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十二音神

 一凡书馆 2021-12-22

在中国古代,各行各业均有所敬奉的神,这些所谓“神”,大多是历史上的真人。关于音乐这一行,也有“十二音神”之说。

一、罗公远

罗公远,唐代道士。又名思远。彭州九陇山人,一说鄂州人。唐玄宗时屡屡召见策问,奏答莫不称旨。筑室修炼于漓元治中,极为精通炼丹,功力身后,所成仙有天侠、仙侠、灵侠、风侠、水侠、火侠、气侠、鬼侠、剑侠九等之别。

二、黄幡绰

一作黄幡绰。唐时人,生于甘肃凉州,是唐朝宫廷里的有名乐师。其擅长“参军戏”,入宫30多年,侍奉唐玄宗。他性格幽默,善于口才,曾经用滑稽风趣的语言,谏劝玄宗不要轻信安禄山,应该疼爱自己的儿子,说明这个人很有先见之明。安史之乱爆发后,黄幡绰被安禄山抓起来,因为早就知道黄幡绰的音乐才华,安禄山便让他在军中表演。

三、琴音绵驹

绵驹,春秋时高唐人,有史记载的第一位国家级歌星。他弟子众多,形成浩大的民歌队伍,对古代民间歌舞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部分传唱作品被孔子收入《诗经》,可见其影响之大,后被奉为“音神”。

四、韵吟王豹

春秋时卫国人,善讴。居于淇 ,而河西之人化之,亦善讴。据说他常常在淇河附近唱诵古代民谣,《诗经》中所收录的300多首诗歌,其中有30多首,都曾被他传唱过。

五、猿音石存符

《唱论》记载:窃闻古之善唱者三人:韩秦娥、沈古之、石存符。可惜的是,这个人在史书中留下的记录太少,也少有人知晓其嗓音的奇诡。不过既然他的前缀里有个猿音,那么其高亢悲伤之情,恐怕是饱含其中的。若是在高山深谷,长江大河里听来,必是沧然涕下的。

六、鬼音沈古之

这个人留下的记载则更少,可是跟前面那位比较的话,形容其声韵的词语责更为夸张。鬼音之名, 或尖厉刺耳,或乌哭狼嚎,或阴森恐怖,或阴气习习,或瑟唳发抖,也许这就是他的音乐不为正统所知的缘故,历朝历代,大多喜欢歌功颂德,没事唱什么鬼哭狼嚎,简直是大煞风景。

七、雷音孙登

孙登,字公和,号苏门先生,道家重玄学派学者。汲郡共(今河南辉县市东五里固围村东二里)人。长年隐居苏门山,博才多识,熟读《易经》《老子》《庄子》之书,会弹一弦琴,尤善长啸。魏晋南北朝的人都爱好独特,没事就去高山中大叫,还有很多名人,比如阮籍和嵇康,就是这种行为的爱好者,都曾是孙登这方面的嫡传弟子

八、叶法善

叶法善,字道元、太素、罗浮真人,括州括苍县人。叶法善为唐朝时道教天师。授予银青光禄大夫,鸿胪卿,越国公,景龙观主,但这个人如此成功,跟其背景渊源很有关系,他是四代道士,可以说是代代相传,道家文化已经深入其骨髓。叶法善擅长道教音乐,用自家原有的道乐和官方道乐相互替换,既保留了官方宫廷音乐的原貌,又融进传统乡土气息的道乐风格。如《月宫调》与《霓裳羽衣曲》、《正凡》与《紫微送仙曲》等,都已传播至今,既巧妙地避讳官方制度的麻烦,又使人们乐于接受和认可,使人百听不厌。

九、云音韩娥

韩娥是春秋早期韩国一个善于歌唱的女子。一次韩娥经过齐地,没了盘缠,店住不成,吃饭也成了问题,极尽凄苦。不得已,韩娥就在齐国的雍门卖唱,那歌声圆润婉转,那神态凄美动人,感动了无数路人。她不但容貌美丽,嗓音优美,而且她的歌声感情浓郁,有着强烈的感染力,使听到她的歌声的人都深深地陶醉。

十、凤鸣阮籍

阮籍,三国时期魏诗人。字嗣宗。陈留尉氏人。竹林七贤之一,是建安七子之一阮瑀的儿子。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崇奉老庄之学,政治上则采取谨慎避祸的态度。阮籍是“正始之音”的代表,也可能是吸取了当时流行的长啸技巧,常常登高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终于名垂千古。不过奇怪的是,虽然阮籍灭了十二音神之列,嵇康的《广陵散》却是更为有名。

十一、虎啸秦青

古代传说人物,战国时秦国人善歌以教歌为业。据《列子·汤问》记载,秦青曾收薛谭为徒。薛谭未尽得其艺欲辞归。秦青送行至郊外,临别时引吭高歌,声震林木,响遏行云。薛谭闻之大惊,乃放弃回归之念。

十二、鸟音薛潭

薛潭传说中的人物,战国时秦国著名乐师,相传是乐律大家秦青的徒弟。薛潭在应招入宫为秦景公歌乐途中坠马身亡而死,秦景公得知“一代名嗓”坠马身亡大为哀叹,遂下令厚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