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化参考报•大美术周刊 │ 第2077期论文

 高世现 2021-12-22

论  文

陈冬桂

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艺术系,副高级讲师、高级技师。曾任广东电子商务技师学院五山校区艺术系系主任,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公开学院教研室主任,现任广东岭南现代技师学院艺术系教师。

荣获天河区书画竟赛三等奖,广东省建筑杯外观设计三等奖,美霖杯优秀指导老师,全国素质杯100名优秀教师称号等。

行书的行与字

——初习行书的步骤浅析

文/陈冬桂

摘要:行书是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一种书体,是在楷书的基础上发展延伸的,是常见的书法五体中起源最晚的书法体,最早出现在东汉末年,是为了弥补楷书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难于辨认的缺陷而产生的。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实质上它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楷书是标准文字符号,实用性高,需要扎实的书写功夫,相比较而言,草书则是艺术性高,但是实用性显得相对不足,只有行书兼备了实用性和艺术性。

大部分书法爱好者认为一定要先练好楷书之后才能涉足行书,这是不科学的,因为实际练习中楷书和行书无先后关系,是两个相对独立的书体,拥有相对独立而又有一定共性的书法基础,所以不存在从练好楷书过渡到行书的练习思路。行书的字体结构、笔法、章法等都是相对独立的,区别于楷书的书写,这一点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

王羲之     行  书

王  铎      王维诗

关键词:行书  线条  流畅婉转  笔断意连

行书对于初学者来说,还是有许多常识一定要先知道的,这样在练习的时候才能有目的地解决理论性问题。

行书练习中的要点

1.笔顺:不仅仅是行书书写极其讲究笔顺,自古就有可供遵循的五体书法笔顺规则来规范文字书写,只有草书的笔顺稍微灵活一些。这些规则是千百年来书法家们实践经验的总结,十分科学。在行书书写的过程中,有些笔顺规则不可改变,要继续遵守,有些规则须应行书书写的需要而有规律地变通,变通的前提是顺手顺笔、快捷便利,从实用上看,是为了提高书写速度、提高工作效率;从艺术上看,是为了求得多方面的变化以体现书法情趣。行书笔顺的改变要在约定俗成的潜规则指导下进行,不能随意自创。

2.运笔:在平时的书写中,行与楷显著不同的就是书写时行书运笔的速度快于楷书,并且连贯性强,使得行书表现出诸多风姿来。当然,从实用性的角度看,不快不足以提高书写速度,不足以提高创作效率;从艺术角度看,书写速度加快使得线条变化多姿,令人看来有丰富多彩、心旷神怡的感觉。行书的快写不是绝对的,要根据内容、根据书者写意抒情的需要而该慢便慢,当快则快,快慢结合。

3.线条:行书的主要表现形式是由线条构成的抽象艺术,它通过千变万化的线条来传情达意。正是因为线条的变幻无穷,才使得行书艺术展现出无穷的魅力。在创作或练习时主要是在线条上做文章,把楷书横平竖直撇捺斜的直线形式变化为曲直兼备而以曲线为主,更加追求线条的多姿多态,使之流畅、活泼、灵动起来,既满足实用、易识的需要,又满足艺术审美的需求。颜真卿的《祭侄文稿》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除了内容上的可读性,其线条的自然变化、线条的艺术内涵占有重要的比例,此帖端庄与灵动并存,因此多出一些情趣来。

4.笔意:书法艺术讲究笔意连贯,既体现书写时的熟练程度,也体现书写者思维的连贯性和运笔时的起承转合。行书的笔意随着书写速度的加快而显露,既有看不见的暗连,又有看得见的明连。暗连是笔画间看不见的"意"在潜流,明连是笔画间看得见的牵丝带缕。有了牵丝带缕的行书又显出牵前携后、互相关照、彼此呼应的和谐之美和活泼多姿、流畅婉转的灵动之美。行书的笔意不尽是明连,有时也表现为笔断意连,这就更加说明了行书的不拘一格。

