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藏满文文献选编》 著者:吴元丰 主编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书号:978-7-5598-4198-8 出版时间:2021年10月 定价:29800.00元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册数:全33册 作者简介 吴元丰,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满文处处长、研究馆员,全国古籍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民委少数民族古籍保护与资料信息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兼任中国民族语文翻译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民族史研究会理事等职。 内容简介 哈佛燕京图书馆所藏满文文献有其显明的特点,既有满文图书,也有满文档案,种类比较丰富。本书选录档案192件、39册,图书26册。根据其门类可分为折件类档案、簿册类档案、抄本图书、刻本图书,内容丰富且较为稀见,可为满文研究、清史及近代文化、经济等的研究提供助益。所选档案、图册多为首次公布,不仅有独特的史料价值,而且有珍贵的版本价值。既可以为学术界提供新鲜资料,又可更好保护满文历史文献,更有助于开展拯救濒危满语的工作。 前言 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藏满文文献选编 前言 吴元丰 哈佛大学作为世界著名学府,其图书馆据说是世界上藏书最多、规模最大的大学图书馆。哈佛大学图书馆包括近百所不同专业的分馆,分别设立在美国和世界其他国家的一些城市,仅在哈佛大学本部就有49所分馆。其中哈佛燕京图书馆以收藏丰富的东亚文献闻名于世,规模仅次于美国国会图书馆的亚洲部,除汉文和日文文献外,还保存满文、蒙古文和藏文等文献,具有鲜明的区域性多元文化特色。 一 满族作为曾经建立过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民族,不仅创造了自己的文字——满文,而且将满文作为清朝的法定文字来推广和使用,形成了大量的满文文献,包括图书、档案、舆图、谱牒、碑刻等。在中国55个少数民族的传世文献中,无论是数量,还是种类,满文文献都属于最多的一种,而且记载的内容极为丰富,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 由于诸多原因,满文文献曾经屡次遭受损失,未能完全保存下来,然而迄今存世的满文文献仍然数量颇巨。满文档案约有300万件(册),分别保存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辽宁省档案馆、吉林省档案馆、黑龙江省档案馆、内蒙古自治区档案馆、西藏自治区档案馆、黑龙江省双城市档案馆、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档案馆、土默特左旗档案馆、阿拉善旗档案馆和台北“故宫博物院”、“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以及蒙古国档案馆、日本东洋文库、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等单位,其中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保存的满文档案数量最多,约计200余万件(册),约占存世满文档案总量的66%。