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式国,1902年生,河北省宁河县人。中医副研究员。1920年中学毕业后曾任私塾学校教师,同时自学中医,先后拜吕泰交、蒋鹤青、吴道善等人为师。1928年开始正式悬虚。曾游医干长春、佳木斯等地。1951年进中医学西医进修班深造,1955年参加哈尔滨道里区卫生所工作,任中医科主任;次年,转入黑龙江省中医进修学校执教,讲授《内经》与针灸学;1958年又调到黑龙江省中医药研究所工作,历任中医内科、外科、针灸科主任和针灸经络教研室主任,1981年定为副研究员,1983年退休。 高氏毕生穷研医经,对针灸学说亦有较深入的研究。主要著作有《内经补正》、《针灸穴名解》等。 一、凉被外敷、清热解毒法治愈疹后滞热一例 50年前,余在依兰太平镇同义成药店行医。业主刘雨滋抚宁人,其第3子疹后滞热,消瘦懒食,时时以凉药滋之。延本镇老医诊治,迁延2个月之久。儿之六叔,与我同室宿,告余曰∶"小三完了,怕是活不到明天了。"余思应用凉药而郁热不解者,非医药之过也;所以然者,醒则怀抱,睡则火炕,是内寒之而外烙之也,故不愈,亦不死。余谓其六叔曰∶"既无生望,可用峻法治之。"教以掘地半尺置儿坑中,两旁培潮土,只露胸腹,免碍呼吸。汝不见生痘小儿,死而埋之有得活者耶。即热毒郁凉得解也。儿叔以为然,急告兄嫂。少时刘雨滋来,问余曾有经验否?余给之曰∶"经验数次矣。"雨滋首肯而去。少时而儿六叔来曰∶"嫂不允奈何?"余告用麻袋装凉土,以凉被褥铺土上,使儿卧之。其母仍不允。且曰∶"如此重病再受大凉,岂不速其死乎?"儿六叔又以告余。余曰∶"将土袋置小桌上,铺以凉被。"儿六叔强夺其侄,置之桌上,盖以凉被。其母到店房哭骂曰∶"我儿还未死,就让往地下撂,乱出主意。倘有好歹,我和他算账。"其夫来劝,扯回后室。余深悔热心太过。少时儿六叔来曰;"睡着了,额上有汗。"余曰;"被稍温,则换凉者。"少时其父来曰;"汗大出了。"余曰;"覆以温被。"儿睡至傍午而醒。雨滋问可否与食?余曰;"与稀粥"。举家大喜,当日热退,数日而痊。余所以敢坚持冻法者,有鉴于哈尔滨店客之父,卧凉地而热毒解也。此后余用此法救人多矣。 【按语】本案应用凉被外敷清热解毒法治愈疹后滞热例,颇有特色。本病患者疹后滞 热,前医凉药清热而郁热不解,家长护理不当,即"醒则怀抱,睡则火炕"。患者发疹由肺热入营外泄所致。疹后滞热仍肺热不解,根据"肺合皮毛"理论,故用凉被外敷,清解郁热,其病告愈。 二、移情易性法治愈顽固不寐一例 余在长春天地街和发同行行医时,冬日清晨,一宫翁为子延医,翁唐姓,人多识之,其子名福海,所恋一女子为豪家夺去。彼思之不寐,将1个月矣。见患者年30许,面胱白,脉弱数,自云愿吃小量丸药。余曰;"汝病正归脾丸症也。"归途余告唐翁曰;"无须服药,可延其友朋来,诱与竹战(打牌),移转其神思,必真动输赢乃可。则彼无暇念及恋人矣。"其父点首,依余言行事。仅买丸药(归脾丸)10丸而去。铺中柜伙皆笑余痴。执事人霍振芳谓余曰;"此老乃京中官家,肯出钱服贵药。"盖谓余无作业术耳。临年终,唐翁来,携礼物两份,曰;"小包给先生,大包给柜上。"霍陪坐攀谈。唐叟言;"我家福海经你们先生治愈矣。先生真有妙法。如此重症,柜上仅卖10丸药,我特来补补亏情。" 【按语】善医者,先医其心,而后医其身。中医一贯注重心理因素在治疗中的积极作用本例运用移情易性法治愈顽固不寐,就是用转移注意力的方法,以减轻病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