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日记:只有打破封闭僵化“西医思维”才能扭转战局 新一波疫情,再次检验西安市“守土有责”的能力,也牵动着全国人民的视线。 西安疫情外溢,全面切断传播链条刻不容缓 每日经济新闻2021年12月21日报道称,西安本土确诊+42!已外溢北京等4地!传播途径仍不清晰,新病例或仍在高位运行。12月20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报告新增确诊病例81例。其中本土病例57例(陕西43例,其中西安市42例、咸阳市1例;浙江8例,均在绍兴市;广东6例,均在东莞市),含8例由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均在陕西)。无新增死亡病例。无新增疑似病例。 陕西西安从12月9日出现1例本土确诊病例开始,17日新增7例,18日新增10例,19日又新增21例,20日新增42例,西安的疫情现处于什么阶段?对于西安这座人口上千万的大城市,如何尽快阻断传播链? 西安疫情目前已经外溢到延安、咸阳、东莞和北京等4个城市,尽快斩断传播链刻不容缓。尽管前期西安市做了大量流调工作,但目前具体传播途径仍不清晰,流调在各个传播链之间也缺少明确的关联性。西安市公布了3条疫情传播链:12月9日,入境航班隔离酒店出现1例本土确诊病例;12月12日,子牛门诊出现1例病例,直到目前也没有密切接触者呈阳性;12月15日,长安大学出现3例病例,截至目前这条传播链已经超过20人,而且还有再继续扩大的趋势。 西安本轮疫情很多阳性病例是在社区检测中发现的,说明西安社区传播已经开始。后续西安疫情将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目前疫情传播风险还是比较高的。18日,西安开始第一轮核酸检测,截至20日凌晨,西安市已经累计完成核酸检测是1600万份,前面的检查结果还在统计当中。西安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下发通知,将从今日(12月21日)起开展新一轮全员核酸检测。21日10时在西安全市启动,12月22日10时完成。 西安“一码通”反复出现故障:防疫考验平日基本功 央广网2021年12月21日发表评论指出,当前,陕西疫情正处在快速增长的阶段,特别是西安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12月20日起,西安市民上班需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报告。当日,作为出行必备的西安一码通却反复出现故障,影响到市民出行、上班等日常活动。在一些地铁口,市民因无法扫码进站排起长队。一码通为何故障?西安市政府新闻办给出了原因:疫情防控需要,各公共场所加大了扫码查验,同时开展多轮全员核酸检测,一码通使用频率加大,对网络与平台造成较大压力。健康码是科学精准防控疫情的有力助手。 评论认为,在当下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的西安,市民出行、上班更离不开“一码一报告”。健康码不健康,一码通通不了,无疑给这座拥有千万人口的超大城市带来极大不便,也暴露了当地防疫系统网络技术方面的薄弱。几次短暂维修后,一码通依旧无法正常显示,也说明相关应急能力不足,缺乏与超大城市相匹配的公共服务承载力。 西安“一码通” 并非首次出现故障 据人民网人民科技官方账号“人民资讯”2021年12月20日报道,12月20日,有不少西安市民反映,西安市“一码通”意外瘫痪,无法正常使用,这直接导致市民出行、工作等受到影响。当晚,西安市政府新闻办召开西安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第31场)。会上,据西安市大数据资源管理局局长刘军介绍,12月20日早7:40分左右,西安“一码通”用户访问量激增,每秒访问量达到以往峰值的10倍以上,造成网络拥塞,致使包括“一码通”在内的部分应用系统无法正常使用。 故障发生后,记者致电负责西安“一码通”后台的公司——美林数据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美林”),工作人员回应称,美林主要负责一码通后台,提供赋码算法,运营维护并非其业务范畴,此次系统崩溃与该公司无关。 值得一提的是,西安“一码通” 并非首次出现故障,2020年12月23日,西安市“一码通”就曾出现过系统故障,一个半小时后恢复正常。