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抗疫一线,诊断仍要摆在第一位

 呼吸科的故事 2021-12-22

今天一上班,查看新病人情况,一位68岁的男性患者,因为“发热、咳嗽7天”为主诉就诊,前两天在门诊进行新冠病毒核酸检测为阳性收治。胸部CT情况如下:

患者虽核酸检测阳性,可能是有新冠病毒感染,但是从影像上看,不符合常见的新冠影像学改变。例如新冠病毒肺炎很少会出现胸腔积液,如果有通常也是双侧少量的,通常是因为合并低蛋白血症或者心功能不全,因此一旦出现单侧胸腔积液一定不要轻易考虑新冠病毒肺炎。其次新冠病毒肺炎以双侧弥漫磨玻璃影和渗出影为主,而这个病人双肺是以气道播散的细支气管炎表现为主。正因为如此,我们决定要尽早给患者进行胸腔穿刺抽液术,以明确诊断。通知B超室医生没有几分钟就到了床边进行B超定位,然后我和宁波大学附属医院的丁群力医生合作进行胸穿,抽出胸水立即送检。检验科也很给力,报告下午就出来了,胸水总数3500/ul,淋巴细胞占比93%,胸水腺苷脱氨酶62U/L,临床诊断结核性胸腔积液成立。下午下班前再通过院办联系好明天转到肺科医院进一步治疗。

由于武汉新冠病毒感染的人数众多,但要注意合并其他疾病的可能,我们临床医生一定是要将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合起来分析病情的,任何时候诊断都是第一位的,只有诊断搞清楚了,治疗才能又稳又准。


我们病房里还有一个老病人,发病有一个月了,住院也有20多天了,病人从刚来时呼吸困难要用高流量吸氧,持续了较长一段时间,后来患者病情逐渐稳定,但是比较焦虑,好几次让她改成面罩吸氧都遭到她的拒绝,因为她感觉离开高浓度的氧气,就会有明显的呼吸困难。有几次查房和她商议检查CT,患者都以离不开高流量氧气为由拒绝。离前一次CT检查已有有20天了,目前患者肺部情况到底怎么样?我们后续治疗要如何调整?这些棘手的问题困扰着我们,今天我和患者谈了好久,说了检查的必要性--为了了解肺部情况决定后续治疗,也说了我们医护人员将全力保障她检查的时间尽可能缩短、检查过程中的安全;还不断鼓励她要勇敢面对疾病,学会呼吸康复训练。在我们的鼓励和帮助下,阿姨也终于能理解诊断对于医生的重要性,我和另外两个同事一起护送病人检查。检查速度非常快,整个过程中阿姨的氧饱和度都维持在了92%以上。

回来后对比患者的CT变化,和入院前相比有所吸收,而且经过这一次检查顺利,阿姨也摆脱了对高流量吸氧的依赖,换成了面罩吸氧,希望她能早日康复,不仅是身体上,更是心理上要恢复起来。


虽然是抗疫一线,但是我们始终将诊断作为第一要务,坚持诊断清楚,治疗合理而简单,注意疾病本身和心理两方面都要重视。目前自我们接管该病区半个月,保持了零死亡的记录,希望继续保持。

另外,关于诊断,本人出过一本书《医生为什么会误诊》,里面讲述了近50个有趣又很有意义的病例,希望大家能够喜欢,购买链接如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