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神剧,许多朋友多多少少都看过一些,里面各种雷人的剧情让人无力吐槽。比如手撕鬼子、用包子做的手雷既能吃还能炸人,更有甚者,一个人拿着一把刀,单枪匹马干掉了一整队日军。虽然很多人觉得,剧里的日军被我军打得落花流水,看起来十分过瘾。但是,这种不尊重历史的作品,根本不应该出现在荧屏上误导观众。 有的抗日神剧,为了刻画百姓们的智慧和八路军的英雄形象,故意把日军战斗力弱化,甚至还有些降智,常常被忽悠得团团转。比如,在日军进村扫荡的时候,当地百姓就会机智地布下各种陷阱,打得日军抱头鼠窜。电影《举起手来》里面,潘长江饰演的日军就傻乎乎的,被百姓们的各种攻击和防御手段耍的找不到东南西北。 但是,真实的日军进村,根本不是这样的,是十分血腥和恐怖的。首先,日军都是经过一定战斗训练,才能上战场的,村民们根本无法和他们相比,尤其是村民只能用一些农具防身,而日军拿的可是各种枪支弹药,在战斗力上,村民差的可不是一星半点。 其次,日军进村扫荡一方面是因为他们无恶不作,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日本鬼子想掠夺村民的粮食和财产,通过各种杀伤抢劫的方式,据为己有。因此,他们在扫荡前,都会提前派人做好侦查或是找一些愿意当汉奸的当地人问清情况。了解村子里有多少人口,有多少粮食,多少武器。 然后根据情况带人前往扫荡。日本鬼子的行动,经常都是神不知鬼不觉的,在村民们还没发现的时候,他们就已经进村了。即使村民们提前做好防御,面对日军的炮弹和机枪扫射,那也不过是以卵击石罢了。 最后,则是抗日神剧对日军的行为过度美化了,可能是觉得不能突出我们的强大战斗力;也有可能是觉得过于血腥暴力,担心过不了审或是吓到观众,就没有真实还原。历史上的日本鬼子在扫荡时,曾专门设有一个“三光政策”。所谓的“三光”,就是指所有男女老少一律杀光、所有房屋建筑一律烧光,所有能运走的粮食一律抢光。运不走的,一粒都不能留下,全都销毁。 在这样残忍的政策下,别说和日军斗智斗勇了,能存活的村民们都很少,只有少数活了下来。活下来的,也都是因为提前搬走,或是躲到深山老林里隐居,才能幸免于难。 抗日剧的初衷,原本是想通过讲述历史,让人们不要忘记过去遭受的屈辱和磨难。但是渐渐的,就变成了无脑赞美我军的英勇战斗和老百姓的智慧。其实,八路军和百姓在面对日军时,的确有勇有谋,但是大都成了日军枪口下的亡魂。对他们最好的致敬就是不忘过去,而不是拍出各种抗日神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