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针灸中各种疾病常见“反应点”最全收集

 野李子 2021-12-21

头面躯体痛证头痛:压痛点的阳性率最高的部位有:肩胛内角区、肩胛岗下区、肩胛内缘区、锁骨下缘中点区、剑突区等。或在“耳后三焦区” 内有敏感点或压痛点(多为痉挛性结节或纤维)。

颈推病:颈推病患者常在颈、背部(多在大椎穴周围或颈椎增生部位)出现“党参花样”“花斑样变”的反应点。此反应点一般为圆形或椭圆形,豆粒或花生米大小,约有1mm宽的边,边缘较为整齐,边的颜色稍深于正常皮肤,且反光弱。有些患者可出现其它反应点。刺激反应点可以治疗颈推病。如果“党参花样变”恰好在痛点上,治疗效果会更好。

肋间神经痛:在丘墟前后可有敏感点。

肱骨外上髁炎:多数病例在肩胛骨内角附近或内下方可查到软组织的异常变化,或有结节,或有条状物,或有陷下感,或与健侧对比有明显的压痛。当强刺激背痛点后,如局部表皮出现淤斑或皮下软组织表现出炎症反应,则对肘部的镇痛效果更佳;同时,随着背部压痛程度的减轻或消失肘痛也将逐渐减弱或消失。

针灸中各种疾病常见“反应点”最全收集

腰痛:反应点在腰椎皮肤上,形状呈圆形或椭圆形,隐约可见。或在脊椎从悬枢穴按压至腰俞穴部位,可找到压痛点。

膝痛:多数患者的骶骨部存在一明显的局限性压痛点,刺激该部位可产生显著的镇痛效果。

踝关节扭伤:在患踝同侧腕部能找到1一2个压痛点(患者伤后腕部并不感到有痛点,外踝扭伤一般在同侧腕部的尺骨茎突有压痛点,内踝扭伤可在同侧腕部的挠骨茎突处发现压痛点。

内科病证

面肌痉挛:天容穴与天牖穴之间,多有压之有酸胀感的反应穴。

不寐:膀胱经背腰部第一侧线上多有的敏感点、结节和条索状物;阳性反应点在心俞、神道、厥阴俞、膏育、肝俞、胆俞、脾俞、胃俞、肾俞等腧穴上多见。不寐病人除常在心俞、厥阴俞穴部位出现质为中等硬度的圆形结节外,还会因不寐的证型不同,而在与证相关的经脉线上或腧穴部位出现不同类型的阳性反应。

例如:证属阴虚火旺之不寐,常伴有肝俞穴下条索状结节质中等硬度;肾俞、脾俞穴下有圆形结节质软;太溪、太冲、三阴交等腧穴压痛反应明显等。

胸痹心痛心悸:患者在心前区胸骨左缘第3、4肋间天池穴及灵墟、屋翳等穴附近有压痛部位。重度持续性窦性心搏徐缓者,而在印堂穴内右上方有反应点中,在该处用皮内针向下刺入留针后,心率均能增加。

冠心病体表压痛点在膻中穴和左侧心俞穴偏左1.5 cm处最为明显,并称之为左膻中和左心俞穴。主诉胸痛、心悸、气促的心脏病患者左3,4肋间内侧检测出反应点的频率很高,且病情减轻则反应减少。

在颈椎两侧距椎体0.5-1cm处,用拇食指腹循摄按压,有酸痛、麻胀反应者。心绞痛患者,多在T2有压痛阳性,并于T2手法按压治疗心绞痛病人,多有止痛效果,且部分病人心电图有改善。心动过速患者其颈前反应点多在胸锁乳突肌下1/4前2cm处。

针灸中各种疾病常见“反应点”最全收集

慢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多有背部脊柱两侧的阳性点。

胃脘痛:急性胃脘痛在一般在3-5胸椎棘突之间有敏感点。用拇指间断点压敏感点,有一种酸痛兼舒服的感觉,同时胃脘部疼痛缓解或减轻。或按压脊柱,按压时一般在疼痛的敏感部位的椎体后关节可发出“喀啦”的响声,若有响声治疗效果则明显。同时在背部的督脉区,华佗夹脊及膀胱经上,找出疼痛的敏感点、敏感经,进行重点按压、按摩、敲打等。