这次系统故障,虽有当地媒体进行了报道,但官方并未透露故障原因。而今年7月份,也有长安区市民反映,接种了新冠病毒疫苗两针后,“一码通”不显示接种信息,质疑其系统存在问题。 据了解,西安市“一码通”安全工作,由西安市大数据资源管理局指导,中国电信西安公司统一牵头,协调启明、安恒、思安、东软、阿里等多家公司,从网络、应用、数据等,多个层面为“一码通”提供安全防护。据招采网显示,2021年11月19日,中国电信西安公司公示了西安市疫情防控综合管理系统项目中标候选人,西安东软系统集成有限公司(下称“西安东软”)报价539万元,被评为第一中标候选人。企查查显示,西安东软公司注册成立于2001年4月6日,注册资本金3500万元,由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100%控股。主要经营范围为计算机软、硬件、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开发、销售等。 中西部规模最大核酸检测实验室 每日检测量可达近100万人 西安新闻网2021年12月21日报道称, 核酸检测,这个在2020年新冠疫情出现以前还属生僻的医学术语,已经成为这两年人们生活的关键词。一张阴性结果的新冠核酸检测报告,再加上“绿码”,成为疫情形势下乘坐交通工具、就医住院、进出公共场所的必备通行证。反复的、动辄上百万、上千万人的核酸检测,让核酸检测实验室在全国发展起来。一根棉棒蘸一下进行采样,过几个小时之后就能拿到结果,知道被采样人是否感染新冠。那么这其中到底经历了什么样的过程?12月20日上午,记者走进中西部地区检测规模最大的核酸检测实验室——西咸新区区域医学检验中心“风东实验室”,探秘我们看不到的核酸检测背后。 核酸检测,在业界也叫分子诊断。1983年,美国科学家凯利·穆利斯发明了PCR(聚合酶链式反应),这是最成熟的分子诊断,也就是核酸检测技术。实验室负责人曾宪飞教授说,核酸包括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两种。所有生物的遗传物质不是DNA就是RNA。恰巧,新冠病毒就是RNA病毒,它们的遗传物质是RNA。核酸检测就是通过荧光定量PCR的方法,将基因序列扩增,扩大到几十万、几百万倍,然后通过一种荧光探针来捕捉。当扩增后的病毒浓度达到一个临界值时,就会产生荧光信号,意味着样本中被检测出携带新冠病毒的核酸(RNA)。 “风东实验室”所属的陕西佰美医学检验实验室承担了西安多个区域的核酸检测任务,记者探访时透过玻璃看到,该实验室内核酸检测样本的试管满满当当,整齐地摆满在架子上。曾宪飞说,实验室日检测量可达近10万管,如全部按照10:1混采检测的情况,每日检测量可达近100万人。入院患者、重点人群、个人需求一般做单人核酸检测,也就是一个人一个试管。而在扩大采集范围,用作疫情防控筛查的全员核酸检测时,一般为混检。所谓混检,即将不同人的咽拭子混合在一起,放入同一个试管进行检测,如结果呈阳性,再对个人分别检测,由此来提高检测效率,降低检测成本。目前的混检一般为5:1、10:1检测,一般不超过10人。 曾宪飞说,核酸检测是一项科学、精密的检测,需要一定的时间,目前出报告时间是:一般样本4至6个小时,A类样本3个小时。而且这已经是实验室检测人员24小时昼夜不停争取到的最短时间了。目前核酸检测实验室样本量数额较大,等待时间也会稍长一点。虽然核酸检测是现在诊断新冠肺炎的首要方法,但在检测过程中也会出现假阴或假阳的情况。在进行核酸检测前,也有一些个人需要注意的事项。采样前2小时请勿进食,最好不要刷牙、漱口、喝水,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采样时要保持放松,不要紧张,减少吞咽和清嗓子动作;采样前30分钟请勿吸烟、喝酒或嚼口香糖。 全球近400家主流媒体聚焦汉文帝陵最新发现 另据西安新闻网2021年12月21日报道,“重大考古发现!”“千年之谜揭开!”……上周,汉文帝霸陵准确位置找到的消息迅速刷屏300余家中省主流媒体及各大商业媒体,各媒体不吝笔墨给予高度关注。与此同时,西安考古的重大发现也吸引了近百家海外媒体,海外网友纷纷发文点赞。“文帝霸陵位于凤凰嘴下”这一长达千年之久的误解终于画上句号。 “陕西省西安市白鹿原江村大墓即为汉文帝霸陵。”12月14日,国家文物局召开线上会议,聚焦甘肃、河南、陕西三个重要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毫无疑问,汉代第三位帝王汉文帝霸陵的位置成为其中关注度最高的发现。自元代以来的相关记载和考证,普遍认为汉文帝霸陵在江村大墓以北两公里的凤凰嘴。