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补肝益筋法治疗爪甲菲薄一例 王某,男,24岁。初诊∶1982年8月30日。 主诉及病史∶爪甲菲薄发软,影响工作,面黄,偶有头晕心慌,夜寐多梦。 辨证、治法;证属肝血不足,治拟补肝益筋法。 处方;熟地12g 山萸肉 10g当归10g 炒白芍10g五味子5g阿胶珠 10g 炒枣仁 10g川芎 5g宜木瓜 10g生牡蛎30g 复诊∶爪甲菲薄好转,余症亦减。原方再服 10 剂。 【按语】《内经》谓"肝藏血","肝主筋","爪为筋之余",爪甲菲薄,又兼头晕、心慌等症,属肝血不足所致,故用补肝散加减,以补肝养血论治。共服药 20 余剂,诸症渐平,爪甲得以复常。 十四、益气安神为主治愈心悸两例 例一肖某,女,36 岁。 主诉及病史;心慌气短,有时心悸自汗;大便干,六七日 1 次;下肢肿。 诊查∶脉见,结代,舌质暗,舌有腻苔。 辨证、治法∶心气心血不足,拟益心气养心血宁神法。 处方∶生黄芪 30g 茯苓 30g 生苡仁 30g 赤小豆 30g 柏子仁 15g 火麻仁 15g炒枣仁15g 当归 15g 白芍 10g 浮小麦 30g 生牡蛎 30g 炙远志10g 二诊∶药进 6 剂后症减,原方药继服6 剂。 【按语】本例心慌气短,心悸自汗,大便干,下肢肿,证属心气,心血不足,故以黄芪,茯苓益心气,芍归养心血,柏子仁、枣仁、远志、浮小麦、生牡蛎养心敛汗,再以火麻仁、柏子仁、当归润肠通便,故仁、赤小豆辅黄芪、茯苓以利尿退肿。药后有效,效不更方,原方药继服。 例二 程某,男,52岁。 主诉及病史∶犯病则心慌头晕,甚至跌倒,继则乏力畏寒肢冷;夜寐欠安,食欲较差。 诊查∶脉沉细而数,舌质淡胖。 辨证∶心气心阳皆虚。 治法∶拟补心气、助心阳、宁心神为治。 处方∶桂枝6g 炙甘草 3g 小麦30g 炒枣仁20g 柏子仁10g 茯神15g 党参 10g黄芪 15g 炙远志 10g 陈皮 6g 生姜 3片 大枣 10 枚 二诊服药 6 剂后诸症未减。原方加减继服药 6 剂。 处方∶炙甘草 3g 小麦 30g 大枣6枚 茯神 20g 炒枣仁20g 远志 10g 桂枝 5g鸡内金 10g 生牡蛎 30g(先下)党参 10g 黄芪15g 陈皮 10g 三诊∶纳食睡眠转佳,仍觉心慌肢软、气短乏力。脉象沉细而数,舌质淡胖。再拟原方加减。 处方∶生黄芪 20g 党参 10g炙甘草 3g 五味子 5g 茯神 10g 炒枣仁 20g炙远志 10g 柏子仁 10g 陈皮 10g 龙眼肉 10g 【按语】本例心慌头晕,乏力畏寒肢冷,舌质淡胖,一派心气虚、心阳不足之征,故选用益气助阳、养心安神之剂;因食欲不振,故添入健脾之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