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味民间草药,既可治疱疹,又可治痔疮

 昵称31570737 2021-12-21

很多朋友知道扛板归,是因它治带状疱疹的功效。主要做法,将扛板归采来捣成泥糊,敷在疱疹上,剩下的草煮水喝,见效比较快,而且愈后不留疤痕。或是将鲜扛板归叶,捣烂绞汁,调雄黄末适量,涂患处,一日数次。

扛板归还有一个奇特的功能,就是可以熏死蜱虫。蜱虫伤人,可致面部瘫痪、脸部下垂、剧烈头痛、视力模糊,严重的可致人死亡。《纲目拾遗》载:山人采来熏壁虱(蜱虫又叫壁虱)。因其性烈,熏蚕子则不生,故养蚕人家忌之。

扛板归有无数的别名,但最神乎其神的,是它本名的来源: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山里有个人得了重病,奄奄一息,于是人们急急忙忙用门板把他抬到山外看大夫。

路上,病人的手被一种不知名的藤刺挂住了,大家循着这个藤看过去,上面有五颜六色的果子。病人想自己都快死了,也不管三七二十一,捋下一把带叶的果子就吃了下去。吃了后大家继续抬着他往山外走,结果没走几步呢,那人居然神气活现地从门板上坐起来,让人们停下,然后他站了起来,走起来了。人们惊喜万分,扛着门板和抬门板的杠子原路返回。后来为了纪念这种植物,就把它叫做扛板归了。

扛板归的其它别名呢,要么从功效上取,比如退血草,与其活血化瘀相关。

要么从外形上来叫,比如三角藤、串心草、倒金钩,这是因为它的叶子是三角形的,茎从叶心上穿过,茎上又发叶,茎上还有棱,棱上有倒钩刺,容易勾住人的衣服裤子。

也正是这个倒钩刺,蛇见了也要绕着走,要不然就会被划伤。于是又有了蛇见退、蛇不过的别名。

还有些是从它的味道上来叫的,比如酸藤——叶子的味道,确实是酸的。不过果子颜色变紫的时候,味道是甜的,这个就找不到名字来对应了。您知道有对应的名字吗?

扛板归的果实深蓝色粉红色都有,搭配在一起比花还好看,让人过目不忘。叶子到了秋天会变成漂亮的红色,让它所在之处火红灿烂,别是一番风情。

扛板归生于南方的山谷、灌木丛或水沟旁。在夏、秋间采收,割取地上部分,鲜用或晾干就可入药。

味酸苦,平性。入肺可清热止咳利咽,并入皮毛治皮肤病。入膀胱经可利水消肿,并有活血解毒功效。

由于疱疹湿疹,疮疡肿痛多需要清热利水,活血化瘀消肿,故扛板归多用于这类病症的治疗。

1 治急性扁桃体炎:石豆兰30g,扛板归75g,一枝黄花15g。水煎,分二次服,日一剂。(福建《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其中,石豆兰可治风热咽痛,肺热咳嗽。一枝黄花具袪风清热、解毒清肿功效,可治感冒、咽喉肿痛,扁桃体炎。

2 治瘰疬(淋巴结核):扛板归21g,野南瓜根90g,猪瘦肉四两炖汤,以汤煎药。孕妇忌服。(《江西民间草药》)

3 治慢性湿疹:鲜扛板归120g。水煎外洗,每日一次。(《单方验方调查资料选编》)

4 治下肢关节肿痛:鲜扛板归全草60-90g。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5 治乳痈痛结:鲜扛板归叶洗净杵烂,敷贴于委中穴;或与叶下红共捣烂,敷脚底涌泉穴,右痛敷左,左痛敷右。(《闽东本草》)

6 治湿疹、天疱疮、脓疱疮:鲜扛板归全草60g。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7 治黄水疮:蛇倒退叶(为细末)一两,冰片五分。混合,调麻油涂搽。(《贵阳民间药草》)

8 治痔疮,痔漏:扛板归21-30g,猪大肠不拘量,同炖汤服。(《江西民间草药》)

9 治附骨疽:扛板归21-30g,酒水各半煎二次,分服;以渣捣烂敷患处。(《江西民间草药》)

附骨疽,指毒气深沉,结聚于骨而发生的深部脓疡。因溃后常脱出败骨,故又有多骨疽、朽骨疽、咬骨疽之称。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急、慢性化脓性骨髓炎。

110 治蛇咬伤,黄蜂蛰伤:扛板归叶不管多少,捣汁酒调,随量服。并用渣搭伤处。((万病回春》)

11 治皮肤瘙痒:扛板归、鹅不食草,用同样的量,共研成细末,用醋或麻油调和涂擦瘙痒处,良效。

提醒提醒:每个人身体情况不同,文章所提供的方子,宜根据情况辨证加减,建议找专业医生指导哦。(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