痢疾:急性菌痢压痛点一般在三阴交、地机、阴陵泉三穴或三穴上下一横指处。

妇科病证不孕症:躯干前部皮肤有紧张性增强的部位(多以募穴为主)。在起效的同时患者躯干前部紧张性增强的部位亦会恢复正常。

痛经:痛经患者多有蠡沟穴压痛,蠡沟穴压痛缓解程度与痛经缓解程度相一致。

皮外骨伤科病证

痤疮:痤疮病人通常的反应点是:在第七胸椎以上的肩背部,为数个散在的栗粒大小淡红色、棕褐色或暗红色疹点,或为数小片与正常皮肤相比较颜色较深的区域,直径在1厘米左右,压之不退色。刺激此反应点可以治疗痤疮。

痔疮:痔疮病人在背腰皮肤的反应点通常称之为“痔点”。“痔点”范围多在上起第7颈椎棘突平面,下至第5腰椎棘突平面,两侧至腋后线,但多见于中下部。

“痔点”特征:形似丘疹,稍突起,如小米粒大,略带光泽,多为暗红、棕褐色,压之不退色,有的痔点还长有一根毫毛。找点困难时,用两手在病人背部磨擦,则痔点常可出现。

如果背部找不到痔点,就选其压痛最敏感的一点,那便是痔点。痔点越靠近脊柱,越靠下,效果越好。有些患者龈交穴处或上唇系带下部有粒状或片状突起的白色小点或圆长不规则的小结节,称之为“痔疮结节”。刺激“痔点”或(和)“痔疮结节”可以治疗痔疮。

“痔点”颜色越深,说明痔疮程度重,病程久。龈交穴处“痔疮结节”:60%的痔疮患者在龈交穴处或下方有一芝麻粒状大小不等的粉白色赘生物,如有此物者,可用三棱针直接挑刺此赘生物,效果尤佳。

五官科证

麦粒肿:背部可找到的粟粒大淡红色皮疹或压痛点为穴。肩部的第七颈椎至第九胸椎之间,寻找略高起皮肤呈紫红色粟粒大小的反应点,有一个或几个,且压至褪色,放松即速复原。

对侧背部肩脚区找浅红色稍高于皮肤、小米粒大、压之不退色的反应点。背部第1-12胸椎至腋后线范围内寻找到的粉红色或暗红色充血性疹点,有的隆起如粟米状,有的稍扁平,直径约0. 5--1mm,以1个多见,偶可见2-3个者。肩井及在背部找到的粟粒大淡红色皮疹或压痛点。

牙痛:沿脊柱Tl棘突逐个向下按压,选出脊柱压痛最为明显的一个棘突。

花粉症:上肢肺经的尺泽穴到少商穴之间有压痛、硬结的反应点。急性扁桃体炎:多在背部至阳穴穴区有阳性反应点。

其它:


1戒断综合征:海洛因依赖者脊柱阳性反应点:压痛点出现较集中的部位在T5一T7棘突下,T5、T6、T7棘突下三者或合并或单一出现压痛。压痛点的疼痛程度随躯体症状的缓解,逐渐减弱。每个患者最敏感的部位是至阳穴。至阳穴及其周围敏感区
2神经官能症:其痛点主要集中在督脉的神道、灵台、至阳穴(有的兼有第4、第8 胸椎棘突下压痛)。随着疾病的好转,痛点的数目也逐渐减少,痛点的疼痛程度也逐渐减轻。

