g 大枣5   8

二诊;9 15 日。热已退净,食纳转佳,精神好转,大便正常,小便黄。舌质淡红,津液较前增多,脉细数。拟健脾益气,调肝养阴法。

处方;党参 9g 白术 9g 山药9g 茯苓 9g 白芍9g 丹参 9g 银柴胡 6g 陈皮 6g炙甘草 6g 枳实 7g 鳖甲 15g 大枣7   8

三诊;12 6 日。患儿精神好,能下地到处活动,肌肉丰满,面色红润,查血红蛋白 10g%。脉舌同前。拟健脾益气,调理中州法。

处方;党参 9g茯芩 9g,丹参 9g 鳖甲10g 扁豆 10g 生冬楂 10g 山药12g 白术 8g 陈皮6g 大枣 5枚炙草 4g   10

四诊1982 3 6 日。上方药连服 10剂后,又持续服用,现食纳、精神、睡眠较安,唯肝脾肿大,仍以原方加三棱、莪术直入肝脾,祛瘀行气,借攻补兼施之法,以奏驱邪扶正之功。

处方∶当归9g 党参 9g 白术 9g 丹参 9g 山药12g 茯苓12g 莪术 3g 三棱 3g鳖甲 15g 陈皮7g 炙草 6g 大枣710

药后患儿情况均好,半年后随访无恙。

【按语】此案经几个医院均诊断为β地中海贫血。此病初诊时,因低热久久不退,伤及营血,损耗阴液,故以地骨皮、白薇入血分、清虚热;辅以生地、白芍养营血;又以沙参、麦冬、五味子仿生脉散之意以益气生津;辅以山药、扁豆、莲肉、甘草、大枣以助中焦传化之功。二诊因初战告捷,热已退净,乃直补中州,辅以调肝养阴,候脾胃功能健全,化源自足,何虑血不自生,故以五味异功合理肝之品并投,三四诊仍在原方基础上稍佐活血行气之品,以消除肝脾肿大,使之切合病情达到扶正驱邪之目的。

古往今来,凡治血虚,多以补血为首务,但对小儿患者,首在补益脾胃,不可认为血虚补血、阴亏滋阴,凡补血滋阴之品,均有滋腻留邪之弊,既影响胃之受纳,又不利于脾之运化,故补益脾胃乃为当务之急,俾"气旺足以生血"。以营血生成干水谷,而水谷转输于脾胃,脾胃一振,则生化有源,阴血自复。《内经》云;"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为血",就是这个道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