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多少次在存觉中醒来

 奉啸敏 2021-12-21

存觉这个词是我们祁阳方言。

还有一种比较土的说法是存眼闭。就是不敢睡得太深,以怕耽误第二天早起的意思。

昨天晚上跟某位领导有约,今天早上在八点钟之前要交一份资料给他,过期不候。

虽然说自己每天都是早起,但还是担心因为自己的过期而导致领导的不候,所以整个晚上的睡眠质量都不高。

在睡梦中时不时都有往窗外望一眼的想法,经常把室外朦胧的月光当作天亮了,有起床的冲动。

直到真正的天朦朦亮。

早早地起来,把跑步任务完成,洗了澡之后还是不耽误向领导递交资料。

不免会嘲讽自己有点入戏太深。

不过,也只有这样自己才有一份坦然。

由此,有些联想,我们一生中有多少次是在存觉中醒来?

当然有,而且还有不少次。

最早的记忆是小时候的农事。

每到双抢时节,各家各户都需要引水灌田。可是水资源只有那么多,于是生产队里就按时间段的划分来派分各户的引水浇灌时间。

也许这种事情也有权力参与,或者至少要讨好生产队长,有好几次我家的引水时间是被分配在夜里3、4点钟。

自然,这种引水到田,然后在田边看守着自己的灌溉水源不被他人改道的任务就落在我和哥的头上。

夜里两三点钟起来,步行半个小时到自家的农田,这对于一个正在小学就读的少年来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虽然说每次都有母亲会喊我们起床,但我还会存着觉,不敢深睡。

也会在梦里好几次把窗外的月光当作天亮。

进入初中和高中之后,每次的上学都需要早起坐车。

我的家乡小金洞,一直到现在都还算不上交通方便。

那时出小金洞,虽说有三四辆班车,可是这三四辆班车的到来时间几乎一致,都在早上五点左右。他们也不容易,在早上八点前赶到祁阳县城,然后当天上午还要返回到山区。

这样,对于我们这些求学的孩子们来说,四点左右起来,吃了早饭赶班车已经成了惯例。

每次的赶车,都需要存着觉地睡,生怕错过了班车而耽误了上学。

幸好每次也有母亲喊我起床。

而且,每次等我起来,母亲已经把饭菜做好了。

当时,只是简单地扒了几口饭就上车。

现在想来,母亲是否也是每次存着觉地睡呢?否则,她怎么总是那么准时地提醒我起床?

工作之后,这种存着觉的睡眠并没有减少。

工作两年之后,受校长厚爱,被安排协助学生处管学生纪律。

这种工作的辛酸就不赘述了。

至少有一点要做到,就是睡得比学生要晚,起得比学生要早。稍微有点夸张地说,那几年,我几乎都是学校最早起来,早晚睡下的那一个。

早起时与我同步的还有学校那个烧锅炉煮菜的学生食堂主厨。

那几年里,学生主厨换了好几茬,管学生起床的却一直是我一个人。

跟这几茬主厨交流过,他们的早起都是被闹钟叫醒的。

我不习惯闹钟,我自信于自己的年轻,我有一个存着觉睡的本领。

后来,当班主任,虽然说不需要全校第一个起床,但不晚于学生起床应该是班主任最基本的行为准则。

说存着觉也好,说是生物钟也好,第天早上到点起床,已经形成了一种习惯。

在这种做班主任和学校管理人员工作的岁月里,不知不觉我们已经人到中年。

人到中年就应该有一种自觉,各方面自我管理的自觉。

早上起床就是各方面的其中一个方面。

每天早上没有什么特别的任务,其实并不需要小心翼翼地存着觉睡眠。但每天学生起床铃一响,一轱辘地爬起来,洗漱之后跟着学生出操,然后再去完成每天的跑步任务已经形成了一种生理习惯。

这种生理习惯的形成并不容易,很难说就没有自小以来存觉习惯的作用。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在以后相当长的一段岁月里,因为工作的原因,存觉而睡的日子可能还有,甚至可能还会不少,可是又有什么关系呢?

眼睛一闭一睁,一天就过去了。

眼睛一闭不睁,一辈子就过去了。

存觉而睡,眼睛就会睁开。

2021-12-21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