5.结构:楷书书写时要严格体现文字原型,尽管结构繁杂、书写麻烦,也不能随意精简。而行书的书写则不同,它可以根据文辞内容,配合写意抒情,方便临场发挥而对结构进行调整,有时甚至可以删繁就简地处理文字。当然,这也要在约定俗成的规则下进行,不可随意。有了删减就能使文字简约化,书写速度加快,效率提高,还能使章法布局多样,黑白分布合理,疏密处理得当,并使气息贯通。同样,结构的简化不能随意,也不能一味地追求简约而把所有的字都简化,有时繁简并存也能显出别样情趣来。

6.章法:行书有列无行,由上向下纵向书写、先右后左横向换序列时,书写者需要重点考虑纵向诸列之间的气息贯通,兼顾横向诸字是否成行、是否气息流通,这是符合"纵有列横无行"的分行布白之法则的。

赵孟頫      千字文

赵孟頫      千字文

行书临帖的技巧

熟悉了行书的常识之后,临帖是初学行书者的重要一环。临帖首先要选择合适的行书字帖,王羲之的行书经典《兰亭序》,赵孟頫的行书《千字文》等都是不错的选择。读帖是临帖的第二步,读帖指的是看帖,而不是读出来。在反复的观察中看看帖中含有哪些字,这些字的特点是什么,有哪些共性,这就要求你找出同一笔画的无数种写法,加以对比模仿融合提炼,在对比中找出共性与个性,找出同一笔画的不同形态与表现手法,从而总结出本帖的书写者具有的书法风格,对于自己的书写风格成型非常有帮助。不要把帖拿来就临摹描写,这样效果不好,不少人往往忽略了读帖这个非常重要的部分。

记帖是临帖的第三步,记帖指的是记忆碑帖,通过读帖之后对贴的内容加以记忆,并且对每一个字怎样写进行记忆,每个字的整体造型,每一笔的长度,每一划的角度等等,在自己没有能够写出来之前,帖里的每一个字应当是怎样写的,从而烂熟于心,做了这些工作之后基本对帖的了解就足够了。有了前面的基础,便可以逐字临帖。有些人贪多不烂,一下子写了很多字,每个字都有毛病,事实上虽然写出来了,即便有几分神似,也会有很多不到之处,长期下来并不能得到具体的提高。应当根据帖子上的内容,好好看,一笔一划都做到相同,直到写好了一个字之后再进行下一个字,逐渐滚动着前进,效果会很好。

从某种意义上说临帖是临书者理解力和功力的结合。临帖要坚持读、摹、临三结合,读以得其趣,通过读将范本中的点、画、构、势、结体等特点深深印入脑海中;摹以得其形,字之神韵不能离开结构,在读的基础上要专心致志于字迹中,记准各种字型;临以得其意,经过不懈的努力,就会如鱼得水,再略参己意,发韧自己的积累,进入准创作。

创作的尝试

临摹是书法学习的第一步,通过临摹碑帖,能够品味到优秀书法作品的基本技巧,更好地吸收前人的书写经验,能够纠正自身在书写上存在的不良习惯,从而确定自身书法发展的方向,通过对各种优秀书法作品不断学习来提升自身的书法水平。创作则是书法学习中一种水平较高的表达方式,不再是简单的笔画拼写,而是要求书写者综合书法笔法、章法布局、意境表达等方面从而形成一个属于自己的完整作品。很多的初学者临摹碑帖时像模像样、得心应手,一到尝试创作时就无从下手,那么就要搞清楚临帖与创作的关系。

1.临摹与创作的关系

临摹是创作的基础。通过书法临摹,书法学习者能够对书法作品有一个完整的理解。书法创作必须要进行大量临摹积累与准备,只有在最开始的临摹中求得与优秀书法作品的形似,在不断的临摹中体会到每个字不同的结构、用笔和风格,才能培养起书法学习者对书法的优秀审美,为后期进行书画独立创作打好基础。

