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四届中华长江文学奖国际赛】参赛:142号田友国

 世界文艺图书馆 2021-12-22
·
  祭孔的香炷
  作者:田友国

长江流域对孔子也有一种认祖感,许多的农家在正厅上堂贴着一张大红纸,上书:天地君亲师。师,就是孔子。显然,孔子的地位被抬得与天地、与君王、与亲缘的祖先一样高,被人以常规的方式来祭祀。而且,城镇里也有这种景象,不过呈零星状,没有声势。城镇人没农民那么直白,他们把对孔子的崇拜放在心里,是另一种方式的认祖。
别说孔子只属于黄河流域,那是地理的界定。其实,孔子一生多次游学于长江流域辽阔的大地上,广布儒学与礼教,培植了广袤的礼教土壤。从人文角度看,他也属于长江流域。看看长江流域的孔子庙,就可说明这一问题。
长江流域有一座孔子庙,系家庙,位于浙江衢州,与山东曲阜的孔家庙平分秋色。公元前479年,孔子驾鹤归天,中国文化史上失去了一位巨人。第二年,孔子的高徒以孝子的身份将孔子生前的居所改造成了一座庙堂,并与孔氏族人一同供奉之,名为家庙。公元前195年,汉高祖刘邦亲自以猪、牛、羊三牲的太牢之礼,率一群文臣武将,远赴山东曲阜孔庙祭孔,开创了帝王祭孔的先河。之后,祭孔活动备受统治者的重视,成为了国家一种经久不衰的常典。
与北方孔家庙并峙的是南方孔家庙。这是一次偶发事件,时间是公元1128年,北宋已病入膏肓。其时,金兵从北方横弩出发,很快占领了开封。外侵正在举杯庆功之际,赵构没有营救被俘的徽、钦二帝,选择了南逃,以苟且偷安。这天,赵构跑至扬州祭天,以祈天神佑疆。赵构随从者众,孔子四十八代嫡长孙、衍圣公孔端友奉诏陪祭。听说这一信息,金兵乘胜前进,挥师南侵,淮扬大地应声处于危急之中。迫于形势,赵构率众臣仓皇南渡。其间,孔端友带领孔氏近支族人护卫赵构立功。公元1129年正月,赵构驻跸临安,也就是今天的杭州。赵构转危为安,一高兴,赐衢州建孔家庙。
衢州有个传说,烂柯山是“山中才一日,世上已千年”的围棋仙地。又,四省通衢,是水路、陆路交通枢纽。但金兵无视这里的军事价值,没有蹂躏这方民众,这里相对安宁。于是,孔端友就安家在了衢州,繁衍生息,先后有六人在此行使“衍圣公”这一奉祀官的职权,史称“六代公爵”。就这样,衢州成为了孔子后裔的第二故乡。
南宋时期,南宗六代孔氏袭封为衍圣公。衍圣公,是为孔子谪派后裔专设的一个封号,以张扬孔教为主题。正是孔家庙的建造,衍圣公的世袭,衢州才成为了当时儒学的活动中心,朱熹满怀闽学、两陆满腔心学、吕祖谦满腹浙东学派,如众星捧月般萦绕衢州。同时,许多孔氏子孙以平民姿态,开始在长江流域行走,传播儒学。
孔氏子孙的生命流程出现新的履历是发生在元初的事。元世祖忽必烈统一中国后,突然下令南宗孔洙从衢州北迁,载爵返祖籍曲阜,以奉祀。孔洙,孔子第五十三代嫡长孙。接诏后,他迅速进京见驾,向元世祖陈述两难心境。他说,现已有五代孔氏长眠于衢州,如果遵旨北迁,衢州五代先祖的坟墓就没有后人照看,慢慢就会成为孤魂。但是,圣旨已下,不马上北迁,是犯大罪。孔洙表示,他可以放弃衍圣公爵位,只要圣上特许他留在衢州。
这位用声声铁蹄与勃勃野心征服了汉民族的蒙古族大军的统帅,表现出了大草原一般的胸怀,朗朗称赞:“宁违荣而不违道,真圣人之后也。”就这样,衢州孔洙挥别了衍圣公的世袭封号,忽必烈下昭由曲阜孔治为衍圣公,从此由北宗世袭爵位。
孔洙让辞爵位,南宗的正宗社会与官僚系统的互殖与相融开始崩溃,开始失血,渐渐被淡化,其表现为嫡系地位发生动摇,如山体开始滑坡。南宗孔庙也日衰夜败,而北宗孔庙保存完好,少有风雨侵袭的沧桑。大概,这就是后人不知南宗衢州离孔庙,只知北宗曲阜孔庙的历史原因。