满文图书按版本计算约有2000余种,分别保存在中国国家图书馆、故宫博物院图书馆、首都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清华大学图书馆、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中国科学院图书馆、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图书馆、国家博物馆图书馆、中国民族图书馆、雍和宫、内蒙古自治区图书馆、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图书馆、齐齐哈尔市图书馆、吉林市图书馆、辽宁省图书馆、大连市图书馆、张家口市图书馆,以及俄罗斯科学院亚洲民族研究所、俄罗斯列宁格勒大学东方研究所、俄罗斯伊尔库斯克国立联合博物馆科学图书馆、俄罗斯伊尔库斯克国立大学科学图书馆、匈牙利科学院图书馆、法国巴黎汉学研究所、法国巴黎吉美博物馆图书馆、英国剑桥大学图书馆、英国牛津大学图书馆、美国国会图书馆、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日本天理大学图书馆、日本京都大学图书馆、蒙古国国家图书馆等单位,其中中国国家图书馆所存满文图书种类最多,约计900余种,约占存世满文图书种类的45%。 从收藏满文文献的种类和数量上来看,在诸多收藏单位中,除中国大陆和台湾外,哈佛燕京图书馆收藏的数量和种类都比较多,超过美国国会图书馆及英国伦敦、法国巴黎等地图书馆。哈佛燕京图书馆的成立及其收藏,与哈佛燕京学社紧密相关。1928年初,哈佛大学与燕京大学联合组建汉学研究机构,命名“哈佛燕京学社”,本部设于哈佛大学,在燕京大学设北平办公处。同时,为了学术研究的需要,又设立一个专门的图书馆,命名为“哈佛大学汉和图书馆”。它设立初期重点收藏汉文和日文文献,后来才开始收藏东巴文、蒙古文、藏文、满文,以及越南文、朝鲜文等文种文献,成为收藏东亚文献最著名的图书馆。然而,其中汉文文献仍占多数,占全部馆藏的53%。1965年,为了更好地体现图书馆的由来及其特点,更名为“哈佛燕京图书馆”。因此,在哈佛燕京图书馆所藏满文文献上可以看到两枚不同的收藏章,一枚为刻有“哈佛大学汉和图书馆珍藏印”字样的印,另一枚为刻有“哈佛燕京图书馆藏”字样的印。 哈佛燕京图书馆收藏文献主要有两种渠道,一为出资收购,二为个人捐赠。就满文文献而言,主要是个人捐赠。据哈佛大学欧立德(Mark C. Elliott)教授调查,今哈佛燕京图书馆所藏满文文献基本上都来自于柯立夫(Francis W. Cleaves)教授的私人收藏。1935年,就读于哈佛大学远东语言系的博士生柯立夫获得留学奖学金,开始了为期六年的留学生涯。他首先到法国巴黎,师从法国著名汉学家保罗·伯希和(Paul Pelliot)学习蒙古文及其他中亚文字,三年后来到中国北平,又师从当时旅居北平的比利时蒙古学专家田清波神甫研修蒙古语言文字和历史,也请当时在辅仁大学任《华裔学志》编辑的方志彤先生为自己补习汉文。同时,他一边写博士论文,一边主持哈佛燕京学社名下的中印研究所,从事整理佛教文献的工作。在旅居北京的三年间,柯立夫坚持不懈地到北平各书店和民间收购汉、蒙、满等文字的文献,其中满文文献居多。1941年回到哈佛大学,至二战结束后,他又回到中国继续收集各种文献,其中就有不少满文文献。在中国收集到的文献都分批运到美国。柯立夫在哈佛大学任教,一直到1980年退休。