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农村老话:“入土不拜客,热孝不登门”,啥意思?何为“热孝”?

 数字人生6688 2021-12-21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包罗万千,其中的一个分支,便是俗话,俗话是千百年来,经过一代又一代人,口口相传的话语,很多俗话在民间流传,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了,俗话之所以称为俗话,是因为它既通俗易懂,又言简意赅,当然,俗话来源于生活,作用于生活,它的取材范围,是极其广泛的,可以说涉及到古人日常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在农村,就有这样一句老话——“入土不拜客,热孝不登门

众所周知,古人在日常生活中,忌讳谈及生死,但是,古人却看重丧葬文化,有着悠久的丧葬文化和礼仪,早在《吕氏春秋》中,就曾记载道:“死而弃之沟壑,人之情不忍为,故有葬死之义。葬者,藏也。

第一、入土不拜客

关于丧葬礼仪,也有很多讲究,仅仅对于死亡的称呼,就有很多,例如人们常听见的,如果古代的皇帝死了,叫“驾崩”,方丈死了,叫“圆寂”,如果是古代的诸侯死了,则叫“薨”,如果是古代的士大夫死了,则叫“不禄”,当然古代普通的老百姓死了,也不能直接称为死了,而是称为“归家”、“过身”、或者“入土”

因此,这句俗话的前半句“入土不拜客”,指的是:亲人逝世后,作为亲属,不可以拜访客人。那么,这又是为何呢?有三种说法:

1、古人有守孝之说,古籍中就曾记载:“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因此,守孝期间,古人认为,要禁止一切娱乐活动,其中就包括不外出。

2、倘若逝者入土之后,作为亲属的,还去拜访客人,与客人把酒言欢,会被认为是一种不孝的表现,同时也是不合时宜,会被人认为是对逝者的不尊重。

3、在农村,人们注重丧事,但是,也是有忌讳的。老人家们认为,家中举办过丧事后,还没过一定时间,便跑去拜客,会对被拜访的人不好。

第二、热孝不登门

其实,热孝不登门的意思,与前半句相似,这里主要提及下,何为“热孝”。想必大伙都听过一个成语,叫“披麻戴孝”,其实,这里所说的热孝,指的是“披麻戴孝”中的孝,简而言之便是“孝服”

古人守孝期间,是要穿黑色或者白色的孝服,在守孝期间,是常年保持这种着装。热孝不登门,指的是守孝期间,不可登门拜访客人。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服,对于守孝的时间,古人一般认为是三年,当然,也有一些地方,认为是百日,也就是三个月。

总结:

古人非常注重孝道,以孝治天下。其中对于逝者的追思,也是一种孝的表现。这句俗话“入土不拜客,热孝不登门”不仅仅体现了古人的这一理念,同时,也体现人们对于逝者的一种悼念和思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