清康熙年间,有一位兵部尚书叫李之芳。满清朝廷,以汉人身份担任这么高位的要臣很少见。他拂拭历史的尘埃,在《清康熙衢州重修孔氏家庙碑》中对南北孔家庙的历史地位相题并论,且置于同样的高度,曰:“孔氏之家庙者遍行天下,唯曲阜衢州耳。”800多年的暴风骤雨,烈日冷夜,乱箭铁戈,孔家庙毁过容,也整过容,但衢州孔家庙一直是南渡家庙的规制,这也是南宗孔家庙最初的建制,而且,一直保留着思鲁阁,表达着南宗孔氏后裔代代相传的思乡之情。
真正的转机出现在1993年春。这年春,出生于衢州但却阔别家乡三十八年的孔祥楷回到故里,开始极力推动孔氏南宗的复兴。1998年,衢州人民发掘与清理了孔府遗址。随即,按原规制,在市中心一万四千平方米的圈地中,动工复建了一座南宗孔府及其后花园,衢州人乃至长江流域人有了一个新的文化地标。
南北一脉,泗浙同源。
现在的衢州孔庙、孔府两个部分,坐北朝南,平面呈纵长形,建筑分三条曲线布局:东轴线上有孔塾,进为崇圣门,崇圣祠,以祀孔子五代先祖,更进为圣泽楼,又称御书楼;中轴线上有孔庙大门,进为大成门,门内为甬道,更进为大成殿,左右为东庑和西庑;西轴线上有五支祠,以祀孔氏五支祖先,进为袭封祠,以祀孔氏南宗历代翰林院五经博士,更进为六代公爵祠,以祀南渡后六代衍圣公,祠后为思鲁阁。
对大成殿多说几句。它雄伟壮观,属重檐歇山式结构,且文化含量高,横梁上悬有十余块历代帝皇御书匾额。双重飞檐中立有一块竖匾,上书“大成殿”三字,以及“生民来有”匾额,为清朝雍正皇帝御书的仿制品。殿内正中有孔子座像,两旁侍立着其子伯鱼及孙子思像。殿前通道的东西两侧各有九间房子,书面用语为“两庑”,是挂供奉先贤的地方。东庑有中兴祖玉像,西庑有孔端友像。
浙江中部金华,古称婺,有一个榉溪村,位于大盘山北麓乎。四周群山环绕,山川秀丽,环境幽奇。公元1254年,在榉溪村建造了一座孔氏家庙。孔氏家庙坐南朝北,遥对金钟山,榉溪从前面环绕而过,整座建筑以中轴线贯穿,由门楼、戏台、天井、前厅、穿堂及两小天井、后堂组成。孔氏家庙建成后,在元明时期由官府出资修葺过几次。清初,这座庙因兵燹而毁。清末重建,其建筑风格不一定保持了最初的原貌,有复制的成分,也有想象的成分。
据《榉川孔氏家谱》载:“惟婺祖端躬公,官居大理事评事,乃由台抵婺至永之榉川,见其山高水长,泉香土沃,弃华衮之荣而优游自乐,屋于钟山之下而成焉,此南北之所由分而三派之所自始也。”榉溪孔氏始祖孔端躬原籍山东曲阜阙里,系孔子四十八代孔,登进士第,授承事郎,任大理寺评事,持身洁白,谳狱恕平,吏畏其威,人怀其惠。公元1254年,理宗追端躬功德,按衢州孔氏家庙恩例,在榉川南岸杏坛园前建孔氏家庙,还赐了一块“万世师表”金匾。遗憾的是,此匾现在已不知去向。
金匾遗失了,但民众对孔子及其子孙的敬重没有遗失,祭祀的香火自南宋以来是夜以继日,绵延昌盛。
总之,“婺州南宗”与“衢州南宗”是独立而并存的,历代许多诏书、诗文、碑帖、墓志铭等文献资料上,都要把南方孔氏后裔用寓居“衢婺”、“婺衢”,“衢祖端友公、婺祖端躬公”,“端友寓衢,端躬寓婺”等这样的对等式文字来表述,是中国三大圣地之一。

田友国,湖北省长江文化研究院驻院专家、《中华长江文化大系》主编,出版长篇历史文化随笔《仕波政涛》《隐弓啸箭》《铁规铜宗》等5部。在《长江文艺》《安徽文学》《延河》《北方文学》《雨花》《当代小说》《芳草》《都市》《山东文学》《创作与评论》《中华散文》《鸣绿江》《散文》《寻根》等期刊上发表小说、散文230多万字。曾获蒲松龄散文奖、全国人文地理散文奖、全国优秀剧本征集评选提名奖、文华杯全国短篇小说奖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