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博尚文苑】我在医疗队的生活片段之二/作者:哈永年/主播:枫韵

 博尚文苑 2021-12-22

(二)

前面说过,我们进驻太阳升公社卫生院以后,医院特意派一名厨师,为我们办伙食。当时按照上级指示,医疗队在乡下伙食不能吃鸡、鱼、肉、蛋和细粮。我们一天三餐都是粗粮,主食为玉米面的窝头、大饼子、大碴子和小米干饭;副食都是自产青菜,如土豆、大萝卜、白菜、葫萝卜等。每星期能吃二次大豆腐,每顿饭都是一菜一饭,加点自制小咸菜,保证不挨饿能吃饱。送医送药到农民家中,中午回不来的队员,就由当地生产队派饭,按规定也是一菜一饭,全是粗食素菜。而且每顿饭每人交三两粮票,一角钱。派饭也分情况,条件好的生产队,农民生活状况必然好些,派饭还算容易。若是生产队经营条件差的,派饭就难了。许多地方都是生产队长把医疗队员带到自己家里去吃饭。那时送医送药是常事,吃派饭也是很自然的事。如果遇到生活条件好的农民,虽然没有吃鸡鱼肉蛋,但菜饭都很洁净,有滋有味的,如遇到生活条件差的家庭,不但饭菜没滋味,而且还经常吃到生虫子的饭,有时还会发现饭里有老鼠粪。看到了老鼠粪,千万别吱声,赶快用筷子拨出去扔掉就行了,因为扔老鼠粪如果让人看见,人家会说你是“资产阶级大少爷、大小姐的作派”。农民们对这类事根本不在意,常说井里的蛤蟆,酱缸里的蛆,小米虫自古就有,吃了无毒无害。

我们医疗队中大多数青年女医护都是城市长大的,没有下乡行过医。第一次送医送药来到农民家时,常看到土坑上躺着的病人,不但炕席破的露土炕,而且围着的棉被还露着灰黑色棉花,都惊呆了,她们根本不敢坐在炕上,一般都站在地上问诊送药。后来时间长了,见到的多了,也就习惯了。不但能坐在炕上听诊切脉了,而且弄了一身灰也不在乎了。

提起农村年老患者,多数都是慢性气管炎。他们马马虎虎,久病不治,一来二去就发展成了肺气肿,最后导致肺心病。在那个缺医少药的年代,一发展到肺心病就成了不治之症。这种病越到冬天越严重,最严重时,白天晚上都不能躺着,只能坐着或趴在枕头上哼喘。贫困农家治不起,病人遭罪,家人操心干着急。常说的话就是等死了,一口痰上不来就得憋过去,死了也好,少遭罪。

我们医疗队在送医送药时,也治慢性气管炎,可是对晚期肺心病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只能用些消炎药缓解。

我们这批医疗队还有一个主要任务,就是寻找防治慢性气管炎的药物及方法和措施。当时我们在太阳升公社十个大队,就为近万名慢性气管炎患者送过药,经过一冬一春的防治,疗效还是显著的。这为新药“满山红酊剂”防治慢性气管炎奠定了好的基础,后来经过临床进一步观察,“满山红酊剂”对单纯型的慢性气管炎防治有效率达到90%以上,对肺气肿也有明显疗效,对肺心病也起到了缓解作用。后来我们在这近万例的气管炎防治基础上,又经过几个大医院临床系统治疗观察,确定疗效确切,没有毒副作用后,报批国家级新药“消咳喘口服液”。

在走家串户送药中,就我本人来讲,对这些农民患者深表同情。因为我就出生在偏辟农村,从小就看到了贫困多病的惨象,我的伯父,伯母都是肺心病患者,他们最终都死于肺心病。现今,防治慢性气管炎的新药多不胜举,患慢性气管炎和肺心病的人少了许多,新农村的农民们都安居乐业,在快乐的生活着!那种缺医少药的年代将一去不复返了。

选自【我的回忆】作者:哈永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