在哈佛大学任教期间,他分批将一部分满文文献捐给哈佛燕京图书馆收藏,另一部分仍作为自己的个人收藏。 哈佛燕京图书馆接受柯立夫捐赠的满文文献后,没有进行整理编目,所以该批文献长期以来鲜为人知。欧立德教授到哈佛大学任教后,开始关注哈佛燕京图书馆所藏满文文献,并于2005年6月初在哈佛大学主持召开“第二届北美满学研讨会”,在会议上他专题介绍了哈佛燕京图书馆所藏满文文献。笔者应邀参加了这次会议,而且在欧立德教授的帮助下,非常荣幸地进入到哈佛燕京图书馆书库进行参观和阅览,满足了由于专业的缘故很想了解满文文献收藏情况的愿望。只是当时满文文献的整理编目工作刚刚起步,还没有可以提供给读者查阅的目录,在短短的时间内实在无法全面深入了解,仅仅做了初步的调查和了解。 二 哈佛燕京图书馆所藏满文文献有其显著的特点,既有满文图书,也有满文档案,种类比较丰富。平心而论,在收藏满文文献的图书馆中,很少有具备这一特点的图书馆,绝大多数仅仅收藏图书。目前哈佛燕京图书馆所藏满文文献的整理编目工作已经完成,可以通过目录了解到其基本情况。所见目录中,除满文文献外,还可见到少量的蒙古文文献。其中满文图书按版本计共有340种、367部、2621册,满文档案约计60余册、190余件。现根据哈佛燕京图书馆编制并在馆内使用的目录,按其原设置的分类名目和登录的汉文题名,分类简要介绍如下: (一)语言类。共计161种、176部、1072册,主要有《十二字头》《满汉字清文启蒙》《新刻清书全集》《圆音正考》《钦定同文韵统》《清汉对音字式》《类音字汇》《清汉文海》《清文单考》《联清语》《清文接字》《清文虚字指南编》《重刻清文虚字指南编》《满汉合璧字法举一歌》《清文助语虚字》《满文缀语》《御制清文鉴》《御制增订清文鉴》《御制增订清文鉴补编》《音汉清文鉴》《御制四体清文鉴》《御制五体清文鉴》《大清全书》《清文汇书》《清文补汇》《清文字典》《满文语典》《汉满辞典》《清文典要》《清文典要大全》《满汉经文成语》《满汉合璧上谕成语》《六部成语》《摘录成语》《公文成语》《折奏成语》《清语摘抄》《满汉四种》《新译成语摘抄词林》《满汉文衙署名目》《满蒙公文语要》《四义鉴书》《初学必读》《初学指南》《三合便览》《满蒙汉三文合璧教科书》《满汉同文新出对像蒙古杂字》《清语易言》《清文指要》《清话问答四十条》《满汉文散事条治》《翻译类编》《翻译行文语类》等。 (二)文学类。共计32种、33部、286册,主要有《御制避暑山庄图咏》《满文三十二篆盛京赋》《闲中佳趣》《翻译古文》《御制古文渊鉴》《抄本满译散文》《择翻聊斋志异》《合璧聊斋志异》《抄本满文杂记》《满汉西厢记》《第六才子书翻译全部》《水浒传》《抄本三国演义》《金瓶梅》《列国志》等。 (三)经部类。共计38种、44部、284册,主要有《御制翻译易经》《翻译易经》《周易》《诗经》《翻译诗经》《御制翻译诗经》《书经》《御制翻译书经》《御制日讲书经解义》《御制翻译礼记》《翻译礼记》《御制翻译春秋》《翻译春秋左传》《左传》《四书集注》《御制翻译四书》《翻译四书》《满文论语》《满译孟子》《满汉日讲四书》《日讲四书解义》《御制孝经》《翻译忠孝二经》《翻译孝经》等。 (四)哲学类。共计66种、67部、406册,主要有《御制资政要览》《大臣戒心论》《御制劝善要言》《大清高宗纯皇帝圣训》《圣祖仁皇帝庭训格言》《庭训格言》《满文性理精义》《满汉合璧性理》《朱子节要》《御制大学衍义》《七本头》《薛文清公要语》《呻吟语摘》《翻译醒世要言》《后续小儿语》《满汉合璧幼学须知》《幼学须知》《满文小学外篇》《小学》《翻译合璧小学》《翻译千字文》《三字经》《满汉合璧三字经批注》《满蒙合璧三字经批注》《御制百家姓满汉合集》《三十六调》《戒赌十条》《各循分以勉善四十头》《名贤集》《联珠集》《射的说》《六事箴言满汉合璧》《翻译六事箴言》《四本简要》《三合吏治辑要》等。 (五)宗教类。共计10种、11部、105册,主要有《钦定满洲祭神祭天典礼》《大乘首楞严经》《满文楞严经》《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汉满蒙藏四体合璧大藏全咒》《钦定金刚经》《贤劫千佛号》《满文新约》等。 (六)历史类。共计14种、16部、209册,主要有《满文资治通鉴纲目》《御批历代通鉴辑览》《满汉读史论略》《八旗满洲氏族通谱》《八旗满洲钮祜禄氏通谱》《镶黄旗满洲钮祜禄氏弘毅公第十房家谱》《定南大将军兼多罗贝勒尚善致吴三桂约战书》《满洲实录》《亲征平定朔漠方略》《察哈尔公台吉等源流册》等。 (七)军事科学类。共计6种、7部、19册,主要有《翻译孙子兵法》《孙子十三篇》《满汉合璧孙子吴子兵法》《吴子六篇》《武侯心书》等。 (八)管理类。共计11种、11部、237册,主要有《钦定理藩院则例》《钦定大清会典》《钦定大清会典则例》《钦定中枢政考》《兵部绿营则例》《钦定八旗则例》《大清律》《大清律例》《吏部汉官品级考》等。 (九)天文历法类。共计2种、2部、3册,有《光绪二十二年正月十七日壬子望月食图》《大清雍正七政经纬度时宪历》。 (十)档案类。分为簿册和折件两项,簿册约计60余册,主要有《八旗上谕》《钞本上谕》《正黄旗蒙古二甲喇各佐领档册》《正白旗蒙古头甲喇各佐领档册》《正黄旗蒙古头甲喇各佐领档册》《正黄旗蒙古甲喇各佐领档册》《镶黄旗蒙古档册》《钞本满文档册》《汉满对照黄册存底》《镶蓝汉军旗应点验军械记数册》《武备院库藏册》《满汉奏折对译》《满文官兵操演奏疏》《内务府档册》《行各部院衙门白文》《钞本满文户口册》《正蓝旗满洲都统档册》《镇守杭州等处将军满文档案册》《镇守荆州等处档册》《折奏档簿》《上谕奏折档》等;折件约计190余件,主要有正红满洲旗、正黄满洲旗、正白蒙古旗、正蓝满洲旗奏折等。 通过以上介绍,可以看到哈佛燕京图书馆所藏满文文献的种类和数量都是比较多的,甚至有的书有几种不同的版本。如《清文汇书》就有7部,其中有英华堂、双峰阁、三槐堂、四合堂等多种版本。这些不同版本的书,对研究满文图书的版本,以及满文图书的刊印发行,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同时,如此丰富的收藏也可以说明,柯立夫确实是一位有远见卓识的学者,知识面广,眼光独特,重视文献,倾力收集,妥善保存。最后,又将个人收藏的文献捐给哈佛燕京图书馆保存,以供教学和科研之用。 三 哈佛燕京图书馆所藏满文文献整理编目工作的完成,为查阅利用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随着查阅利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学术界和出版界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2015年初,接到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来电说,该出版社正在与哈佛燕京图书馆接洽,计划挑选出版该图书馆所藏满文档案,想请本人当主编,负责完成具体编辑事宜。听完对方的话,未经犹豫,立刻欣然应允。这是因为哈佛燕京图书馆所藏满文文献比较珍贵,特别是档案更为稀见,而且了解和利用的人较少,协助出版社做好编辑工作也是理所当然。 等出版社寄来复印件,经逐册逐件查阅后发现,原先哈佛燕京图书馆编目时,将非属档案类的一些图书归到了档案类,而且不少簿册类档案因只有满文题名或无题名,导致编目记录的题名出现差错或不准确的情况。