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孔伯华医案(三)

 一个大树 2021-12-21

四、疏肝解郁、行气散瘀、清利湿热法治愈痛经一例

某绸缎店主人之女。

主诉及病史∶素娇养成性,常以小事违意而气恼拒食。年方及笄,天癸至而经水涩少,少腹疼痛。初未介意,后恒二三月一潮,腹痛之象递进,且形羸少寐,烦急便艰。舌红苔黄,脉弦滑带数。问医求药,类皆以血虚寒凝议温补辛通,屡治不验,求医于先生。

辨证∶病本在肝家气郁,夹湿热下注血室,血分瘀阻,因发并月和居经之象,腹痛缠绵之疾。治法∶为拟解郁疏肝,行气散瘀,清利湿热之法。

处方∶生石决明、赤小豆、湖丹皮、制香附、川郁金、川楝子、台乌药、盐橘核、紫丹参、延胡索、车前子,配鲜藕、左金丸(布包煎)、醒消丸(分吞)。

在每月经来前五日服药,至经完后停药,即在旬日左右内,每日 1剂,余则辍服。遵法调理 2 个月,经事以时下,腹痛不复再作矣。

【按语】为少女痛经,原于气郁血滞、湿热困阻,故用一派清热利湿解郁散瘀方药获效。案中服药方法,颇值探究。常见先生对待痛经或月经不调不孕者,多采用此法,连续应用 23个月经周期,多则半年,每可使痛经减而和畅,愆经调而易孕。殊可供求嗣者借鉴,非妄语耳!

五、清摄湿、散瘀解毒法治愈崩漏一

葛姓妇,年 40 余。

主诉及病史∶因多产后患经下淋漓有年,兼之五色带下味腐,少腹隐痛。曾经某医院妇科诊为"子宫瘤",决定手术切除,患者及家属畏而不前。求先生治之。

诊查∶诊得脉象沉弦兼涩,舌暗红微紫、苔罩黄腻。溲黄而便难,肢体倦怠,面色少华,少腹痛而拒按。

辨证∶此湿热下注胞宫,气滞血凝,血室结瘀也。

治法∶ 予大剂清摄利湿散瘀解毒之法。

处方;生牡蛎、赤小豆、湖丹皮、延胡索、川萆薢、血余炭、栀子炭、盐知柏、盐橘核、荧实米、藕节炭、桑寄生、佐犀黄丸(分吞)。

依法调治约半载,面色转泽,腹痛消失,带下得止,经事趋于正常。复经某医院检查,谓瘤体消失,为之惊叹不已。

【按语】淋漓经年,属崩漏之疾。 先生本"久崩久带,宜清宜通"之训,认定系湿执下注,如室结瘀,故投清化散瘀解毒之剂,稍佐滋摄之味,用犀黄丸以内消散瘀,且守法不变,大剂多服,非但带止经调,而瘤体亦销声匿迹矣。似上类妇女病求诊者日多,在先生精心辨治下,均取得较好之疗效。

先生对女科论治要妙有以下几方面;

1.对妊娠期温热病用药与一般患者无异,要在中病即止,不可过也。盖遵"有故无殒,亦无殒也"之旨。前人有主张胎前宜补养以安之者,此相对而言也。若病邪侵扰,病去则胎自安,所谓"有病则病当之",不可妄补,以免助热伤胎。先生临证每用生牡蛎、桑寄生等以清滋摄化。

2."胎前宜凉,产后宜温"之论,先生持辨证对待之观点,"有是病用是药,中病即是良药",温、清,补、泻随机权变,"用当通神",不可胶柱鼓瑟。所谓"温是温养之义,非温热之谓,桂附热燥,更助劫烁",务宜慎免。

3.先生认为产后气血两伤,八脉受损者,或夹瘀者有之,此对虚者而言,至当滋养固摄以和气血,且忌不事审证求因,一味温补,以致养虎贻患。至若正常分娩,体实无恙者,可以勿药,

4."女人以肝为先天""肝病为多。"血生于胃而藏于肝,血海为肝之部分。胞为血室,血室为肝之所司,肝肾同源,俱为先天之本。八脉隶于下,奇经肝肾主司为多。而冲脉隶于阳明,冲为血海,任主胞胎。凡此皆为先生对妇女诊疾辩证之要点。盖肝恶刚喜凉,肾恶燥喜暖,介类潜阳,咸味引下,酸味内收,甘辛微苦润补,滋清沉降,静药填之、固之、摄之,是先生治则选方之大法,而顺气调肝,尤为首要。

5,肝热脾湿(简称湿热),为多种疾患之成因,妇女病亦不例外。举凡经、带、胎、产,因湿热侵扰下注而导致发病者,比比皆是。经事失调,经下淋漓,带下崩漏等疾患,视湿热之轻重,分别予清渗滋摄,凉肝和血,调畅气机,临证多能取效。前人谓;"久崩久带,宜清宜通",慎用"芪术呆守,归艾辛温",盖补则气壅,辛则助阳也。是故先生治疗湿热痛经、湿热下迫血室之月经过多、血热夹瘀之崩漏带下或伴少腹部隐痛者(今之谓盆腔炎 、附件炎 、或子宫肿物等)。多在清滋渗化基础上,伍用犀黄丸以清热散瘀,内消隐痈,疗效颇捷;湿盛热少者,佐用醒消丸,效用亦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