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玉玲医案(三)

 一个大树 2021-12-21

六、宣肺、降气、祛痰法治愈小儿哮喘一例

詹某,男,5岁。

初诊197942日。

主诉及病史∶周岁即患哮喘,每逢冬春发作。现在复发两天。

诊查∶昨起稍有喘咳,今日喉中哮鸣如曳锯,多汗神萎,唇绀,舌苔腻,脉滑。

辨证∶风热顽痰,壅于肺络,阻塞气道所致。

治法∶宣肺降气祛痰。皂角麻黄汤加减。

处方∶炙麻黄3g杏仁10g桑白皮10g葶苈子10g川军6g皂角1寸水煎半碗,分3次喂服,服药后呕吐痰涎甚多,喘促渐平,继解大便两次,哮喘遂止。

【按语】该儿发病,皆因恣食甘肥所生之热痰壅塞气管,致肺气升降不利而成哮喘重证。欲平哮喘,必除其痰,痰乃夙根,除之匪易。且小儿长期服药,颇为困难。遂仿王晋三常用治疗痰热之"雪羹汤",每日用海蜇60g水洗漂,地栗120g洗拍,水煎浓汤约半碗,煎成分3次喂服,持续服1个月,其病遂除,后未复发。

又按∶余治哮喘,常以麻杏宣肺疏风,桑葶泄肺降气,一升一降,使气道通利,并用皂角、川军祛痰导滞,使痰浊下泄。用皂角除痰,始于《金匮要略》尤在泾说;"皂角味辛入肺,除痰之力最猛。"以余之经验,凡病人服皂角汤剂后,多吐痰涎,哮喘即缓解,屡试屡验(注;皂角须去皮弦入煎)。

七、清燥养阴法治愈燥咳一例

丁某,男,7岁。

初诊1991816日。

主诉及病史∶初秋常嬉戏于田野,风吹日晒,致患干咳无痰半月余。干咳痰少,咯痰难出,气短声嘶,午后潮热,口干纳谷稍减。

诊查∶舌红苔少,脉细数。

辨证∶燥热伤肺,胃阴亦伤。

治法∶清燥养阴。

处方∶南沙参10g杏仁10g贝母10g玉竹10g花粉10g桑白皮10g制杷叶10g

二诊∶服药3剂,干咳稍减,时咯少量痰丝,口干咽燥。再予清燥润肺,仿前法加蜂蜜10g入药和服。

【按语】秋燥伤肺,阴液被灼,肺为娇脏,喜润恶燥。针对燥邪伤肺之特点,而治以养阴清肺,肺气清则痰热除,阴液充则燥咳止。喻氏之清燥救肺汤,吴氏之沙参麦冬汤,均可相机采用,因证化裁,效果甚好。

八、肃肺、豁痰、镇痉法治愈顿咳一例

游某,女,4岁。

初诊19811026日。

主诉及病史∶咳嗽月余不已,夜间阵咳较甚,伴有鸡鸣样回声;呕吐痰涎,有时痰中带血,咳时面红目赤,涕泪交流,医治少效。

诊查∶两眼结合膜出血,右眼下睑青紫。舌尖下有溃疡。舌淡苔少,脉弦滑。

查血∶白血球10.4×/L,中性粒细胞0.35,淋巴细胞0.65

辨证∶咳久肺失清肃,痰壅气逆,络伤出血。

治法∶肃肺豁痰,解痉镇咳,缓图收效。

处方∶紫菀10g百部10g代赭石15g蜈蚣3g杏仁10g川贝母6g甘草2g

二诊∶服药3剂,顿咳渐减,继服药3剂而痊。

【按语】顿咳即百日咳,其致病原因,中医学认为外为时邪所侵,内有痰浊蕴伏,闭郁于肺,肺气雍遏。因而发为剧烈的阵咳。特别是痉咳期最为明显。治宜镇咳祛痰,缓解痉挛,方能收效。后期可选用沙参麦冬汤、二冬汤或五味异功散等养肺阴、益脾气。余用此方治疗数十例,效果尚好,特作介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