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千年宋韵 文化金华

 昵称61560146 2021-12-22

图片
宋代是我国历史上文化最为发达的朝代。宋韵就是从宋代传承下来的文化底蕴和精神气质,它包括文化、思想、制度、科技、艺术等多个方面。宋文化指的是宋代的文化,宋韵文化则不局限于宋代,它体现了一种积淀、一种渗透、一种传承。“盛唐隆宋”,这个“隆”,主要指的是思想文化方面。

可以说,宋韵文化是具有中国气派和浙江辨识度的重要文化标识。

图片
听琴图北宋 | @赵佶
近一年来,浙江学者在宋韵文化研究上取得涵盖宋韵文化精神实质和形态特征、宋代历史文化研究、宋代历史文化名人事迹贡献、宋代浙学研究、宋代文献资料、宋代文学艺术等六类新成果。

据悉,浙江学者们还将聚焦思想、制度、经济、社会、百姓生活、文学艺术、建筑、宗教等八大形态,系统研究宋韵文化的精神内核,形态特征和历史价值。

浙江计划到2025年基本完成宋韵文化研究工程系列研究布局,到2035年,出版宋韵文化系列研究丛书100部以上。

浙江是宋韵文化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和集大成区域,那么,金华的方位和响应是什么?

图片
图片

瑞鹤图北宋 | @赵佶

为加快推进“文化浙江”建设、打造浙江文化高地,《中共浙江省委关于加快推进新时代文化浙江工程的意见》明确提出:实施“宋韵文化”传世工程,系统开展“宋韵文化”研究传承和南宋文化品牌塑造,从思想、制度、经济、社会、百姓生活、文学艺术、建筑、宗教等方面,展示多元包容、百工竞技、追求卓越、风雅精致的“宋韵文化”气象。金华作为“江南邹鲁、八咏圣地”,在“宋韵文化”传世工程中理应而且必须作出有力的响应,把金华打造成“宋韵文化”的独特标识地。

宋代金华:“浙学”先声 儒学中心
吴远龙

图片
石洞书院 | @资料图
自“世界稻作文明之源”万年上山开启原始村落生活,万年历史孕育了生生不息、独具魅力的金华文化。

在漫长的文化演进史中,宋代尤其南宋,无疑是金华文化最高光的时代,借宋室南迁之势,凭宋都“后花园”地理交通之利,金华一时成为名儒雅士、文人骚客趋之若鹜之地,李清照、陆游、辛弃疾、范仲淹、杨万里等“泊岸金华江,登临八咏楼”,抚今追昔,吟诗作赋,留下佳作无数。在中原文化与金华文化的对话对撞、交流交互中,催生了金华文化异常繁荣之景象,形成了声震学坛的金华文人群体。黄宗羲、全祖望所著《宋元学案》中金华人物最多,历代入孔庙从祀的浙江先贤只有6人,除王阳明外,南宋吕祖谦和宋末元初的“北山四先生”何基、王柏、金履祥、许谦都是金华人,足见金华文化地位之高。

有学者甚至认为“自从有了婺学,才有严格意义上的浙学”,这也许有点夸张,金华作为宋代“浙学”核心区,“婺学”作为“浙学”之策源地的地位却是无法撼动的。

宋时,由范浚香溪之学、吕祖谦心性之学、唐仲友经制之学、陈亮事功之学构成的“金华学派”或说“婺学”,与朱熹理学、陆九渊心学并称当时中国三大学术流派,共同形成了南宋以来千年中国的学术格局。

图片
仁山书院 | @资料图
东莱先生吕祖谦被称为“儒学宗师”“浙东学派”开山鼻祖,是宋代“浙学”标杆性人物。吕祖谦出身于官宦之家,其祖上吕蒙正、吕夷简、吕公著、吕公弼等都曾入朝为相,有“屡世为相”之说。25岁即进士及第的吕祖谦,以其家世背景和学术才华,本可仕途无限,却选择了学问之路,在其短短的45年人生中,硬是一个字一个字写下刻出了《左氏春秋传说》《两汉精华》《东莱集》等近2400万字的学术遗著,尤以《东莱博议》成为旧时科举考试必读范本,多少莘莘学子啃着这本书成就了进士及第报效国家的梦想。

