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路上|你要这样

 文化静心慢生活 2021-12-21
妻下班回到家,总会把鞋在门口一脱,也不收拾,就进屋了。每每看到她这样,我就会说:“你不要这样,要把鞋放到鞋柜里。”
女儿每次起床很久了,被子还没有叠起来,我就会说:“起来了,就要把被子叠好,或者拿去阳台晒一晒,不要等到晚上直接往里钻。”
每每这样说,她们也会按照我说的做,特别是我在家的时候,她们就会做得比较好,如果我不在,那就随心所欲了。每当被我回来看到,我就会很生气,会训她们,弄得彼此都不高兴。一直以来,我觉得,我这样要求他们是对的,是帮助他们培养好习惯,是为她们好啊!
就是在单位,我也会和同事讲:“你要这样,不要那样。”有时候,说了一遍,对方做到了,我会很满意;有时候,说了还无效,我就很生气;或许我会更严厉地继续说教,或许我会放弃,认为对方太笨,不可教也。一直以来,我觉得,这样做是对的,是为了提高他的工作能力啊!
学习智慧文化后,每当听到母亲跟我抱怨嫂子,说她的不是,我就会说:“您要慈悲、宽容,不要跟她一般见识!”每当这样说的时候,母亲就无语了,不再和我说什么,而去跟姐说了。我很不解,很生气,她怎么这样?因为我觉得,我是为她好啊!
做了陪伴义工,开始倡导微分享的时候,我也会对学员们说:“你们要坚持每天微分享,要用语音,不要有一天没一天的,不要用文字。”每当看到有的学员没有每天参与,我就会在群里招呼,看到有的学员用文字分享,我就会指出来。一直以来,我觉得,这样做是对的,是为了他们的学习啊!
直到有一天,辅导义工对我说:“从修学的角度讲,不要要求对方。我们要建议,不要要求。”这句平常的话,对我就如同霹雳一般,一语惊醒梦中人。我反复思量这句话,似有所悟。
“你要这样!你不要那样!”这样说的背后,其实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一种判定,是按照我的想法去要求对方,如果对方按我的想法做了,我就会满意,实现的是自己的主宰欲、管控欲;如果对方不按我的想法做,我就会不满意,就会烦恼、生气,甚至愤怒、嗔恨。为什么?是因为我的话没被重视,自己的重要感、优越感受到了挑战。满意与不满意背后是我执的集中体现,而我执是一切衰损之门,是与解脱背道而驰的。
“你要这样!你不要那样!”这样说的背后,其实是一种无明,是没有观待因缘的一种主观臆断。而世间任何的存在都有因缘,一味地要求对方如何是对因缘的漠视,就像拔苗助长,就像我们要求孩子高考要考什么样的学校一样,如果忽视了孩子的学习基础,结果可想而知。
“你要这样!你不要那样!”这样说的背后,其实也是一种不慈悲的表现。生命是一条河流,有着现在,更有着无尽的过去和未来,因为有不同的积累才会有不同的生命呈现。一味地要求对方如何,就是没有包容对方的不同生命现状,对人是一种苛求,于己也不慈悲,收获的必然是烦恼。
我想,要改变“你要这样!你不要那样!”的习惯,还需要正知正见的指引,需要从心开始。
作者|法志    插画|心伊
朗读|心光    后期|心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