如:“镇守杭州等处将军满文档案册”应为“杭州将军衙门来文档”、“镇守荆州等处档册”应为“荆州驻防八旗兵丁借支并偿还银两册”、“正黄旗蒙古二甲喇各佐领档册”应为“正黄旗蒙古头二甲喇佐领下户口册”等。另外,折件类的档案绝大多数都没有文件级标题,只有按朝代归类编写的相当于案卷级的标题。如:“雍正乾隆朝正红旗奏折档”、“嘉庆道光朝正红旗奏折档”等。换句话说,就是所选文献不仅仅是档案,还包括一部分图书,而且文献题名或多或少都存在问题,甚至有的没有题名。 根据这一实际情况,经与出版社商量决定,此次收集到的满文文献都要编辑出版,定书名为《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藏满文文献选编》;按文献的文本特征分门别类,同一项下的档案按其形成时间顺序编排,而同一项下的图书按其汉文书名音序编排;除原有汉文题名的档案和图书外,其余的档案和图书都要逐册逐件摘译汉文题名,编制分册目录。最终选录的档案192件、39册,图书26册。现分门别类介绍如下: (一)折件类档案。按其撰写呈进者,可分为两项。一为正红满洲旗奏折,共计167件,起自雍正十二年十二月十四日,止于宣统二年十二月十六日。这部分奏折是正红旗满洲都统呈进的奏折原件,每件开面和正文末尾都加盖满汉文合璧的正红旗满洲都统之印。其内容主要反映该旗所属协领、勋旧佐领、世管佐领、佐领、骁骑校、轻车都尉、云骑尉、恩骑尉等官员出缺及其拣选拟定正陪人员请旨补放和世职承袭,外地任职官员因病回旗调治痊愈请旨另行起用,荫生、领催、恩骑尉等出逃请旨严加通缉,都统奉命赴会试、乡试考场监考并无事故复命,以及前往宝坻等处举行官员军政考核等情况。二为其他题奏表册,共计25件,起自崇德七年(1642)八月初六日,止于宣统元年(1909)十二月十五日。主要有赐封科尔沁大哲为豫郡王多铎嫡福晋册命、封赠内阁中书韩抡衡祖父祖母分别为文林郎孺人敕命、封赠宝环承袭吉勒图堪所遗骑都尉世袭罔替诰命、琉球国中山王尚穆为按例遣使进贡事表文,以及户部尚书和珅、礼部尚书溥良、正黄旗满洲都统裕诚、正黄旗满洲都统明庆、正白旗蒙古都统钟泰、正蓝旗满洲都统溥伦、正蓝旗满洲都统桂祥等员所进题本和奏折。这些题本和奏折大部分也是原件,其内容主要反映核销四川篾丝罗铜厂抽收课税数目、盐茶道道员在任五年内旧管新收钱粮数目,补放镶红满洲旗保定府城守尉、正黄满洲旗和正蓝满洲旗云骑尉,万寿圣节圆明园排云殿庆贺礼,以及八旗官兵仰山操演、八旗武生考试场监考并无事故复命等情况。 (二)簿册类档案。按其抄录形式,可分为两项。一为公文汇抄簿册,共计33册,起自乾隆三十九年(1774)十一月二十三日,止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四月二十三日。主要有正黄满洲旗衙门来文档、驻藏大臣清字奏折档、驻藏大臣抄送光绪元年(1875)至二十六年(1900)接收清字来文册、杭州将军衙门来文档、参赞大臣富德咨送上谕奏折档、河南巡抚衙门来文档、官吏患病请假续假奏折汇抄、陵寝官员奏折档、咨行内阁世职皇册存底、领侍卫内大臣等应行各部院衙门白文等。这些档案是有关衙署和官员或按时间汇抄公文而形成的簿册,或是按文种汇抄公文而形成的簿册。其内容主要反映兵丁挑选补充、操练技艺、逃亡通缉、承应差使、缘事革退,发放钱粮、论功奖赏,官员挑选补放、照例引见,因罪革职、发放俸银、赏赐谢恩、因故请假,掣定十三世达赖喇嘛呼毕勒罕及其坐床受戒、济咙呼图克图受赏谢恩、扎什伦布四品大堪布朗结协饶补授扎萨克喇嘛谢恩、掣定章嘉呼图克图及西宁察罕诺们罕等活佛呼毕勒罕、察罕达尔汉罕呼图克图及科尔沁诺彦呼图克图徒弟等赴藏习经颁给路引、补放噶伦,以及昭西陵等处仪树回干并补种、出征金川、发遣犯人充当苦役等情况。