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花中君子的真面目——兰花的故事!

 翟萌萌同学 2021-12-21

这些兰科植物的财富几乎使我发狂了……,

在我的一生中,

没有什么能比兰科植物更让我感兴趣的了。

——达尔文(C. R. Darwin)

兰花究竟有什么魔力,能让达尔文对它如此着迷?1861年,在给著名博物学家胡克(Joseph Dalton Hooker)的一封信中,达尔文给出了答案:“我发现研究兰花非常有收获,因为它使我看到了,为了借助昆虫受精,兰花的各个部分几乎都与虫媒受精相互适应。显然,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第二年,在《物种起源》出版两年半之后,达尔文的另一篇名著《兰科植物的受精》问世。其中各种兰花独特的授粉方式,向人们展示了自然演化在植物界谱写出的最匪夷所思的篇章。

达尔文收到来自马达加斯加岛一种奇妙的兰科植物——大彗星风兰(Angraecum sesquipedale),其长达30cm的蜜腺距,让达尔文做了一个大胆的预测……

 1 

兰科是开花植物中最大的科之一,约有物种28000个,分布在736属中,世界上大约每20种植物里,就有一种是兰花。除了南北二极外,兰科植物广泛分布于全世界。

兰花被认为是单子叶植物中最进化的类群,其形状、大小、颜色、或是香味儿千奇百怪,形态的多样性和对环境的适应性让人惊叹。

毫无疑问,从植物界的角度来看,兰科植物是最成功的。而成功的秘诀,就在于它那独一无二的生存和繁殖策略

兰花的花朵像一个美丽的迷宫,当昆虫进入后,花中的各种装置会互相配合,或有偿、或欺骗、或强迫、或诱导,将自身含有精子的花粉块紧紧贴附在昆虫身上,使其在访问下一朵花时,能准确击中其雌性部位——柱头,从而实现异花受精。兰科植物的种种结构高度适应于异花受精,也正是由于异花受精保证了其种群的遗传多样性

大家熟悉的花朵通常具有形状相同的花瓣,并由若干雄蕊包围着一个或多个雌蕊构成。

通常花朵都具有形状相同的花瓣,环绕在雌、雄性器官周围。

而兰花总有一片花瓣与众不同——唇瓣,作为吸引昆虫传粉的重要机关之一,其进化出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形状和图案,创造出非凡的多样性。兰花的唇瓣通常是最醒目,也是最能吸引昆虫停留授粉的地方。

以蝴蝶兰为例,兰花的基本结构由3枚萼片、3枚花瓣、合蕊柱、花柱及子房组成,第3枚花瓣往往特化为唇瓣。通常子房会有180°旋转,将唇瓣转到下方,使之成为传粉昆虫立足的平台。

从左到右分别为唇瓣、合蕊柱、2个侧瓣,及3枚花萼。

第二个重要机关——合蕊柱,则是兰花实现异花受精的关键所在。在兰花中,雌、雄蕊器官不再像普通花朵那样,由若干雄蕊环绕着雌蕊,而是雌、雄蕊器官结合在一起形成合蕊柱,使得雌、雄蕊位置固定且在空间上分离,从而促进异花受精的进行。

以春兰为例来看下合蕊柱的结构,右侧为示意图。其中蕊喙是兰花特有器官,是一层黏性的膜状物质,在昆虫传粉时会黏在其身上,方便花粉块被昆虫带走;而且其位置刚好隔开花粉块和柱头,同时避免自花传粉

还有一个重要机关就是花粉块了。大多数兰花的花粉不再是粉状,而是把上百万个花粉粒整个团起来形成一个花粉块。昆虫访花时会把花粉全部带走,准确的带到下朵花的柱头那里,单次传粉成功,就可以形成上百万个种子;当然,也可能授粉失败,结果一场空。兰花的这种行为看上去更像是一场豪赌

兰花的花粉块通常有三部分组成,其中粘盘负责把花粉块粘在昆虫身上,图示为蝴蝶兰花粉块。

在花粉块被昆虫带出后,智能的花粉块会向前弯曲,自动调整方向,使得昆虫进入下朵花时,花粉块刚好碰在柱头上。


传粉昆虫陷入兰花的种种机关后,别无选择,只能按照兰花设定的步骤将花粉块带出,飞向下一朵花。

不同的兰花,其唇瓣、合蕊柱、花粉块等装置的形态均不相同,每种兰花精巧的机关通常都只为一种或几种昆虫量身打造,二者互相适应,协同进化

我们说了这么多兰花设计的精巧机关,将传粉昆虫玩弄于股掌之上,却一直没有提报酬的事。有付出才有回报,你为我传粉我给你花密,这似乎是自然界默认的规则。但相当一部分兰花(约占兰科植物1/3)却打破了这一规则,你为我传粉我给你nothing,生产花蜜也是一件耗费能量的事,对部分兰花来说,能省就省,能赖就赖呗。

兰花,所谓的花中君子,原来是个伪君子啊!

