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涅涅茨人:从未被外界发现,地球最后的原始部落

 f4956 2021-12-22

       3000年来,蒙古的泰加针叶林带一直居住着这么一群骑驯鹿的人,他们是杜科哈人。

杜科哈的蒙语名字“Tsataan”可以翻译为“驯鹿牧民”,驯鹿就是他们生活的全部。

       对于杜科哈人来说,驯鹿绝不是普通的家畜。在他们的社会和宗教文化中,驯鹿拥有特殊地位,是他们心目中的图腾。

       摄影师Hamid Sardar-Afkhami把镜头对准了与自然世界对话的人与族群,超过十年走遍世界各地,记录了许多濒危文化的故事。


        泰加针叶林带拥有一种荒凉而严酷的美,虽然知名度无法与戈壁沙漠或者大草原相提并论,但却是地球上的最大的生物群落区之一。

这个针叶林带起于苔原之尾,几乎一直从欧亚大陆延伸到北美亚北极地区。

       它拥有极大的环境价值,是杜科哈人和他们喂养的驯鹿的家园。不幸的是,这个家园现在正面临威胁。

        3000年来,杜科哈人一直生活在泰加针叶林带,他们靠喂养驯鹿为生,经受住极端天气的考验。

从鹿肉、鹿皮到重要的驮畜,驯鹿几乎为他们提供了生活所需的一切。

在严酷的生存环境打磨下,他们培养出坚韧不拔的性格。

       现在,杜科哈族的人数不断减少,赖以生存的驯鹿数量也呈下降趋势,为了能够延续古老的生活方式,他们必须尽快做出改变。

    现在的杜科哈人是蒙古人数最少的一个民族,只有大约45户人家,靠喂养驯鹿为生。

        15年前,杜科哈人(以及当地的其他3个游牧部落)共喂养了1.5万头驯鹿,现在的数量却萎缩到2200头并且仍在不断下降。

        杜科哈人的精神传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萨满教的影响,他们的文化非常具有韧性,拥有悠久的历史。

       过去,杜科哈人主要猎杀野生动物为食,只有驯鹿过了生育年龄或者过于老迈,无法继续充当驮畜时,杜科哈人才会屠宰驯鹿。

         现在,由于经济不景气加之森林中的野生动物数量减少,越来越多的杜科哈人为了生存,被迫屠宰驯鹿。

 活在零下35度的遊牧民族

       涅涅茨人自古以养鹿、捕鱼、狩猎为生,居住的地区在距莫斯科3800公里的西伯利亚城镇纳德姆以外。

       涅涅茨(Nenets)原意为“人”,其祖先住西伯利亚西南部,他们是北极冻土带驯鹿牧民、渔民和猎人。

涅涅茨人一年有260天生活在冰雪之中,主要以驯鹿为生。

        涅涅茨人传代以父系为宗,凡同祖氏族各有其住地,并有共同墓地、祭祀场所以及氏族标记,氏族内部禁止通婚。妇女处于附属地位。

涅涅茨人在20世纪晚期约有34000人,一年有260天生活于冰雪之中。

         他们的生活和驯鹿息息相关,新生婴儿离开子宫后首先接触的就是接生婆给裹上的鹿皮。

人死之后也同样是用鹿皮包裹。

他们食用生肉。

       涅涅茨人信奉萨满教,后部分人改信东正教。涅涅茨人的族源可追溯到中国古代北方民族之一的“丁零”人。中国汉代时丁零人游牧于萨彦岭地区。

         因战乱一批丁零人沿叶尼塞河向北迁移,到达北冰洋沿岸,其中一部分越过了乌拉尔山。

       “一位牧人要依赖领头驯鹿的本领。当迷失在大风雪中而毫无希望找到露营地时,他会通过观察领头头鹿找回家的路。如果领头鹿犹豫,或者打喷嚏,那就表示要横过冰河,牧人会返回,并寻找新的过河地点。”一位涅涅茨人这样说。

——————————————————

微信改版,不小心咱们可能就走散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