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峰山下真觉寺, 至今还践行唐宋丛林的遗风

 玄鸟文化 2021-12-22

// 汉唐建筑风格的真觉寺,在竹海与云雾间显得静谧而舒展

位于莫干山钱家边村的真觉寺就隐藏在峰峦叠翠的五峰山下,清澈的英溪像一条玉带从山脚缠绕前行。

从村口去对岸的真觉寺须趟过一条流水刚刚没过脚背的河堤,这个过程很有仪式感,就像诵经之前奏开经偈,让每个前来拜佛的人先自净身心。

真觉寺有四位常住,一位中年的当家师父性空,另一位青年居士阿健,还有两位年龄加起来超过一百六十岁的阿婆,分别叫阿菊和阿毛。

△ 从山上挖笋回来的阿菊和阿毛

真觉是个老寺庙,就像许多古寺一样,都经历过毁与造的轮回。

寺庙复建是由性空师父一手完成的,至今已有二十多年了,他刚来钱家边村的时候,看见山门口有个小孩在砍一株手臂粗的树,连忙上前阻止说:莫砍莫砍。

△ 当家师父性空

这棵当年被他保下来的树,如今约莫和他的腰身般粗了。

好几次我去真觉寺,师父都在后院的菜地里劳作,挖地整土施肥。与其他寺院的师父相比,性空师父更像一个干活老练的庄稼人,他简朴随意,短衫拖鞋,俗人装扮,好像一副随时准备出坡的样子。在他的带领下,众人辛勤耕作,园里的菜蔬长势喜人,常年瓜果飘香,收获不断。不仅能自给自足,解决寺院的日常供应,多出的还经常让前来拜佛的善男信女捎带回去。

△ 园里的菜蔬长势喜人,常年瓜果飘香

性空师父还有一个绝活:做茶。五峰山除了满山的毛竹林还有许多野放茶,附近的莫干山就出好茶,比如莫干黄芽就属于历史悠久的名茶。性空不但会做绿茶,还会做红茶。性空师父的茶再搭上从山上流下来的经竹根过滤出的清泉活水,泡出的香茗让许多好茶人待在庙里流连忘返,离开后又念念不忘。

△ 来庙里拜佛的善男信女也很喜欢跟师父一起出坡劳作

△ 性空师父更像一个干活老练的庄稼人,他简朴随意,短衫拖鞋,俗人装扮

最近又去了次真觉寺,恰好寺里刚完成一轮整修,从原先的空间隔出了几个小院落,与之前相比,如今院落更显紧凑和层次感了。

寺院的大殿属汉唐建筑风格,在绿树与翠竹的簇拥围绕下显得十分静谧与舒展。

我先去大殿礼佛,顺便看看佛像下那窝野蜜蜂还在不在,去年小满时节来过,看到一群蜜蜂绕着大殿飞进飞出,嘤嘤嗡嗡如梵音不绝于耳,大殿里百花芬芳,感觉这群生灵把整个莫干山野的花香都供奉到佛前了,忙忙碌碌的蜜蜂、清清静静的佛像,动静等观,禅悦不禁袭上心头。

也有人认为蜜蜂干扰佛门清净,建议赶走,性空师父说,蜜蜂是自己找到这里来的,来了就是缘,随缘就好。

我刚坐下,师父拿出一茶则干茶说:“今年尝试做了黄茶,喝喝看。”我说:“这个黄茶莫非是莫干黄芽。”师父说:“茶分青红黄绿黑白,我的黄茶是六大茶类里的黄茶,轻发酵,很耐泡,可以连续泡十几道,口味甘爽,有淡淡兰香。”

性空说他做茶以茶为师,遵循茶性而为之,所谓好茶,只是尽茶之本性而已。

一切众生皆有本性,本性即真如,是天之所赋。敬物方能得其本性,尽性方能释放其天赋。

半日行禅,半日农作。

这正是唐宋禅门的遗风,昔日唐代禅门大德百丈怀海立下清规:僧众应饮食随宜,务于勤俭,全体僧众均需参加劳动,一日不做,一日不食。强调行禅与农作融合的生活禅。这也就是生活即修行的肇始与真意。

△ 禅房外,竹海苍翠,山雾缭绕

左手是菜,右手是茶,不修边幅,洒脱自然的性空师父,在我看来就是当今丛林最接近唐朝气质的和尚。

转眼就是惊蛰了,再过些时日,五峰山茶青就可以采摘了,性空师父又得忙上一阵子了。

·  END  ·

◎ 撰文 | 裴元正 

 ◎ 摄影 | 阿健 

 ◎排版 | 春晓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