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近年来广东进一步加大保护力度,以中国南粤古驿道古曲复活工程《古音峥嵘》为代表的一系列工作,抢救发掘、活化保护了一大批古曲、古谱、古音;非遗传承人、潮乐潮剧等专业团体也努力创新传承,激活潮州音乐的生命力

 xianfengdui111 2021-12-21

近年来广东进一步加大保护力度,以中国南粤古驿道古曲复活工程《古音峥嵘》为代表的一系列工作,抢救发掘、活化保护了一大批古曲、古谱、古音;非遗传承人、潮乐潮剧等专业团体也努力创新传承,激活潮州音乐的生命力发表,带动传统艺术“破圈”。

76岁的潮阳笛套演奏家郑相明现在依然每天坚持练习(12月16日摄)。郑相明传承这门南宋宫廷乐器的同时,还对潮阳笛套中的管进行改造优化,扩展音域,以更好配合潮州音乐的合奏。

  潮州音乐是流传于广东潮汕地区各类民间器乐的总称,主要的演奏乐器有锣鼓、二弦、椰胡等。潮州音乐保留了许多唐宋古韵古音,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87岁的潮州音乐终身成就奖获得者郑炳钊在汕头樟林古港大榕树下,用椰胡奏唱潮州音乐所独有的“二四谱”(12月16日摄)。椰胡是用椰壳做琴筒,以潮汕当地海产血蛤的壳为“马”,撑起琴弦,是潮州音乐不可缺少的乐器。  汕头古琴非遗传人陈松杰用古琴演奏潮州古乐诗谱(12月15日摄)。

  汕头古琴非遗传人陈松杰用古琴演奏潮州古乐诗谱(12月15日摄)。

  潮州音乐研究学者、古筝演奏家陈浚辉在潮州广济桥上演奏潮州筝曲《粉红莲》(12月14日摄)。

  “国乐大师”方锦龙用尺八吹奏潮州音乐(12月1日摄)。

  “国乐大师”方锦龙用阮演奏潮州音乐(12月1日摄)。方锦龙一直致力于推广传统音乐。

  潮州大锣鼓非遗传人陈镇锡(左一)、广东民族乐团团长陈佐辉(前右二)和丁泽楷(前右一)带着潮州民间音乐团的年轻人在潮州广济门演奏潮州大锣鼓《狮子戏球》(12月14日摄)

  12岁的王浩亮(前)和小伙伴们在汕头市潮南区华瑶村王氏祠堂练习潮州大锣鼓(12月16日摄)。华瑶青少年潮乐团成立十年来,已培养300多名学生。

  潮州大锣鼓非遗传人陈镇锡(后中)、广东民族乐团团长陈佐辉(前排左二)和丁泽楷(前排左一)带着潮州民间音乐团的年轻人在潮州广济门演奏潮州大锣鼓《狮子戏球》(12月14日摄)。

  12岁的王浩亮(前右)和小伙伴们在汕头市潮南区华瑶村王氏祠堂练习潮州大锣鼓,74岁的潮州音乐艺术家丁增钦(左二)义务指导这支少年潮乐团(12月16日摄)。

  74岁的潮州音乐艺术家丁增钦(右一)在汕头文化艺术学校指导学习潮乐的年轻人,他1965年从汕头戏曲学校毕业就一直在传授潮州音乐(12月15日摄)。

  潮州民间音乐团的年轻人在潮州广济门演奏潮州大锣鼓《狮子戏球》(12月14日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