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益肝肾调冲任法治愈月经淋漓不断征一例 冯某,女,36岁。 初诊∶1989年3月16日。 主诉及病史∶自1987年生产后,每次经潮量多,常淋漓多日而不净,甚至月经1月两至,身体日弱,就医诊断为功能性子宫出血病。服药已多,所投无非补血止血之剂,但终未能愈。 诊查∶月经十多日而未净尽。面色无华,头昏目眩,口干唇白,稍劳即感心慌,一派血虚之象已现。查血红细胞、血色素、血小板计数均偏低。舌质淡红,脉象沉细。 辨证∶肝肾久亏,冲任督带奇经不能固摄,致经漏不止。 治法∶以补益肝肾、调理冲任为法,用四物汤合金锁固精丸加减。 处方∶熟地黄15g白芍10g莲须8g芡实15g煅龙牡各15g沙苑子15g当归炭10g 二诊∶服前方药5剂后,经下虽较减少,但仍未净尽;口颇干,不欲多饮。血虚生热之象也,当再加补益冲任之品。 处方∶前方加龟版15g(先煎)、菟丝子10g、川续断10g、黄柏4g。 三诊∶前方服用7剂,经漏已止,且精神转佳,眠食均可。其后嘱于经潮期间停服,经至5日后再调服几剂,如是数月,再未出现经漏不止之象。 【按语】《医宗金鉴》所说∶"妇人经行之后,淋漓不止,名曰经漏,经血忽然大下不止,名曰经崩"。此病例则属于经漏范围。崩漏的发生,可归纳为血热、血虚、血瘀三种类型,而本病例侧重于脾肾。脾为后天之本,为生化之源;肾为先天之本,为元气之根。故对本病治疗,单纯补血难以为功,于补血之外还必须补肾,因二诊中加用菟丝子、续断、龟版等,使补血、益肾与固涩结合运用,其效较为明显。方中参用小量黄柏者,因血虚生热,用黄柏以泄热和阴也。 十六、温经散寒、和血化瘀法治愈掌指瘀紫一例 陈某,女,22岁。 初诊∶1990年11月25日。 主诉及病史∶两年前冬季发现手指发绀,局部疼痛,遇热即可缓解。发作呈间歇性,夏季肢端可完全正常。起病虽较缓慢,但近两年来病势较重于前,除两掌背手指外,两足趾亦受累,并呈对称性。冬季寒冷时发作明显加重。曾在医院检查,印象∶肢端动脉痉挛症,旧名雷诺病。 诊查∶两手掌背及手指瘀紫发绀,四肢厥冷,遇寒则证情加剧;情绪易波动,眠食尚可;舌淡苔白,脉象沉细。 辨证∶寒邪侵入经脉,阳气不振,四末失于温养,血脉运行不利;寒则凝、瘀则滞,此寒凝血瘀证也。 治法∶当用温经散寒、和血化瘀法,方用当归四逆汤合阳和汤加减。 处方∶当归10g细辛3g桂枝5g甘草4g木通4g熟地黄12g麻黄4g白芥子6g炮姜5g鹿角霜15g大枣5枚 二诊∶前方服15剂后,肢厥程度减轻,手指紫绀未见明显减退。仍守原方出入。 处方∶前方加葱3根、赤芍10g。 三诊∶上列方药,又服二十余剂,手足转温,手指紫绀色亦逐渐转淡。再守原方继服药20剂,证情渐趋正常。其后,入冬天寒,证候未见有反复。 【按语】方以"四逆"命名者,实有四逆汤、四逆散及当归四逆汤之别,其主治、功用和组方配伍也各不相同。正如周扬俊所说∶"四逆汤全从回阳起见,四逆散全从和解表里起见,当归四逆汤全从养血通脉起见。"本证原为寒凝经络,理应用本法治疗。为了加强温经散寒之力,故配以阳和汤。寒邪凝滞,本身就会使血行不畅,而温经散寒却又有散瘀作用,方中加用红花更有利于血脉运行,如此寒邪除、阳气振,经脉得通,则手足自温,诸症自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