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赵春江院士变身“主播”,开讲“发展智慧农业”

 黄金屋3399 2021-12-21

院士当主播,网上授课受追捧。近日,作为重庆市2021年“三区”科技人才,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赵春江亮相重庆科技特派员网络公开课,直播开讲“发展智慧农业”,首次直播课就吸引了2.4万人次观看。
图片
网课截图
▶ 院士变身主播上网课 深度讲解智慧农业
智慧农业是信息科技与农业的深度融合。”赵春江介绍,智慧农业是以信息和知识为核心要素,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和智能装备等与农业深度跨界融合,实现农业生产全过程的信息感知、定量决策、智能控制、精准投入、个性化服务的全新农业生产方式。也可以理解为是农业信息化发展,从数字化到网络化,再到智能化的高级系统。
2019年我国农业数字经济达5778亿元,预计2025年将达到1.26万亿,2035年将达到7.8万亿。赵春江表示,智慧农业具有高质量、高效率、高效能,以及方便快捷与人性化的特征,强调通过运用智能技术提高人对农业系统综合管控能力,以及智能化机器装备对农业一些环节的管控能力,有利于提高农业劳动生产效率,促进涉农资源优化配置等。换句话说,就是“用少数人管理好一个大型的养殖场”,如在欧洲已经实现2人管1.5万头猪,2人管20万只鸡。
实际上,智慧农业融合了农业的三大生产力要素。”赵春江解释,首先是生物技术,以品种为核心,也包括如何施肥、如何灌溉、如何打药、如何种植等等。其次是信息技术,智慧农业的发展过程中,需要研究如何给机器赋能,让农业机器人等装备变得更加智能化,同时增长人们的智慧。最后是智能装备,强化了过去使用的镰刀、锄头等带来的效果,使生产工具发生了重大变革。因而,智慧农业不是一个单纯的技术问题,而是多学科交叉产生的综合技术体系。
赵春江在直播中图文并茂地向听众介绍了智慧农业的四大类基本类型:不可控环境条件下的工业生产,如大田的智慧农业,果树,露天蔬菜等;环境可控条件下的设施智慧农业;农产品智能加工车间,可以对农产品进行检测和升级;最后是智能信息服务,对每个人的需求进行精准了解并服务。
▶ 引进院士做“三区”科技人才 指导重庆智慧农业发展
直播中,赵春江从结合他们团队在大田智慧农业、温室蔬菜智慧生产、畜禽智慧养殖和农业智能信息服务等方面的探索,分享智慧农业在我国的实践,以及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我在山东寿光做了一个大型智能温室项目,占地8万平方米,用了6万块玻璃,3500万的钢材,年产番茄能达到300万公斤以上。”赵春江介绍,该项目主要用到的技术系统包括结构优化防控系统、消化系统、水系统、机器人作业系统,以及建设了“用一个机器人来管理其他作用机器人”的智慧网络。
我们并不是追求最高产量,最高产量往往能耗高,效益却不一定高。”赵春江表示,我们要找到能源消耗和产量收入的最佳平衡点。他指出了目前我国智慧农业存在农田地块规模小、耕地细碎化;农业机械化水平比较低;农村基础设施薄弱;政府投入力度不够等问题。对此,他建议统筹各类政府资源,加强政府支持,制定相关补贴政策,加强技术标准建设与数据资源共享,以及建立国家认可的第三方检测平台等方式推动智慧农业发展。
“听了赵春江院士的课,让我们对于智慧农业有了更全面更深入的认识,让我们的智慧农业建设更有底气了。”重庆市万州区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说,万州区正在积极发展智慧农业,在科技局的帮助下,与赵春江院士结对合作。今年10月,赵春江院士团队到实地进行调研后,根据万州茶叶产业发展情况,对万州茶产业的智慧农业发展提出了建议。
重庆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提升重庆市农业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今年他们引进了赵春江院士作为“三区”科技人才,对重庆的智慧农业进行帮扶指导。下一步,赵春江院士及团队将依托人工智能专项“茶叶生长感知与茶园智能肥水管控”开展智慧茶园建设研究,推进传统茶园生产方式向智能化转变,建立春茶、秋茶等适宜采摘的茶叶质量及芽量指标体系,研发茶园智能肥水一体化自动管控系统,助力重庆市智慧茶业事业实现快速高质量发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