创作是临摹的升华。在大量临摹的基础上进行集字后,书法学习者能够更加容易地进入创作环境,经过大量书法创作尝试,实现书法学习质的飞跃。

有些书法初学者进行了长时间大量的临摹练习,仍然无法进行独立的书法创作,原因就在于在大量临摹的过程中并没有加入自身的想法,对于书法真谛的理解并不深刻,自然也不能达到独立产出作品的水平。能否进行书法创作是一个书法爱好者综合素质的体现,培养将临摹升华到创作阶段的能力,积极探求书法水平在各种方向上的突破,不断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和书法作品的艺术性。

2.行书创作的方法

行书学习的关键在于找到临摹与创作的正确方法,再结合个人书写特点与艺术水平,最终创造出属于个人的书法写作风格。初学者可以先组织文字内容,在进行创作时再考虑幅式行款的变化对书写造成的影响,还要考虑由于字间关系变化该如何协调文字之间的结构、布局,每个字在句中所起作用的不同后应如何改变写法。在新的作品创作中考虑如何让字与字能够相互配合,组合出新的视觉表达,尽量在行、字之间取得平衡与协调,让每个字的走势相互配合,表达的内容接近完美展现。

王  铎      千秋馆学古帖

王  铎      报寇葵衷书

结语:

书法不是简单的写字,一定要遵循它的规律与法则,练习行书也是这样,研究古代书法大家的用笔、结体、布局等方面的经典,选择一套自己喜爱的碑帖,反复地临习至精熟,再利用现在的网络信息优势去读其他好的碑帖,以增加自身的见识,对行书的创作也是有帮助的。

在行书的临习过程中,对书法工具的熟悉、使用方面也是不容忽视的,各方面的积累到了一定程度,行书的创作便水到渠成了。

参考文献

蔡康美,《行书》,福建美术出版社,2011.06

梅墨生,《行书》,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9.07

季琳,《王铎行书 》,吉林文史出版社,2012.02

陈冬桂      兰亭集序      45cm×145cm     书  法

陈冬桂      行  书      45cm×90cm

样报展示

袁文斌

 广东省沂蒙文化书画院理事

《文化参考报·大美术周刊》艺术总监

祝枝山草书研究

文/袁文斌

摘要:祝允明,字希哲、自号枝山,江苏吴县人。祝枝山擅长诗文,也是我国明代著名书法家,他与唐寅、文徵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有流传着“唐伯虎的画,祝枝山的字”之说;他又与文徵明、王宠同为明中期书法家的代表。祝枝山楷书早年精谨,取法赵孟頫、褚遂良,并从欧阳询、虞世南而直追“二王”。草书师法李邕、黄庭坚、米芾,功力深厚,结体多变,布局酣畅。他的代表作有《太湖诗卷》 《归田赋》 《赤壁赋》 《牡丹赋》等。

祝枝山的书法成就是有目共睹的,但在书法圈子里对他的书法也有一些争议,对他的草书做个梳理是有必要的。

关键词:祝枝山   兴宁知县  苏州小神童  狂草

祝枝山      楹   联

祝枝山草书风格的形成

祝枝山出生在文化氛围浓厚的江南苏州,对他书法影响最大的是其外祖父徐有贞和岳父李应祯二人,李应祯是一个书法大家,是另一位“江南四大才子”文徵明的书法老师。李应祯的书法,字体秀丽而又有气度,行笔自然,横向取势的撇、捺、横都很生动有致,李应祯这种富于抒情性的行草书对祝枝山也有很深的影响。祝枝山在这种文化氛围之中,书法水平也跟着近水楼台先得月,突飞猛进。祝枝山五岁就会写字,九岁便会作诗,人送外号“苏州小神童”。

祝枝山的科举之路在苏州走得还算顺畅,轻松当生员、考秀才,不到二十岁就声名远播。虽然全国的文人都听过苏州祝枝山的大名,但他一到南京考场,就不适应南直隶的乡试,祝枝山南京第一考,败北而归。直到第五次乡试,他才终于考中了举人,从二十岁一直考到了五十五岁,考了整整三十五年,参加了五次乡试、七次会试,考试成绩最高记录为举人。