二为其他档案簿册,共计18册,起自道光二十年(1840),止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十二月。主要有宗室领取俸银俸米册、武备院各库四柱清册、四甲喇来文登记簿、正蓝旗包衣五甲喇佐领下比丁册、镶黄旗蒙古头甲喇佐领下户口册、正黄旗蒙古头二甲喇佐领下户口册、正黄旗蒙古头二甲喇佐领下户口册、正黄旗蒙古二三甲喇佐领下户口册、正白旗蒙古头甲喇佐领下户口册、镶蓝汉军旗应点军械数目册、镶黄察哈尔旗公台吉等诰敕源流册、呼伦贝尔新巴尔虎旗比丁册、荆州驻防八旗兵丁借支并偿还银两册、陵寝位置工程模型立样图式及历年谒陵里程、步兵操演图说等。这部分档案基本上都属档案原件,而且是为某一件事专门编撰的清册或图说,具有一定的专指性。其内容主要反映俸禄钱粮、公费报销、比丁人数、户口数目、陵寝工程、步兵操演等情况。 (三)抄本图书。共计20种、20部、55册,主要有《满蒙汉三体天地字书》《俗语汇抄》《古文清文摘译》《清文翻译功课》《汉译满功课》《满译汉功课》《满汉翻译功课》《题奏翻译式样》《考试题》《批折旧式》《加圈点字档》《汉满对译文稿》《吏部稽勋司则例》《吏部验封司则例》《钦定户部旗务则例》《中俄条约汇抄》等。 (四)刻本图书。共计5种、5部、5册,有《白塔信炮章程》《光绪二十二年正月十七日壬子望月食图》《行军纪律》《军令四十则》《祭神祭天供献陈设器皿形式图》。 由于篇幅所限,在此无法逐件逐册详细介绍,只能通过以上方式分门别类概括介绍,有的簿册类档案和抄本图书只能提到题名而已。在此需要说明的是,以上介绍的簿册类档案和抄本图书,其绝大部分只有满文题名而无汉文题名,甚至有的满汉文题名一概没有,这无疑给编目工作带来一些困难。哈佛燕京图书馆所编满文文献目录中汉译或自拟题名就存在一些问题,因此这次选入出版范围内的所有文献,编辑人员都逐一核对,发现其题名存在问题,一律给予修改或重新撰拟。另外,本文第二部分介绍哈佛燕京图书馆所藏满文文献时引用的文献题名,都是该馆所编目录中登记的原题名,而第三部分介绍拟挑选出版的文献时引用的文献题名,都是书稿编辑者修改或重拟之题名。 四 哈佛燕京图书馆所藏满文文献,就海外来讲,无论是收藏数量,还是收藏种类,都是比较可观的,可以说名列前茅,然与国内的相关图书馆和档案馆比较,则有一定的差距,特别是档案更是如此。同时,此次编辑出版的范围限定在哈佛燕京图书馆编目时归入档案类的文献,并不包括哈佛燕京图书馆收藏的所有满文文献。尽管如此,这次挑选出版的绝大部分文献也应属比较稀见的档案和具有孤本性质的图书,不仅有独特的史料价值,而且有珍贵的版本价值。 清代八旗分设满洲、蒙古、汉军八旗,每旗各设都统衙门处理旗务。在其处理旗务过程中形成的档案,均各自加以保管。经历时代变迁,八旗都统衙门档案遭到了严重损失,存世的数量极其有限,除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保存一部分八旗都统衙门档案外,仅在哈佛燕京图书馆和日本东洋文库分别保存有一部分正红满洲旗、镶红满洲旗档案。除正红满洲旗档案外,哈佛燕京图书馆还保存数本正黄满洲旗衙门来文档、镶黄旗蒙古头甲喇佐领下户口册、镶蓝汉军旗应点军械数目册、正黄旗蒙古头二甲喇佐领下户口册、正白旗蒙古头甲喇佐领下户口册等。这些档案都是极其罕见的原始档案,对研究清代八旗制度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 清入关后,为了巩固和加强统治,选派八旗兵在全国重镇要地驻守,分设将军、都统、副都统和办事大臣统帅,这些官员在处理各管辖地区军政事务过程中形成的档案,都特设专门的机构和人员妥加保管,然因各种天灾人祸,除东北、内蒙古和外蒙古等地一部分驻防将军、副都统和办事大臣衙门档案得以保存下来外,其他地区的几乎都遭到损毁,存世量极其有限。