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下心思考的问题,答案似有似无。 人世间每天都在上演着生生死死,肉体之身在红尘俗世中辗转反侧,甚至是如飞蛾般的壮烈扑火,终是逃离不出病患而消失遁迹。 损害寿命的元凶是什么呢?疾病!那么,疾病是怎么来的呢?有些人整天担心、牵挂、着急、盼望、紧张……种种心情多得很,这样的人就符合一个“患者”的“患”字,心老往上窜呀,总是放不下,时时刻刻在心上把口舌给“串”着。不是担心孩子,就是跟别人着急;不是担心老公出轨,就是担心工作出差错;不是跟这个人生气,就是跟哪个人较劲攀高……这能不准备做患者吗?可见,心的平静是何等的重要! 平静的心,这对凡俗的我们似乎太难太难,凡俗的我们都有七情六欲!我们有太多的名利诱惑、太多的爱恨情仇、太在乎个人的价值体现、太在乎别人的眼光!自尊、自私、自利、自强又自卑中悲喜交集,肉身也在种种的悲欢离合、若得若失中备受煎熬,终了耗尽生命这盏油灯。在生命这个过程中,有的人太过步履匆匆,加速了在人世间停留的步伐,有的人却慢慢前行,细细欣赏品味着人生的风景。尤其是在我们无法掌控和预料的天灾人祸面前,我们更是渺小得命如蝼蚁,生命的长度似乎已被冥冥之中的宿命锁定?正如佛曰:众生皆苦。 肉身患病看似无常却是我们俗世生活的常态。疾病的产生无外乎四种因素,遗传、饮食生活习惯、外环境、心理因素。各种因素相辅相成,互相产生影响,其中心理因素在这之中起着主导作用。 遗传,我们无力改变,诚挚感谢父母带我们来到这个多姿多彩的世界走一遭;面对外环境的污染、破坏、灾难,我们也似乎无力对抗;饮食生活习惯受到个体生长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心理思维却会因我们的所学所识而不断发生变化。我们可以通过思维意识的引领改变我们的饮食生活习惯,调整着我们身心的平衡,使我们的身体伤害尽量减少,这是我们人为尽力所能企及的。 凡事皆有因果,当我们身患重病时,面临生死考验时,如果不是老之耋耋,如果你还能反思自己,应该感谢上苍给你反思的时间和机会,是怎样的因造成这样的果?这种反思的结果需要我们彻底的颠覆自己,改头换面做人,重树做人的信心。从一出生开始,我们就一直走在通往死亡的路上,在疾病和死亡面前,凡俗的我们难于坦然面对,难免会经历惶恐、焦虑、寝食难安甚至是紧张崩溃,可这似乎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该来的还是来了,疾病的存在已是事实。医院的治疗多是按章程规则办事,该手术的手术,该化疗的化疗,该放疗的放疗,加上经济利益的驱使,有时会丧失了医者仁心的操守,在这物欲横流的社会,有几个医生会考虑病人的心结?而我们也不能以圣人的标准来要求医生啊!治疗疾病需要皮肉和心灵同时修整,心不转变,疾病即使通过手术药物的作用暂时好转,也还会卷土重来,所以我们需要一直不断的修炼的是我们的心,改变我们欠缺的性格,改变不利于身心健康的种种习性,抛弃所有的怨恨和懊恼,满怀愉悦地接受自我。人们常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思维性格的改变谈何容易!我们只有想着改变、慢慢改变、尽力改变!用心来思考研究适合我们的饮食菜谱、规律我们的生活作息、进行适合我们的运动方式;用心来引领我们正确的工作生活态度,善待我们自己的同时善待别人,以健康的身心服务生存于人世间,漫步欣赏人生路的朵朵花开,静静地笑看天际的云卷云舒,在一片落英纷飞中不断的捡拾心灵的落叶。 我们应该有怎样出世的尘心在这入世的红尘云中漫步?佛教导我们修禅修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道德经里教导我们上善若水,如水的圆融顺应;儒家倡导中庸之道,凡事不偏不倚;这一切都是相通相融,万变不离其宗,哲学思维归一。 请放慢浮躁匆忙的脚步,请舒缓心烦急躁的语调,拈花微笑又是怎样的一种从容、祥和、慈悲,以欢喜心默默注视,你努力着、我努力着,尘心浮动涤荡着,如来如去平衡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