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大突破:缓步动物实现了量子纠缠?

 菌心说 2021-12-22

缓步动物是一类小型水生无脊椎动物,也被称为水熊虫。它有一种特殊的生存策略,把自己变成一个萎缩的、脱水的球,并无限期暂停其生物功能,以便在极端的环境下存活,这包括滚烫的热水、强烈的紫外线辐射,甚至意外掉落在月球上。

文章图片1

最近,一篇发表在预印本服务器上的论文引起了大家的讨论。该研究将缓步动物置于它生存过的最冷温度和最低压力之下,并把它放入量子电路之中。该实验得出结果:缓步动物与超导量子位纠缠在一起。不过,这一结论也遭到了很多质疑。

实验目的

量子纠缠是一种奇怪的物理现象,爱因斯坦曾称之为“幽灵般地远距作用”。当两个微小的亚原子粒子发生纠缠时,不论它们相距多远,只要改变一个粒子的物理状态,另一个粒子马上就会跟着改变。

一直以来,这种量子纠缠只能在亚原子领域实现。但是,2018年发表在《物理通讯杂志》的一篇论文发现,某些光合细菌可以与光发生量子纠缠。这表明量子纠缠效应可以超越亚原子领域。为了进一步研究多细胞生物是否可以发展出这种效应,新论文的作者决定用缓步动物进行测试。

实验过程

研究人员收集了三只缓步动物,它们的尺寸在0.2毫米到0.45毫米之间。之后,他们逐渐降低温度,使这三只动物逐渐进入休眠状态,大小也变成了之前的三分之一。接下来,研究人员加大了冷却力度,将温度进一步冷却至绝对零度以上几分之一度,这是缓步动物能存活的极限低温。

研究人员设置了两个超导电路,这些电路形成了一个量子位。研究人员把缓步动物放置在其中一个超导电路的两个电容器板之间,这样一来它就会改变量子位的共振频率。随后他们把缓步动物和量子位的混合体耦合到附近的第二个电路中,从而使两个量子位纠缠在一起。随后,研究人员经过多次测试后发现,超导量子位与缓步动物内的电子频率同时发生变化,它们耦合在一起了。

文章图片2

研究人员得出结论:缓步动物与量子位发生了量子纠缠。并且他们在17天后,成功让其中一只缓步动物恢复了活力。

受到的质疑

几乎所有对此研究有意见的科学家都指出,该实验并不涉及缓步动物的纠缠。研究人员在此实验观察到的耦合现象,不管有没有发生纠缠都会发生。

此外,还有人指出,实验中缓步动物主要是冷冻的水,它可以充当电介质的作用,改变量子位的共振频率里有当然,与纠缠不纠缠没什么关系。用我们150多年来学到的电磁定律,我们可以知道,在量子位旁放一粒灰尘也会产生类似的效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