在哈佛燕京图书馆所藏满文档案中,就有数本驻防将军等衙门的档簿。如:杭州将军衙门来文档、荆州驻防八旗兵丁借支并偿还银两册、驻藏大臣清字奏折档、呼伦贝尔新巴尔虎旗比丁册等。这些档簿虽然数量不多,但属十分稀缺的原始史料,研究驻防八旗制度当不能忽略。 挑选出版的满文图书,大部分是抄本,经查阅目前中国大陆出版的满文图书目录,发现很少有与之相同的版本,而且内容和版式也有其独特之处。这些抄本满文图书,总括起来讲,其显著的特点是多数涉及公文格式、公文翻译、语言文字内容,而且在起草公文、翻译公文和练习语言文字方面具有一定的实用性。由此可以推断,这部分图书是八旗都统衙门印房或档房使用的图书,提供给笔帖式等文秘人员用作范本和课本。现在从文献学的角度来看,这些图书具有一定的版本价值和学术价值,同时在翻译满文档案时仍有其使用价值。比如:《钦定户部旗务则例》,抄本,其文字书写工整,字体美观,装帧考究,在装订线内侧每叶下方都加盖骑缝印,即满汉合璧“镶黄旗汉军都统之印”。又如:《俗语汇抄》,抄本,以一问一答的方式记录北京旗人日常用语,是一本稀见的记录北京旗人常用满语的书籍,具有珍贵的语言研究价值。再如:《题奏翻译式样》,抄本,收录不同内容的满汉合璧题本和奏折式样。这些题本和奏折式样,从满文公文档案翻译的角度来讲,对于准确把握公文格式和术语,以及提高翻译水平,仍有一定的实用性和参考价值。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在哈佛燕京图书馆所编目录中登记题名为《满汉档册》的文献,满汉文各10册,满文本和汉文本封面上均无书名,而用汉文分别书写“太祖丁未年至庚戌年头本”、“太祖辛亥年至癸丑年二本”和“头本太祖丁未年至庚戌年”、“貮本太祖辛亥年至癸丑年”等字样。但是在满文本每册正文前端都有题名,即“tongki fuka sindaha hergen i dangse”,汉译为“加圈点字档”,考其所记载的内容,可以肯定这是乾隆年间重抄《满文老档》太祖朝部分的传抄本,而且还附有汉译文。目前存世的清乾隆年间重抄满文老档有崇谟阁藏本和内阁藏本两种,经核对发现,此传抄本完全仿照崇谟阁藏本抄写,字迹工整,并有边框。从上世纪初开始,不少国内外学者致力于《满文老档》 的编译出版工作,有诸多译本和影印本问世。哈佛燕京图书馆藏本确实鲜为人知,是否是金梁先生主持翻译崇谟阁藏本时形成的,还是他人翻译传抄的,仍需进一步深入考证。无论考证的结果如何,此抄本和译文的发现和影印出版,将为延续百余年《满文老档》研究提供新的资料。 总之,此次挑选出版哈佛燕京图书馆所藏一部分满文文献,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具有深远的意义,既可以为学术界提供新鲜资料,又可更好地保护满文历史文献,更有助于开展拯救濒危满语的工作。另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特邀本人担任主编,在此衷心感谢!书稿编辑过程中,本人负责制定分类办法、审校条目题名,郭美兰负责摘译撰写大部分条目题名,王景丽负责摘译撰写少部分条目题名,编排顺序。此次编辑出版的满文文献,既有档案又有图书,并且种类繁杂且无题名者居多,给编辑工作带来不少困难,有些舛错在所难免,谨请方家斧正。 2016年2月29日于北京紫禁城 来源: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排版:三难斋主 |
|
来自: 行者aw7sg93q3w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