五十五岁的祝枝山在放弃科举后,就只能以举人的身份进入官场了,他被任命为广东兴宁县知县。兴宁县民俗不淳,社会秩序不好,有强盗常出山谷放火抢劫。祝枝山赴任后很感叹,有诗句云:“道惠何曾惠,吉宁又不宁。”祝枝山以礼待百姓,教育引导民风;对于强盗他施展计谋,设法在一个早晨捕获三十多人,从此县里比较安定。兴宁县在祝枝山的治理下很有起色,但他并没有得到上司的欢心,五十七岁那年冬天,因拙于催科秋税曾被停给俸米。祝枝山在兴宁县任上不长时间又主动辞官。他原以为当官能建功立业、扬名万里,一展人生抱负,可真的去官场走了一遭,他才发现,无论是在广东,还是在南京,所谓当官,成天不过都是些无所事事的过场,而他认为有意义的事情,朝廷却根本不在乎。祝枝山如梦初醒,告别了官场同僚,静悄悄地回到家乡苏州,从此彻底扔掉了几十年来孜孜以求的当官梦。抛下官场的烦恼后,祝枝山一门心思扎进了书法。仕途的失利,也使他越来越心灰意冷,渐渐地开始游戏人生。他的心境除了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上有所表露外,还在诗文、书法中抒发,他的书法也渐渐转向行草书。祝枝山晚年书法在草书上的发展和成功与这样的心境是分不开的。

他的书法已经比别人更进一步了,再结合他丰富的人生阅历,特别是看透世态的心境,写出的作品极其不同凡响。祝枝山所有的书体中,最有名的是狂草。

历史上真正以狂草闻名的书法家屈指可数,因为狂草讲究散而不乱,不但需要精深的书法功底和丰富的书写经验,更要有布大局的艺术思维。祝枝山恰恰兼具二者,他自幼勤练书法,功底深厚自不必说,更重要的是,他崇尚东晋风流和禅宗思想,从官场退隐后更是放浪形骸,思想与艺术融为一体,行笔即是思之所至。祝枝山的草书,可谓是狂而不乱,气势雄浑,气度不凡,堪称明代唯一的狂草大家。

祝枝山      扇   面

祝枝山      骆宾王帝京篇

后世对祝枝山书法的评价

祝枝山的草书在明代书坛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他早年学书法是跟随他的外祖父徐有贞开始的,徐有贞教他除了晋唐法帖之外,宋元以来的书法不要学,靠这种思维方法奠定了他的审美眼光和格局,同时也限制了他。

明朝大文豪王世贞这样评价:“天下书法归吾吴,而祝京兆允明为最。”即普天之下,唯有我苏州书法家水平最高,其中最厉害的,当属祝允明。到了清朝,人们对祝枝山更是不吝溢美之词,称他为“明朝书法第一人”。

明代邢侗对祝枝山书法的评价并不高:“资才迈世,第聩然自放,不无野狐”。项穆更是偏激地说:“(祝枝山)初范晋唐,晚归怪俗,竟为恶态,骇诸凡夫。”对于一位艺术气质特别强烈的人来说,过分偏激的书法作品被人质疑也是难免的。

北京大学教授李志敏对祝枝山的草书有过这样的评价:“祝枝山的狂草,骨力弱于张旭、怀素,但在宋人影响下,又自成一格”。

祝枝山    归田赋

祝枝山书法代表作《归田赋》解读

在广东省兴宁市的祝枝山书画院,存列着祝枝山的行草书精品《归田赋》,作品抄录的是东汉张衡《归田赋》和仲长统《乐志论》二文,款署"枝山散客书”。风格中蕴涵了苏、黄、米、赵,尤其以赵子昂的影响为最多,也尝试着将宋、元意趣融入晋、唐法度于其作品之中,应该为祝枝山中年时期的书法精品。鉴于祝枝山的行草作品《归田赋》原件藏于天津博物馆、《乐志论》原件藏于苏州博物馆,兴宁市祝枝山书画院的展品估计为仿品。

