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享成长》丽水篇专题节选

 玄鸟文化 2021-12-22

本文共2626字  剩余阅读时间8分钟

探秘--瓯江上游古村落文明

“指民国之前建造形成,独具中国地域性历史文化景观及民俗民风,历经久远年代,依然保存着原有村落选址、建筑风格、空间环境,未有大规模变动的村落”。这是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专家委员会对“古村落”的界定。

瓯江上游干流为龙泉溪,松阴溪、好溪、宣平溪为三条最大的支流,那些散落溪边的古村落群错落起伏的隐藏在崇山峻岭。只是那些高耸的大山、连绵的丘陵遮挡了外界的视线,这些曾长期不为外界所知的古村落群如今已成为浙江的代表性样本。


一、山水家园 底色犹存

中国古老的居住智慧其实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既包含“天人合一”的哲学追求,又有风水对人性的眷顾,而在建筑景观的营造上更有一套成熟的工艺支撑。

松阳县地处浙西南,沿瓯江上游的松阴溪和小港溪蜿蜒而下,流灌浙南粮仓松古盆地。境内山环水绕,群山隔绝,至今尚有上百个保存完好的古村落,黄墙、黛瓦、马头墙、桥、祠堂、扉门,这些已经淡出我们记忆的传统建筑符号,依然隐藏在竹树茂密的群山峡谷里。

当然,松阳群山隔绝,水带缠山腰独有的地理环境,具备的不只是我们提及的吉地聚居的基因,从乡村自然演变的角度讲,松阳的古村落能发展壮大,又和外部的基因突变诱导有关,那就是躲避战乱和适于家族韬光养晦的优势。每一次大的社会动乱,都会带来大规模避乱的人口迁徙。而每次大的人口迁徙,都意味着一些地方繁荣的衰落和荒蛮之地的兴起。松阳古村落历史性的繁荣,都和几次大的人口迁移有关,并因此带来了外来文明的移植和文化习俗的丰富。历史上松阳有三次大的移民。永嘉南渡是第一次中原向南方的大规模人口迁移,对松阳的人口集聚起了很大的作用,而两宋及清初的两次大的移民,无论是人口的增加还是对松阳文化的推动和融合都有很大的提升,这为松阳南北文化的交融起到了升华的作用。从这个角度讲,松阳的古村落文化不是一个纯土生的地域概念,而是南北文化交融后的移民促成的地域文化。

这些依山而建的建筑,最大的共同点为都是择水而居。古代村落的选址叫相地,一般会以接近水源、地势高、朝向好、交通便捷、适宜生产及避免灾害作为选择要素,山地的水源主要指河流、溪水、山泉、湖泊等。村落的发展离不开水源,瓯江上游的古村落沿着倒树枝状分布的水源择地分布,像是每条溪流的枝干上自然结出的果子。而为了不占用适于生产的平地,山坡成了建筑最好的选择。规划排列的美意,在松阳的古村落随处可见。但在一些重要的建筑中,对建筑构件的讲究又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一些至今保留的木雕、石雕技术,在同时代的建筑中都属于上佳之作。

背山面水一直是古人理想的居住理念,并化身为文人眼中的桃花源,这在瓯江上游的古村落群成为普遍规律。当风水理解成通俗上的宜居,这些古老的家族村落人丁兴旺也就有了依据。比如包氏后裔聚落的横樟村,选择的就是背靠有龙脉之相的横樟岭而建,两条溪流在村中心灵动交汇,沿溪岸排列的村落聚风藏气,气象兴旺。

二、云端梯田 天籁农耕

无论是春夏秋冬,还是日出月升,那里流动的风景始终美丽如画,那里水汽凝云,四季如画,和美结乡。云和梯田,四季绽放着山区另一番古代农耕诱人的视觉美宴。

夏天在云和未必是一个最有诗意的季节,但一定是生命力最为旺盛的季节。进入云和,凝固般的安静环境开阔辽远,似乎能听到庄稼噼啪有声的在生长。行走在云和优美起伏的山道,不时能看到在山间会冒出一缕炊烟,或当地人像是在画面上劳作的动人影像,一条偶尔跑出来的狗,都意味着人间烟火的美景更显生机。天是黄梅将出未出,山里的雨像一张孩儿面,冷不丁一阵雨下来,山道的风便凉快起来,低垂的云朵在阳光下也有了不足以道的妙处。

如今,当你走进“土地平旷,屋舍俨然”的坑根村—这个已有800多年历史的古村,行走在石寨小巷里鹅卵石砌成的村道,穿过那一堵堵岁月里留下的幽静石墙,而抬头就能看见远处层层叠叠油画般的梯田。或停下来走进古宅,喝一碗甘醇的“云和大碗茶”,想想云和人每年夏天在骄阳似火的梯田上已劳作千年,你就会有一种恍惚的隔世感。而最为神秘的是村里有经年不息的暗泉流过,暗泉雨季漫为溪水,旱季化为井水,四季守护着村子的水源,如此妙事,不知这是否和当年的矿坑有关?