我们下面将以仙仙的仙履兰为例,来揭示兰花美丽的外表下,伪君子的真面目。

 

好看我承认,好人谁爱当谁当吧。

仙仙的仙履兰,其实就是拖鞋兰啦,属于兰科杓兰属植物的统称,杓兰属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唇瓣特化为囊状,有人觉得酷似拖鞋,说好听点叫仙履。

杓兰属的宽口杓兰(Cypripedium wardii),清新小巧,仙不仙,美不美。

黄花杓兰(C. flavum),这个拖孩儿有点大哈。
毛杓兰(C. franchetii ),相比拖鞋来说,杓兰的唇瓣其实更像是一个马桶,其与西藏杓兰、褐花杓兰长得有些相似。
来张特写,马桶边缘还有白色的马桶圈,上方的萼片还能用来挡雨。

杓兰属植物都具有囊状的唇瓣,它无疑是一种陷阱,用来诱骗昆虫进入为其传粉。囊口敞开而宽大,边缘通常内卷,对防止进入的昆虫从囊口原路逃脱,具有重要的意义。

杓兰当然无意置昆虫于死地,在囊的基部,它早就为传粉昆虫预留了两个狭窄的出口,两个出口中间就是合蕊柱了。昆虫要想出去,务必要留下别的花朵的花粉团,并带走此花的花粉团。

而杓兰属植物在整个传粉过程中并不提供任何报酬,欺骗是其主要策略。可怜的昆虫,就这么让杓兰给玩儿了。

杓兰属的合蕊柱均由2枚能育雄蕊、1枚位于上方的不育雄蕊,和位于不育雄蕊下方的柱头组成。其花粉有黏性,但一般不黏合成某种固定形状的花粉块。
杓兰花侧剖示意图,柱头占据了昆虫逃生路径的中央,像一把刷子对准昆虫的头部和背部,一旦昆虫经此逃跑,其背上携带的花粉团恐怕是难逃一刷了。刚刷走又碰上花药,重新刷上新的花粉团。

杓兰控制昆虫为其授粉

杓兰欺骗的手段多种多样,有靠气味吸引昆虫的,也有靠假冒昆虫的巢穴让昆虫上当的,各种手段不一而足。如西藏杓兰的囊状口袋酷似熊蜂蜂王产卵所需的地洞或树洞,诱骗熊蜂进入为其传粉。

也许有人会担心,昆虫光干活不吃饭,不会饿死吗?当然不会,这些靠行骗为生的兰花,通常生长在一群老老实实提供花蜜的花儿中间,鱼目混珠,昆虫可以从其它花朵得到花蜜,不至于饿死。

而且靠欺骗传粉好处多多。科学家们最近发现,相对于那些不提供花蜜的兰花,昆虫们在提供花蜜的兰花上呆的时间更长,在同一植株上爬来爬去,大大增加了兰花自花受精的机会,这明显不是兰花们想要的。而那些不提供花蜜的花朵则获得了更多异花受精的机会,这也许是这么多兰花都放弃提供报酬,弃善从恶的原因。

长在布满蚂蝗的林下的镰萼虾脊兰(Calanthe puberula),同样是个骗子。
在杓兰旁边有几株可爱的一花无柱兰 (Amitostigma monanthum),屁股后面的蜜腺距暗示它是个好人。
广布红门兰(Orchis chusua),有蜜腺距的通常都是个好人。

 

还记得文章开头提到的达尔文大胆的预测吗?还记得文中提及的,兰花千奇百怪的形态与传粉昆虫的相互适应,协同进化吗?大彗星风兰如此长而窄的蜜腺距,是如何靠什么昆虫来传粉的呢?

达尔文大胆预测:马达加斯加岛上一定生活着一种有极长的吻的昆虫,吻的长度刚好能够到达蜜腺距的底部。

在达尔文去世20年后,科学家在马达加斯加岛发现了这种天蛾。为纪念达尔文惊人的智慧,这种天蛾拉丁学名的种加词采用了“praedicta”,即“预测”之意。

非洲长喙天蛾

 PS:

所有兰花都是国家二级以上保护植物,所以,可不要随便下手哦!

 如果今天的文章能让你有所收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