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怕冷,怕热,既怕热又怕冷,阳虚&阴虚?辨清阴阳,合理用药

 百草神农 2021-12-21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

阴阳是天地中宇宙间的一般规律,是一切事物的纲纪,万物变化的起源,生长毁灭的根本,有很大道理在其中。凡医治疾病,必须求得病情变化的根本,而道理也不外乎阴阳二字。

文章图片1

在正常情况下,人体内的阴阳是相对平衡的。即为“阴平阳秘”。人是不会生病的。

《素问·生气通天论》说:“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文章图片2

各种致病因素的影响,导致机体的阴阳消长失去相对的平衡,阴阳偏盛偏衰,均可导致疾病的发生。

阳虚证是指体内阳气亏损,阳气的温养、推动作用减退。主要表现症状有面色苍白,气息微弱,体倦嗜卧,畏寒肢冷,全身无力或有肢体浮肿,舌淡胖嫩边有齿痕,舌淡苔白,脉沉迟无力。

文章图片3

《素问·调经论》:“阳虚则外寒,……阳受气于上焦,以温皮肤分肉之间,今寒气在外,则上焦不通,上焦不通,则寒气独留于外,故寒栗。”

文章图片4

阳虚为虚寒证,常采用温阳散寒的治疗方法。

文章图片5

阳虚所属脏腑不同,所有药物各不相同。

1.心阳虚证:心悸心慌,心胸憋闷疼痛,形寒肢冷,失眠多梦,心神不宁,舌淡胖或紫暗,苔白滑,脉弱或结代。治则:温补心阳。常用中成药:芪苈强心胶囊,参附强心丸,桂附理中丸。

2.脾阳虚证:食少,大便溏薄,肠鸣,腹中冷痛,因外感寒、湿之邪或进寒凉菜饮食加剧,舌淡胖或有齿痕,苔白滑或有齿痕。治则:温中健脾。常用中成药:附子理中丸。

3.肾阳虚证:腰背酸痛,形寒肢冷,下利清谷或五更泻泄,多尿,遗精,舌淡苔白,脉沉迟细弱无力。治则:温补肾阳。常用药主方:桂附地黄丸,金匮肾气丸,右归丸。

4.脾肾阳虚证:形寒肢冷,面色晄白,腰膝酸软,腹中冷痛。久泻久痢,五更泄泻,下利清谷。小便不利、肢体浮肿,甚则腹胀如鼓;或见小便频数,余沥不尽,或夜尿频多。舌淡胖或边有齿痕,舌苔白滑。脉沉细无力。治则:温补脾肾。常用中成药:黄芪健中口服液,肾脾双补口服液,附子理中丸配合金匮肾气丸,桂附地黄丸配合参苓白术丸。

文章图片6

阴虚证是指机体阴液亏少而无以制阳。阴气的滋润、濡养作用减退。主要表现症状口干咽燥,形体消瘦,五心烦热,潮热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

文章图片7

《素问·调经论》:“黄帝曰:阴虚生内热奈何?岐伯曰:有所劳倦,形气衰少,谷气不盛,上焦不行,下脘不通,胃气热,热气熏胸中,故内热。”

文章图片8

阴虚为虚热证,常采用滋阴清热的治疗方法。

阴虚所属脏腑不同,所有药物各不相同。

1.肺阴虚证:咳嗽无痰或痰少而黏,甚则痰中带血,口咽干燥,午后潮热,五心烦热,盗汗,颧红,声音嘶哑,形体消瘦。舌红少苔,脉细数。治法:养阴润肺。常用中成药:养阴清肺丸,二母宁嗽片,羚羊清肺丸,川贝清肺糖浆,百合固金丸等。

2.心阴虚证:心悸怔忡,失眠多梦,五心烦热,潮热,盗汗,颧红。舌红少苔,脉细数。治法:滋阴养血,补心安神。常用中成药:天王补心丹。

3.胃阴虚证:胃脘隐隐作痛,或脘痞不舒,饥不欲食,口燥咽干,大便干结,干呕呃逆。舌红少苔,脉细数。治法:养阴和胃。常用中成药:参梅养胃颗粒。

4.肝阴虚证:头晕耳鸣,两目干涩,面部烘热,胁肋灼痛,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口燥咽干,或见手足蠕动。舌红少苔,脉弦细数。治法:滋补肝阴。常用中成药:杞菊地黄丸,知柏地黄丸,明目地黄丸。

5.肾阴虚证:腰膝酸软,眩晕耳鸣,男子阳强易举,遗精,女子经少经闭,或见崩漏,形体消瘦,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咽干颧红。舌红少苔,脉细数。治法:滋补肾阴。常用中成药:六味地黄丸,大补阴丸,左归丸。

文章图片9

最后再来总结一些,如何来判断阳虚还是阴虚呢?

1、怕风怕冷,手脚冰凉,舌淡苔白,脉沉迟无力,为阳虚。

文章图片10

2、口干咽燥,形体消瘦,五心烦热,潮热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为阴虚。

文章图片11

如果既有阳虚又有阴虚,那就是阴阳两虚,在以后的文章中会跟大家分享怎样辨别与治疗阴阳两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