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青铜器的常见病害

 毛福利214 2021-12-21

图片

图片

我们在博物馆里看到的青铜器,在不同埋藏环境下经历了数千岁月的侵蚀,每一件几乎都带有不同程度的病害。可是文物不能像我们一样自己描述生病的症状,更没有自愈能力,所以对于青铜器病害的科学、精准的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文物保护工作者常被大家称为“文物医生”,我们给文物治病也需要进行诊断、治疗、养护,而病害分析就是开展古代青铜器保护修复的前提。
  
下面就带大家了解一下青铜器都有哪些常见的病害吧!
一、残缺

  残缺是指青铜器受到物理和化学作用导致的基体缺失。

图片

二、裂隙

  裂隙是指青铜器表面或内部开裂形成的缝隙。

图片

三、变形

  变形是指青铜器受外力作用而致使自身形状发生改变。

图片

四、层状堆积

  层状堆积是指青铜器因发生层状腐蚀而导致其腐蚀产物分层堆积的现象。

图片

五、层状剥离

  层状剥离是指青铜器因物理、化学等因素造成腐蚀产物的体积比原金属体积大,从而导致表面覆盖物分层脱落。

图片

六、孔洞

  孔洞是指青铜器腐蚀形成的穿孔现象。

图片

七、瘤状物

  瘤状物是指青铜器局部隆起的块状物。

图片

八、表面硬结物

  表面硬结物是指青铜器表面的硬质附着物,经常会覆盖铭文及花纹。

图片

九、通体矿化

  通体矿化是指青铜器因腐蚀程度过重而导致的器物整体矿化成疏松发脆状态。

图片

十、点腐蚀

  在点或者孔穴类的小面积上的腐蚀叫点腐蚀。

图片

十一、缝隙腐蚀

  金属表面由于存在异物或者结构上的原因而形成的缝隙(如铆缝、垫片或者沉积物下面等),缝隙的存在使得缝隙内的溶液中与腐蚀有关的物质迁移困难,由此而引起的缝隙内金属的腐蚀,称为缝隙腐蚀。

图片

十二、全面腐蚀

  全面腐蚀是指腐蚀分布在整个金属表面上,包括均匀的全面腐蚀和不均匀的全面腐蚀。

图片

图片

青铜器的腐蚀产物十分丰富,包括氧化物、硫化物、硫酸盐、碳酸盐、磷酸盐、硝酸盐、氯化物、氟化物等。其中在青铜器病害中最严重的是一种淡绿色的粉状腐蚀物,其主要成分是碱式氯化铜,即氯铜矿,就是人们常说的“青铜病”。

青铜器一旦滋生这种锈蚀,就会不断深入渗透和扩散蔓延,从局部的点腐蚀发展成面腐蚀,使得青铜器纹饰模糊、剥落,穿透本体,直至造成整件器物糟朽粉化,并且还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因此也有人把它喻为青铜器的“癌症”。

图片

图片

  只有认清青铜器的病害,保护和修复才能有的放矢,才能更好的延续其寿命,挖掘出更多的价值。

本文标题、内容及图片已经青铜文化研究中心编辑调整

编审:蔡一阳
排版:程   歌

图片


长按关注,了解更多青铜文化

历经千年 汉文帝霸陵之谜终于解开

提升中华文化国际传播 ——早期铜镜研究与探索

宣城市出土的古代金银器

汉代铜镜中的历史文化信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