某种疾病在体表的反应是有一定规律性的,正如某种疾病所表现的症状大致棚同一样,虽然个体有一定的差异,但都有一些相同的,有代表性的症状。

将一些慢性疾病的常见敏感反应点归纳整理,如表(1~5)仅供参考。

表l 疾病与常见敏感点部位


主要症状

伴随症状

常见敏感点部位

各种头痛

头痛头晕

枕后部疼痛、前额部及偏头痛视物不清、记忆力减退

头夹肌、头半棘肌止点,太阳穴后上方

C1棘突、横突

C2棘突、椎枕肌的枕骨附着点、肩胛骨内上角

感冒

头痛、鼻塞、流涕

发热、乏力、咳嗽、吐痰、咽部红肿疼痛

双侧头夹肌、颈2棘突旁、前臂肘旁、颈7棘突旁、腹直肌第2节

前中斜角肌起点,颈3、4棘突旁、C1横突

面部痉挛

阵发性不规则抽动

面部酸困

耳前、乳突下方,颈2、3棘突旁

表2


主要症状

伴随症状

常见敏感点部位

面肌麻痹

口角下垂,不能闭眼和吹气

口角歪斜,抬眉困难

颧骨下方、耳后、乳突下、颈2、3棘突旁

神经根型颈椎病

颈肩疼痛,上臂麻木

头痛、头晕,上肢放散痛,麻木,心慌、胸闷。

肩背酸困、疼痛

头夹肌、头半棘肌止点,颈2、3关节突,颈4-7棘突旁,肩胛提肌、冈下窝,左侧小菱形肌,颈6、7横突侧后方

脑梗塞后偏瘫

一侧肢体无力,自主运动受限

上肢无力、自主运动受限,手指麻木、伸握困难。下肢无力,自主运动受限,发音困难、舌体发硬,头痛、头晕、血压增高

双侧头夹肌、头半棘肌、颈6横突、冈下肌,腓骨头下方、肱3头肌起点、小臂中点,尺、桡骨间,掌问韧带,腰1~5棘突旁,腹直肌3、4节,臀中肌、拇长屈肌、趾长伸肌、腓骨小头内侧缘,患侧颈2、3棘突旁、颈4横突前