图片
吕祖谦画像 | @资料图
吕祖谦是史学家、哲学家、文学家,也是“明理躬行”的教育实践者。他两度6年在武义明招山为父母结庐守孝时,开办了“明招讲院”,鼎盛时有学生千余,是当时的学术创作高地,也是学术交流的重要窗口,陆九渊、朱熹和永嘉学派的叶适、陈傅良、薛季宜等学术大腕均来此讲学交流,朱熹还让自己的小儿子师从吕祖谦。

吕祖谦教学以“讲实理,育实才,求实用”为宗旨,这个“实”不正是“浙学”的核心要义、当代浙江精神的精髓吗?其为学“不名一师,不事一说”,兼容并蓄,有用的就采纳;“读书但是求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无疑则不进”,“疑”就是敢于质疑,勇于创新,这正是当下浙江人创新求变、敢为人先的文化源头!正因为其学术地位和为人品格,吕祖谦才有资格主持中国学术史上的第一次“华山论剑”——“鹅湖之会”,居中调停朱熹与陆九渊的学术纷争,留下了千古美谈。

图片
明招讲院 | @资料图
“婺学”是金华的,更是浙江的、中国的。“婺学”倡导的经世致用、农商并举、事功务实、兼容并蓄、创新求变等思想,既是“浙东学派”的源头,也是“浙学”的核心要义,它深深影响了浙江千百年的发展进程,成就了当代浙江无数“无中生有、莫名其妙、点石成金”的奇迹,使浙江从一个资源小省成为经济强省。那么,“婺学”对“浙东学派”及其“浙学”的影响,是通过什么样的平台载体和通道达成的呢?

主要有两条路径:一是通过书院把“婺学”的思想价值传播到浙东地区。金华是书院文化的重要发祥地,自东晋汤溪人徐璠之和颜延之创办蒙山精舍,金华书院迭兴,至宋代达到了高峰,史志、方志中有记载的宋代金华书院,就有30余所,居浙江第二。五峰书院、北山书院、仁山书院、八华书院、石洞书院等都非常有名,最著名的当属吕祖谦创办的“丽泽书院”,它与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象山书院一道并称我国古代四大书院。书院就如今天的大学,不仅是人才培养的摇篮,而且是学术创造的高地,同时,它又是文人进行学术交流、开展文化传播的“公共俱乐部”,朱熹和永嘉学派的叶适、陈傅良等均在丽泽书院、五峰书院等开展过讲学和学术交流,陆游曾在石洞书院频繁讲学,并以酒为题为石洞书院作诗七首。正是通过书院这个平台,促成了“婺学”的纵向传承和横向传播,推动了浙东地区学术思想的融合发展。

图片

清明上河图北宋 | @张择端

第二条路径是通过异地为官和师徒相传的方式传播“婺学”。旧时,以钱塘江为界把浙江划分为浙东地区和浙西地区,产生于浙东地区的学术称“浙东学派”。当时的官员实行异地任职,而金华的官员往往官学一体。20岁就中进士的金华人唐仲友曾在台州任职多年,对台州、温州、绍兴等地的学术发展起到很大推动作用,只是因为风头太劲加上过于恃才自傲引起朱熹等嫉妒,最终被罢免,其学术著作也不得流传和保存,这实在是一个巨大的遗憾。吕祖谦之弟吕祖俭任职明州(即今宁波)时,与“甬上四先生”(四明四先生)舒璘、沈焕、杨简、袁燮交往甚密,经常参加他们的讲学活动,开展学术切磋,他把吕祖谦的思想传递给他们,“甬上四先生”的门生也同时接受了“婺学”的基本精神,使得“婺学”在明州广为传播。还有吕祖谦的弟子楼昉传学于浙东王撝、王应麟父子,因王应麟在浙东一带声望很高,通过他的促成使“婺学”在浙东地区影响日盛。

明代以后,浙江的学术中心虽东移宁波、绍兴一带,“婺学”仍以各种方式影响着“浙东学派”,明代“婺学”代表人物兰溪的章懋与心学宗师王阳明私交甚好,王阳明曾多次赴兰溪问学于章懋,王阳明心学有很深的“婺学”印记。从上述分析不难发现,“浙东学派”本源于“婺学”,“婺学”在宋代“浙学”中居于无可替代的地位。

其实,如果把镜头进一步拉开,在整个“宋韵文化”体系中,除了“婺学”外,宋代金华的诗画、刻版印刷等也相当兴盛,为“宋韵文化”贡献着独特的金华元素。如浦江人黄庭坚,其诗画与苏轼齐名;宋末吴渭开设的“月泉吟社”是我国历史上成立最早、人数最多、影响最深的诗社,《月泉吟社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田园诗总集。