乡愁不只是背井离乡的离愁,更是对乡土的坚守乡风的继承中的执着。云和梯田最难能可贵的是农耕文化的完好保留。如今我们还能看到每年的开犁节,云和人对丰收的真诚祈求和丰富的农事娱乐。拔河比赛、挑秧比赛、抢媳妇、赛龙舟等丰富的民间盛会。这种鲜活的传统农事样本,如果你没去过云和,就只能在梦中或纸上再现炊烟袅袅、牧童晚归的田美画面。

三、耕读印记 文化遗韵

“读而废耕,饥寒交至;耕而废读,礼仪遂亡”。松阴溪畔这种浓郁的耕读之风,仔细推敲背后也隐藏了古人的忧患意识,既有家族兴旺仕进的寄语,也有礼仪存亡的担忧。这种“耕读传家”的风气,在家族的发展史上始终有着重要的意义。

四、廊桥世界 进士故里

村落人家为了提高木桥的抗雨雪性,在桥体上建造檐顶,称为“廊桥”,这样的构造一方面减少风雨、日照的侵蚀,一方面还给村落人家提供避雨、休憩和交流的场所,乃至成为一个缺地的山村交通、宗祠、牌坊、亭台、祭祀、休闲的综合体,这大概是浙西南廊桥博物馆得以保存的先天条件吧。

古人的风水意识无疑和他们的建筑智慧一样交互辉映。古人在风水上的营造,既有建筑本身的考究,也通常在院子、亭、桥、溪水、池塘、水井等景观的布局上颇费周章,在廊桥上更有极高成就的发挥。巧合的是有“廊桥王国”之称的庆元县,庆元人多管廊桥叫“风水桥”。

为了表达对神的敬重,往往在廊屋中间加建歇山顶式檐,或者是高大的阁楼。桥中设置神龛,供奉观音、关公、平水王、文昌君、妈祖、土地神、社公等神佛雕塑或者画像,供乡人祭祀。以至形成有些廊桥四时香火缭绕,祈福声四季不断独特景观。

我用什么才能挽留你?廊桥

我用什么才能挽留你?

我给你瘦长的山道,结伴的山风

邂逅夜晚的那场流星雨

我给你一阵阵鸟鸣的甜蜜

探望你窗口漏出的乡愁

我给你先去的祖辈在通过你的山上安魂

驻留后人祭奠的脚步赤足走过你的石板

我给你溪水的轻语连着远处恋人的心房

对唱一支山歌从两头穿过你的廊檐

我给你一座庙宇的山路丈量戒律

厮守你百年修行一炉沉香的诺言

我给你春夏秋冬一条路总在回家

装帧你一本风花雪月神秘的书

你随可触的身体时时触动着我

那个梦里的廊桥是你释放了别人的梦

你的梦只是翘起的一对退化的翅膀

你不想飞你只愿在路上守望

怕每个路过的行人脸上露出的落寞

——在你老的再也不能和他们搭话之前

    记起你曾在这里的路上站了很久



玄鸟传播观点:

原创态度,手工精神

致力做中国出版传媒界的“手艺人”

杂志(期刊)制作:定位策划、内容采编、专业摄影、版式设计、

付梓印刷、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平台搭建与运营规划一站式服务

WEB:www.xuanniao08.com

地址:杭州市西湖区三墩镇灯彩街567号华彩国际7幢1503

电话:0571-87204072/13505714941

玄鸟出品自媒体期刊介绍:

《开化龙顶》(季刊)一期一话,深度挖掘。作为全国唯一一本介绍开化龙顶茶的专业杂志,聚焦龙顶茶文化、茶产业、茶生活,深挖开化龙顶自身文化,展示产业新动态,解读开化龙顶的产业经济、品牌发展,引领关注“钱江源头水,开化龙顶茶”的有机生活。

《休闲江山》(季刊)创意策划、精准发行。为江山旅游个性定制“边城旅游”范儿,每期不同的主题,上接行业,下接全民。重新邂逅江山旅游,一本高规格的人文旅游杂志!

《醉根》(季刊)文化提领、助跑5A。为根宫佛国文化旅游区量身打造的自媒体期刊。以根艺、园林、旅游、儒释道等传统文化为主题,围绕景区发展,挖掘根艺旅游内涵!

《常游》杂志助力三衢石林晋级4A。位常山旅游倾心打造的一本旅游类杂志,风格清新脱俗,关注游历感受,深度呈现旅游文化经典,在浙西旅游行业引起广泛关注。

《古田山旅游》杂志,换个视角看古田。为古田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特别推出的人文地理期刊,引领生态旅游潮流,关注自然保护事业,专业解读古田山旅游的别样精彩。

查找公众号“玄鸟文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