半身麻木

无明显病因的半身麻木

肌力下降、疼痛及蚁行感

患侧头半棘肌、头下斜肌、头后大直肌、颈6横突、腰4棘突旁、腰2-5横突尖部、臀中肌起点、腹直肌4~6节,腓骨长肌中部

不定陈诉

四肢发凉,全身倦怠,易疲劳等,全身各系统等主诉症状多而无相应实验室阳性结果

多梦、头晕、心热、盗汗、麻木、全身疼痛、胸闷、心慌等

头半棘肌、头颊肌、椎枕肌颈4-6棘突旁、胸4棘突旁、冈下肌、髂腰三角、臀中肌、腹直肌3-6节、胫骨头后下方

表3


主要症状

伴随症状

常见敏感点部位

胃炎、胃溃疡

上腹不适,烧灼感、疼痛、腹胀等

恶心

胸7-9棘突旁、腹直肌l~3节,颈6至胸l棘间

冠心病

胸闷、心前区或上肢痛

心慌、胸闷,上肢肩部放散痛,胸闷、胸后压榨感,高血压

双侧小菱形肌、胸大肌、胸小肌、胸4棘突旁,颈6横突、冈下肌、肩胛提

肌、腹直肌第l节,颈4横突前、头夹肌、头半棘肌止点

肩周炎

肩部酸困、疼痛,活动受限

患肩发冷、喜暖怕寒

颈4-6棘突旁、肩胛提肌、冈下肌、锁喙韧带、肱二头肌起止点、冈上肌、三角肌止点、喙肱韧带

上肢无力

上肢酸困无力,活动迟缓

上肢发凉

颈5、6横突,冈下肌、尺桡骨间、三角肌止点下方、胫腓骨间

支气客哮喘

胸闷、喘憋

咳嗽、多痰、哮鸣音

颈7棘突旁、胸4棘突旁、胸骨上凹、腓骨小头外侧、第二掌骨中上端

慢性结肠炎

慢性持续性下腹胀痛,腹泻,便有粘液

食欲不振

双侧腹直肌3、4节,腰l~3棘突旁,左髂前上棘内侧缘

表4


主要症状

伴随症状

常见敏感点部位

便秘

排便困难,大便质硬

肛裂,疼痛

双侧腹直肌第4节,腰3、4棘突旁,髂腰三角

腰肌劳损

有劳累及损伤史,腰背部反复发作性疼痛,受凉后加重

保护性体位,活动受限

腰2~5棘突旁,下后锯肌,腰3横突,髂腰三角。腹直肌3、4节

腰椎增生

腰部酸胀、僵硬疼痛,X线平片呈唇样增生

下肢放射痛

腰1-5棘突旁。腹直肌3、4节,腰4至骶棘间。腰3、4横突,臀中肌起点、梨状肌肌腹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痛,下肢放射痛,麻木。腹内压增高时明显

间歇性跛行麻木

腰4、5棘间韧带,腰4、5棘突旁,臀中肌起点。大腿外侧中部,腹直肌3、4节,拇长屈肌起点、胫腓骨间中部、梨状肌肌腹

男扎后疼痛综合症

腰酸、全身无力。结扎结节痛

性功能低下,多梦。小腹坠痛,阴囊肿胀

下肢无力

腹直肌5、6节。腰3横突,髂前上棘内侧,耻骨外侧腹直肌第3节

髋关节痛

髋部疼痛。活动时加重

跛行

腰2棘突旁

腰5棘突旁,腹股沟外侧。

腹直肌第4节髋关节周围软组织

股内头无菌坏死

髋关节疼痛。

跛行,x线平片示股骨头病理改变

髋关节活动障碍患肢变短

股骨粗隆上,髂胫束。臀中肌,臀小肌。臀大肌外侧,腰3—5棘旁。腰5至骶1棘间,股骨外侧中下端耻骨上、下支

表5


主要症状

伴随症状

常见敏感点部位

膝关节痛

膝部疼痛,活动受限

跛行,上下楼梯加重,

内侧痛,

外侧痛

腹直肌第3节,股内收肌止点

胫骨头后缘

腓骨头前后缘

髌骨下小粗面、髌骨周缘

不宁腿

下肢酸困、疲劳。夜间加重,活动后减轻

焦虑、心烦、辗转不安,失眠

腰4、5棘间、棘旁,腹直肌4、5节,股骨外侧、拇长屈肌,颈2、3棘间

痛经

月经期小腹及腰部疼痛

全身乏力,食欲不振

腹直肌3-6节,腰4、5横突,股骨内外髁上方,骶骨外侧缘,腓骨小头上方

无病名疾病

胸痛(心电图、CT无异常)


胸4~6棘突旁

胸大肌、胸小肌起点

冈下窝部

心慌(心率正常)

心悸不宁.善惊易恐,坐卧不宁

颈2横突,胸2~4棘突旁或棘间

“点穴”一词听着神奇,其实就是穴位按压。中医点穴治病以经络、腧穴学说为理论基础。穴位的选择、定位、操作方法,是点穴治病的三大要素。

普通人通过各种渠道学习一点穴位按压的常识,可以在家中进行自我保健,也可以对一些急症进行临时处理。但是,点穴疗法只能作为医疗条件不够、时间紧迫情况下的临时处理措施,不能单纯依靠穴位按压处理急症。即使当时症状缓解了,也应在事后去正规医院接受诊治。

下面介绍一些常见疾病和症状的应急点穴疗法,大家可以了解一下,以备不时之需。

针灸中各种疾病常见“反应点”最全收集

膻中、至阳止心痛

心绞痛是冠心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是由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短暂缺血缺氧所致。心绞痛发作时,在服用硝酸甘油的同时可以按压膻中穴和至阳穴缓解心绞痛。

选穴:膻中穴和至阳穴。

定位:膻中穴位于前胸正中线两乳头连线中点。至阳穴位于后背正中线上第七胸椎棘突下。

时机:心绞痛发作、未得到药物治疗前,立即按压。

针灸中各种疾病常见“反应点”最全收集

人中、内关醒晕厥

晕厥是指骤起而短暂的意识和行动丧失。其特征为突感眩晕,行动无力,迅速失去知觉而昏倒,数秒至数分钟后恢复清醒。其病因较多,常见的有体位性低血压、低血糖、脑血管意外、心源性晕厥、中暑等。

