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亦人医案(六)

 一个大树 2021-12-21

十四、益肾、活血、利水法治愈脑积水一例

范某,男,6月龄。

初诊1973320日。

主(代)诉及病史∶生后2个月头部异常增大至今。出生两个月后,发现患儿头部增长较快。曾在南京某医院诊为脑积水。

诊查∶头大异常,形体消瘦,两足软弱,头不能抬,目不能举呈落日征;前卤8cm×6cm,较饱满,边缘软化,骨缝裂开;后内未闭。饮食二便正常,舌淡苔薄,指纹紫。

辨证∶肾虚脑海不充,血涩水停。

治法∶温补肾元,活血利水。

处方∶大熟地黄8g山萸肉9g淮山药9g云茯苓9g泽泻6g鹿角片2g马鞭草6g赤芍9g白芍9g车前子9g炙甘草6g

∶天南星50g,以姜汁炒研细末,加少量米粉,醋调涂于绢帛上,烘热贴于囟门。

二诊19731020日。因地处外埠,来往不便,故上方一直坚持服用至今,效果较好。患儿头颅发育已正常,后闭合,骨缝已不明显。前岗2cm×3cm,已不饱满,两目下吊已无,并能站立。基本痊愈。为求巩固,照上方比例为丸使服。

【按语】脑积水属于中医学"解颅"范畴,多因先天禀赋不足、肾元虚乏使然。肾气亏损,髓海不充则颅裂;主水失职,津精不运,聚之于脑则为积水;水蓄津停,阻碍血运则血涩不行。反之,津液旁渗则加重水停。故治以益肾活血利水之法。益肾填精用熟地黄、山萸肉、山药、鹿角之属;活血利水用马鞭草、茺蔚子、桃仁、车前子、泽泻、赤芍之辈;又以山药、茯苓培土成堤,防水之再滥。马鞭草、茺蔚子为治脑积水必用之药。

十五、温阳散水、祛痰化饮法治震颤麻痹一例

张某,女,52岁。

初诊1967626日。

主诉及病史∶右上肢震颤年余。去年5月份见右上肢震颤,且有逐渐加重之势。曾在某医院神经科诊为帕金森综合征。迭服中西药物,未见明显效果。

诊查∶右上肢震颤,且右手足浮肿,时出冷汗,面色胱白,夜寐不安,心中不宁。大便干结,七八日一行。能食不渴,苔白腻,脉沉细。

辨证∶心阳不振,痰饮浸渍。

治法∶温阳安神,祛痰化饮。

处方∶桂枝9g白芍9g炙甘草6g橘红6g白薇9g茯苓9g胆南星6g生龙骨、生牡蛎各9g大枣55

另檬石滚痰丸6g,日2次。

二诊1967630日。抽揭未止,右侧肢体肿胀仍甚。心悸头晕,脉仍如前,但白腻苔渐化。痰湿有欲化之机。续进温阳散水,真武汤加减。

处方∶制附片9g云茯苓9g白术9g杭白芍9g生姜9g桂枝9g生龙牡各9g五加皮9g白芥子6g大枣5g7

三诊196778日。肢体震颤完全停止,浮肿亦减,但自述腰脊酸胀,弄舌。苔薄白而不腻,脉细稍沉。温阳散水已效,仍宗原意加减。

处方∶制附片9g云茯苓9g白术9g生姜9g桂枝9g生龙骨9g白芥子6g石菖蒲9g独活6g薏苡仁15g大枣57

以后该病人未再来诊。年关时见到她,言身体基本如常,病体意获痊愈。

【按语】震颤麻痹为疑难病证,治疗很难短期奏效。该案在初诊时,一派阳虚饮停之象,但因有心中不宁之症,于是用温阳安神、祛痰化饮之法。投药以后,苔虽化而他症改变不甚明显,说明虽有痰湿为患但病本不在于心,治疗应当另辟他途。仲景有"心下悸,头眩,身动,振振欲地者。真武汤主之"之训,该案有肢体震颤、心悸、头晕、肢体肿胀而又脉沉红细之证。乃肾虚水泛无疑。《黄帝内经》言;"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肾阳虚衰,不但不能充养肌体。反而令水蓄不制,泛滥经隧,致使筋肉跳动、震颤不已。故用温阳散水之真武汤,加桂枝通经脉而散水气,白芥子逐顽痰以利隧道,参合诸药加减,竞收意外之效。中医辨证灵活之妙,经方变通运用之神,良可叹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