《归田赋》是东汉辞赋家张衡的代表作之一,我们对他最为熟悉的就是他发明的浑天仪和地动仪。它形象地描绘了田园山林那种和谐欢快、神和气清的景色,反映了作者张衡畅游山林,悠闲自得的情景,表达了作者道家思想的超脱精神,是难得的赋作佳篇。全文如下:

游都邑以永久,无明略以佐时;徒临川以羡鱼,俟河清乎未期。感蔡子之慷慨,从唐生以决疑。谅天道之微昧,追渔父以同嬉;超埃尘以遐逝,与世事乎长辞。于是仲春令月,时和气清。原隰郁茂,百草滋荣。王雎鼓翼,鸧鹒哀鸣;交颈颉颃,关关嘤嘤。于焉逍遥,聊以娱情。尔乃龙吟方泽,虎啸山丘。仰飞纤缴,俯钓长流;触矢而毙,贪饵吞钩;落云间之逸禽,悬渊沉之魦鰡。于时曜灵俄景,系以望舒。极般游之至乐,虽日夕而忘劬。感老氏之遗诫,将回驾乎蓬庐。弹五弦之妙指,咏周孔之图书;挥翰墨以奋藻,陈三皇之轨模。苟纵心于物外,安知荣辱之所如?

仲长统的《乐志论》释文:使居有良田广宅,背山临流,沟池环匝,竹木周布,场圃筑前,果园树后。舟车足以代步涉之艰,使令足以息四体之役。养亲有兼味之膳,妻孥无苦身之劳。良朋萃止,则陈酒肴以娱之;嘉时吉日,则亨羔豚以奉之。蹰躇畦苑,游戏平林,濯清水,追凉风,钓游鲤,弋高鸿。讽于舞雩之下,咏归高堂之上。安神闺房,思老氏之玄虚;呼吸冲和,求至人之仿佛。与达者数子,论道讲书,俯仰二仪,错综人物。弹《南风》之雅操,发清商之妙曲。消摇一世之上,睥睨天地之间。不受当时之责,永保性命之期。如是,则可以陵霄汉,出宇宙之外矣。岂羡夫入帝王之门哉!。庚申孟秋日,枝山。钤印:枝山、允明。

祝枝山      谭用之赠索处士七律诗

今人对祝枝山书法的一些误解

源于某部香港电影,有人便以为祝枝山在“江南四大才子”中,只是唐伯虎的配角,乃不学无术、无真才实学的泛泛之辈。其实唐伯虎的成长,是得到了祝枝山的提拔与指导的。单在书法的造诣上,祝枝山的成就是唐伯虎所不能比的,特别是他晚年的狂草,是中国书法史上为数不多的大家之一,并被誉为“明朝草书第一”。也流传有“唐伯虎的画,祝枝山的字”之说,这也是侧面的佐证。

由于祝枝山的书法早期受其外公与岳父的影响,便以为他的书全部取法魏晋。研究一下祝枝山的大部分草书作品,就不难发现他的草书只在取势上有晋代大家张芝的影子,但其狂草的结体、布局及癫狂的情绪,大多来自唐代草书大家张旭,但受怀素的影响就比较少。

祝枝山的书法得到世人认可的不仅仅是草书,其他书体也非常好,精美的小楷也是一绝。

结语:

说到祝枝山的书法,世人大多认为他的楷书取法欧、赵、褚、虞及二王,草书则从李邕、黄庭坚、米芾,实则祝枝山的书法受徐有贞与李应祯的影响最多,李应祯擅长楷书,祝枝山高古的小楷就得益于李应祯的指点。草书的取法基本上是来自其外祖父徐有贞,在草书成就上,祝枝山的狂草已经超过徐有贞,这得益于他丰富的人生阅历及晚年看透世尘、游戏人生的心态,终成明代唯一的狂草大家。

参考文献:

王娴,《祝枝山》,上海美术出版社,2001.11

祝枝山,《祝枝山草书》,上海书画出版社,1988.10

样报展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