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明时节,你是去扫墓还是扫坟?还是扫“帝王的坟墓”陵?

 国学堂说文解字 2021-12-22

墓葬俗称山坟,用来安置去世的人。古代葬俗因时代、地方的不同而有差异,有土葬、火葬、水葬等。常见的多是土葬。而土葬中,又离不开坟墓文化,而小编查过:古代埋葬死者,封土隆起的叫坟,平的叫墓,帝王的坟墓还有个专用词叫“陵”。但真相究竟是怎样的呢?我们从古文字去看看造字的原意就得知!

首先我们先看“陵”,古书记载:陵,líng,从阜(阝)从夌。阜,大土山;夌,攀越。合起来是“攀越大土山”的意思,引申为“登上、升”义。后引申为“帝王的坟墓”专用,有其“专用的升天通道(之处)”的意思。

但是在新石器时代墓葬多为长方形或方形竖穴式土坑墓,地面无标志。在河南安阳殷墟遗址中曾发现不少巨大的墓穴,有的距地表深达10余米,并有大量奴隶殉葬和车、马等随葬。

战国时期陵墓开始形成巨大坟丘,设有固定陵区。秦始皇陵在陕西临潼县,规模巨大,封土很高,围绕陵丘设内外二城及享殿、石刻、陪葬墓等。据记载,地下寝宫装饰华丽,随葬各种奇珍异宝,其建筑规模对后世陵墓影响很大。

中国帝王的坟墓开始称为“陵”。因为当时封建王权不断增强,为表现最高统治者至高无上的地位,其坟墓不仅占地广阔,封土之高如同山陵,因此帝王的坟墓就称为“陵”。

依规定皇帝的墓可建九丈高,但一般皇帝陵总是超过这个高度。至于老百姓的坟墓,不但要称为“坟”,还受限在三尺以下,否则就是违法,要接受处罚的。但是不管三尺还是九丈,中国人崇尚入土为安,当年的万里长城今犹在,但都不见当年秦始皇了。

而坟墓:埋葬死人之地。筑土为坟,穴地为墓,通称“坟墓”。《管子·九变》:“大者,亲戚坟墓之所在也。”

坟,本指高出的地面的土堆,后来专指坟墓。《礼记·檀弓上》:“古也墓而不坟。”郑玄注:“土之高者曰坟。”

墓:《礼记·檀弓上》:“古也墓而不坟。”按古时凡葬不堆土植树者谓之墓,今通称坟墓。”

坟墓是应该敬畏的地方,而不是可怕的地方。因为坟墓意味着一个生命的终结,而人总有终老的一天。走进坟场,总会有一种宁静而肃穆的感觉,那是对生命的敬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