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35年正月,距离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仅仅才过去不到两个月,魏国大臣们就惊奇地发现魏明帝曹叡身上开始发生变化,他变得不再是以前那个励精图治的明君,而更像一个作威作福的昏君。这一年,曹叡32岁,他开始变得疯狂起来,曹叡小时候就聪明过人,勤奋好学。曹操非常喜欢这个孙子,觉得曹叡有出息,认为他将来能把曹家的事业发扬光大。所以,曹丕活着的时候,就重点培养曹叡当接班人。 后来曹丕英年早逝,22岁的曹叡毅然挑起了治理天下的重担。曹叡还真没有辜负曹操和曹丕的期望,把个魏国治理的井井有条,人人称道,他在位的时候,成功地挫败了诸葛亮的几次北伐,打退了东吴军队的数次进犯;还从容平定了部下孟达的叛乱。曹叡有军事才能,也有治国才干,是个励精图治的皇帝。他即位后,改革官员选拔制度,让能者上,庸者下。他还关注百姓生活和军队建设,亲自下乡过问农耕,曹叡还是个情商非常高,体恤百姓疾苦的好皇帝。曹丕在位时,为了防止皇族干涉朝政,皇族受封之后必须到自己的属地,不许回京。曹叡即位后,表示非常想念他们,特许他们回京相聚,有必要的话还可以批准他们常住。 有一次黄河泛滥,中原遭灾,曹叡还颁布诏令允许囚犯(重犯除外)亲属拿钱把他们赎回。 公元232年,曹叡外出巡视,所到之处,对孤寡老人和贫困家庭发放救济物品。 公元234年,曹叡觉得死刑犯太多,容易造成滥杀,不能体现法律的严肃性,也会冤枉无辜。因此下令对刑法进行修改,如果当事人觉得有冤,还可以通过上诉复审,减免刑罚,平心而论,曹叡的治国才干和德行,不仅比曹丕厉害,而且也不比曹操逊色,诸葛亮之死也让曹叡意识到人生的无常,继而产生纵情享乐之心。诸葛亮为完成刘备遗志,数次兴兵北伐,然而却在途中去世。诸葛亮这般智多近妖的人物尚且无法掌握自己命运,不禁令人唏嘘。 加之魏晋时期的玄学兴盛,人们更愿意放纵本性,追求风流。曹叡难免会觉得生命短暂,应及时行乐。曹叡大兴土木,建太极殿与昭阳殿,又广采众女,纵情享乐。实际上,曹叡执政后期虽然为人诟病,但时期却并不长。诸葛亮去世后仅五年,曹叡就去世了,曹叡后期行事虽然不是明君所为,但就他整个执政生涯而言,曹叡此人还是值得称道的。他监制了《魏律》,平定了鲜卑,文治武功都值得称道。若不是后期诸葛亮之死让曹叡陡然堕落,他很有可能取得更好的成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