因而,“江村大墓何以被认定是汉文帝霸陵”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人民日报、新华网微信公众号有关汉文帝霸陵的报道阅读量均破10万+,网友点赞留言:“三秦大地果然四处是宝!” “西安,从不让人失望!”“大好消息,期待后续!”……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文物交流中心上周还发布了《2020年度中国古都城市国际影响力评估报告》,对27个古都城市的综合评估显示,西安以81.94分位居中国古都城市国际影响力综合排名第二名,仅次于北京。其中,在文化传播度、品牌知名度、城市美誉度指标上西安位居第二;在城市传承创新度方面,西安位居第三。 “文化守土有责” 西安亟需中国传统医学心理辅导援助 古都西安,曾经是向世界输出中国文化的原创基地,也是一座散发着历史荣光的现代大都市。今天,西安新冠肺炎疫情再次成为新闻焦点,实在让人感到痛心! 透过现象看本质,境外新冠病毒输入两次引发西安疫情,就是西安文化疆土的两度失陷。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争,绝不是药物与病毒的战争。就像军事战争一样,也不是武器与武器的较量。我们的敌人不是病毒武器,而是制造和使用病毒武器的侵略者。没有现代生物战争的危机意识,就不可能打赢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争。不能坚守中国传统医学文化阵地,就必然会遭到西方医学文化的侵略和蹂躏。 如果只讲“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实际上还是“西医思维”主导的核酸检测接种病毒疫苗老套路。如果不以“中医思维”全程主导抗疫战略,只是在治疗环节采用中医药方法的“中西医结合”,永远不可能切断境外病毒传播链,也不可能阻止境外变异新病毒的侵入。 核酸检测接种病毒疫苗的“西医思维”抗疫模式,是西方医学文化的原创知识专利。美国引领的这套“西医思维”抗疫模式,已经在西方发达国家走进了失败的死胡同。我们有祖传的中国大道医术文化护身法宝,为何偏要跟在后面重蹈“西医思维”抗疫模式的覆辙呢? 媒体公开报道信息显示, 1983年,美国科学家凯利·穆利斯发明了PCR(聚合酶链式反应),这是最成熟的分子诊断,也就是核酸检测技术。核酸包括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两种。所有生物的遗传物质不是DNA就是RNA。恰巧,新冠病毒就是RNA病毒,它们的遗传物质是RNA。问题恰恰在于,为何就这么巧合?难道说,早在1983年,美国科学家就预测到了用核酸检测技术可以诊断新冠病毒感染? 采用美国原创核酸检测技术的陕西佰美医学“风东实验室”, 是中西部地区检测规模最大的核酸检测实验室,承担着西安多个区域的核酸检测任务。我们更关心的是,陕西佰美医学“风东实验室”与美国机构有没有技术合作关系?中国的核酸试剂生产企业和疫苗生产企业,是否与美国资本有利益关联?所谓本土新病毒感染病例,会不会是核酸检测和接种疫苗的副作用后遗症? 报道披露,西安市“一码通”安全工作,由西安市大数据资源管理局指导,中国电信西安公司统一牵头,协调启明、安恒、思安、东软、阿里等多家公司,从网络、应用、数据等,多个层面为“一码通”提供安全防护。我们同样想知道,这几家与美国机构有没有技术合作关系?又与美国资本有没有利益关联?西安市“一码通”系统反复出现故障,会不会有境外势力作祟? 如果不查清这些内部隐患,一旦出现断电断水断网的生物战争极端情况,千万级人口规模的西安市又该怎样应对呢? 防患于未然,就是要“治未病”。等到发现了疾病才救治,永远会忙于“治已病”。生物转基因病毒变异会有无数种,人们防疫治病不可能天天接种新病毒疫苗。人体生理疾病是标,精神心理疾病是本。人体生理形态可以通过技术仪器扫描检测,精神心理状态却看不见摸不着。中国大道医术,通过望闻问切,就能够辨别各种疾病的阴阳表里寒热虚实。调养心神调治血气,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就可以使患者恢复血气循环阴阳平衡的健康状态。“中医思维”与“西医思维”,原本就存在着道不同的文化冲突。 正确的思想观念,就会产生正确行动和结果。不健康的思想观念,就必然产生不健康的行为模式和身心疾病。只有建立“中医思维”的文化自信,才能增强抵御“西医思维”文化病毒邪气的免疫力。我们期待这场西安抗疫之战,能够为中华民族奏响文化长征的新时代进行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