宋时,金华还是刻版印刷中心之一,双桂堂刻的《梅花喜神谱》是我国第一部专门描绘梅花种种情态的木刻画谱。

图片


精耕细作:“活”回来才能“火”起来

图片
婺州古城 | @洪兵
作为浙江文化最典型的“宋韵文化”,若要实现当代传世光大,前提就是要通过体系化的挖掘整理和研究,让淹没在历史尘埃中的文化因子实现复活,打牢“宋韵文化”传世的地基。

尤其要突出:一是金华文化在“宋韵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从中找准坐标系,增强金华文化自信。

二是经典文献和名人传记、年谱研究。范浚、吕祖谦、陈亮、唐仲友、何基、王柏、金履祥、许谦、胡则、宗泽、王淮、叶衡、陈樵、乔行简、王象之等都非常有名,这些名人留下的经典著作是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多年来,我市高度重视历史文化研究,实施了《重修金华丛书》《吕祖谦全书》《北山四先生文集》《宋濂全集》等重大历史文化研究项目,形成了4200余种研究成果。前不久,市委宣传部又制定了“宋韵文化”专题研究方案,确定了一批重点项目。下一步关键是要强化研究资源整合,创新合纵连横的研究机制,力争早日推出一批标志性研究成果,打响“宋韵文化”金华品牌。

三是“婺学”思想价值和当代意义研究。善于继承才能勇于创新,不忘本来才能更好开创未来。“婺学”倡导并力行的经世致用、农商并举、事功务实、兼容并蓄、重信守义、创新求变等思想,是新时代浙江精神的文化源头,也是金华实现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先行示范浙中板块的强大动力,一定要把它传承好、发展好。

四是“婺学”传承谱系和宋代金华名人交往轨迹研究,通过传承谱系和金华名人对外交往轨迹梳理,发现“婺学”生成发展的规律,揭示“婺学”的开放性、包容性,不断扩大金华文化“朋友圈”和对外传播。

图片

传承传播:打造“宋韵文化”标识地

图片

婺州古城 | @洪兵
回望过去,金华先人创造了绚烂无比的“宋韵文化”,立足当下,站在历史巨人肩膀上创造更加灿烂的金华文化,把金华真正打造成浙江中西部文化中心,才是对历史的最好纪念。

做足做活名人文章。名人是一地文化的标杆,是后人学习的楷模,也是不可多得的发展变量,一个名人可以影响一座城,正如一个孔子让曲阜名扬九州,一个鲁迅让绍兴誉满天下。金华自古名人荟萃,从《后汉书》到《清史稿》的“二十五史”中有专传的金华名人就有136个,有记载的多达千余名。可以借鉴绍兴等地做法,通过建立名人馆、名人文化公园,举办名人文化节,开展名人文化旅游等多种方式,用名人树起“宋韵文化”独特标识,以名人扬起金华文旅鲜明旗帜,让名人成为联通世界的形象大使。

谋划建设“宋韵文化园”。目前,省内各市都非常重视“宋韵文化”的现代场景再现,杭州正在建设“宋韵文化”八大场馆,绍兴围绕“三乡一城”正在建设“宋韵文化”历史街区。对金华而言,谋划建设以“丽泽书院”为核心的“宋韵文化园”,全面系统、立体生动地再现金华独特的“宋韵文化”,当是一件非常值得期盼的文化建设大事。

策划举办高端学术论坛。高端学术论坛是开展对外文化传播、扩大地域文化知名度最有效的抓手,如“博鳌论坛”,又如无锡的“江南文化论坛”,不仅打响了当地的文化名头,而且带来了巨大的文旅流量。金华是“浙学”核心区,“婺学”是“浙东学派”总源头,完全可以依托这样的地位,围绕“宋韵文化”传世工程,联合知名高校和学术机构,定期举办“婺学与浙东学派高端学术论坛”,把它打造成具有金华辨识度的文化品牌。

图片
雪景寒林图北宋 | @范宽

原文题为《“宋韵文化”传世工程:金华方位与响应》 
作者系金华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主任

作者 | 吴远龙

编辑 | 晏   客

初审 | 陈丽媛

终审 | 俞   平 

图片


图片


图片


各位看官,请点#在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