在患者突然昏迷,不省人事时,要先采取一般的抢救措施,如让患者平躺、清理口内异物等,并及时送到附近的医疗机构。在医疗条件欠佳和时间紧迫的情况下,可以按压穴位助其恢复清醒。

选穴:水沟穴、内关穴。

定位:水沟穴就是俗称的“人中穴”,此穴位于人中沟的上1/3与中1/3交界处。内关穴位于腕横纹上2寸(同身寸),前臂两根大筋(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现代研究显示:刺激水沟穴配内关穴可以扩张血管,改善脑血流量。

针灸中各种疾病常见“反应点”最全收集

操作:两穴采用的按压手法均为掐法。即用拇指或食指的指甲用力掐水沟穴及内关穴,用力方向向下。

注意:中医认为晕厥分虚证与实证。实证晕厥患者素体健壮,偶因外伤、恼怒等致忽然昏仆,不省人事,呼吸急促,牙关紧闭等。这类患者穴位按压的效果较好,还可加用合谷穴,太冲穴平肝开窍。

针灸中各种疾病常见“反应点”最全收集

耳沟、风池降血压

高血压病需要长期服药控制,而有时患者由于情绪激动、紧张等原因,会发生一过性的血压增高。患者忽然头痛、头晕、面红,血压上升,此时可用点穴按摩法临时处理。

选穴:降压沟、风池穴

定位:降压沟位于耳郭背面,由内上方斜向下方行走的凹沟处;风池穴位于后项部,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凹陷处。

操作:按摩降压沟时,以双手食指或食指及中指之指腹,自上而下按摩,以红热为度,按摩5分钟;按摩风池穴时,两手交叉置于头后部,以双手大拇指按压风池穴,以酸胀为度,按摩5分钟。

注意:在按摩同时嘱患者深呼吸、放松,若症状无减轻,须及时送医院处理。

针灸中各种疾病常见“反应点”最全收集

按小腿止胆绞痛

胆绞痛以右上腹胁肋区绞痛、阵发性加剧或痛无休止为主要特征,可见于多种胆管疾患如胆囊炎、胆管炎、胆石症、胆管蛔虫等。

胆绞痛急性发作时,可用穴位按压法临时缓解疼痛,再至医院接受针对性的病因治疗。

选穴:胆囊穴、阳陵泉穴。

定位:阳陵泉穴位于小腿外侧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中。胆囊穴为经外奇穴,是治疗胆腑疾病的经验穴,位于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阳陵泉)直下2寸。

操作:操作者用大拇指按压患者绞痛侧的上述两穴位,持续性按压与不停的拇指微动相结合,一般持续2~5分钟。

针灸中各种疾病常见“反应点”最全收集

重压两处解肾绞痛

肾绞痛产生的原因,多为结石的刺激及其所造成的梗阻。穴位按压作为应急性止痛手段,在临床药物止痛尚未起效时显得尤为有效、快捷。同时,穴位按压可增强药物治疗的疗效。

选穴:阿是穴、三阴交穴。

定位:局部阿是穴为肾绞痛侧脊柱旁开1~5厘米的l1~12肋骨上任何部位。三阴交穴在小腿内侧,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髁后缘。

操作:术者用大拇指按压患者肾绞痛侧的上述两穴位,同时进行持续性重力按压.并与不停的拇指微动相结合,一般持续2~5分钟。

特别提醒

点穴疗法主要可用于治疗各种急、慢性疼痛,包括脏腑、筋骨、关节等疼痛;各种功能性疾病如便秘、尿潴留、腹胀等。有急慢性传染病、化脓性关节炎、急腹症、严重的心肺疾病及恶性肿瘤患者,不能运用点穴疗法。

血小板减少、紫癜等各种出血性疾病患者,严重皮肤病患者,也不宜接受穴位按压。此外,孕妇腹部、腰骶部不能点穴,忌用合谷、三阴交等穴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